查看原文
其他

用音乐抒写城市故事

周宝琴 重庆瞭望 2023-10-17

音乐无国界。它可以跨越民族、语言、地域,产生直击人心的力量。


9月1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联合培养高层次音乐人才。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高水平音乐院校的加持,必将长久地滋润一座城市的文化土壤。那么未来,我们该如何借此良机,用音乐抒写好城市故事?


▲江畔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市民。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音乐史上,有不少的城市音乐都曾“声入人心”。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1997年,伴随着香港回归,《东方之珠》响彻大街小巷。它刻录着一代人的回忆,让我们对那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心驰神往。
北京欢迎你,
为你开天辟地,
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经久不衰的旋律,富有北京文化气息的歌词,以及2008年我国首次承办奥运会的特殊情怀……《北京欢迎你》在多年后,仍被无数听众喜爱、传唱。


为何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给一座城市带来如此巨大的能量?


平淡的词曲里,有最触动人心的烟火气。一首好的城市歌曲,往往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映射着一座城的性格与灵魂。


比如赵雷的《成都》,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每个人心里惦念的市井生活,让人也想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从五条人乐队的《县城记》里,我们可以窥见广东海丰县农民“李阿伯”等人的故事。无数个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往往能带给我们最深沉的力量。


柔软的歌声中,与久违的精神价值深度共鸣。音乐总能吸纳最多的人类情感,一首城市歌曲能够最终走红,往往是因为人们被其潜藏的精神文化价值打动。


一度爆火的《漠河舞厅》,将一个感人故事娓娓道来:一位老人在妻子遇难后终身未娶,他总在漠河舞厅里,跳着妻子当年喜爱的舞步……悲剧内核的背后,是大家对“从前慢”式爱情的感念。


通过一首首歌曲,寻找诗与远方的情感寄托。好的歌曲,总能在我们心中种下来自远方的浪漫。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辽阔与诗意。


一首《去大理》,让人想去苍山洱海边偶遇爱情;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人想去看一看美丽的那拉提草原;一首《贺兰山下》,让我们想去大西北感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壮阔……还有更多描写远方的好歌,值得我们倾听。


▲音乐会上,中西乐器合奏演出。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移动互联网,为城市音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它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理念,拉近了听众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为不少城市音乐的破圈增加了可能性。


但在流量裹挟下,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显现:部分音乐人只求顺口、简单,以致出现大量旋律雷同的“口水歌”。


音乐作品不能只像一阵风,而应像一条河,孜孜不倦地滋养城市与人。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一首隽永的城市歌曲?


回溯传统,向古老的先民讨寻灵感。民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运用到现代音乐创作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会在歌曲中融入戏曲唱腔、民族器乐、民歌山歌等元素,这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还能够创造出更加多元化、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马骏认为,重庆有很多传统本土音乐元素,都可以用于城市歌曲创作,比如川江号子、啰儿调、木洞山歌、南溪号子等都是我们亟待开发的宝库。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借鉴,需要作曲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现代化的音乐表达。


回到生活,在一茶一饭中,寻找朴素而动人的真谛。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说:“小说要展现的不仅是作家的人生,还有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音乐作品也应深入城市生活现场,才能写出城市热腾腾的烟火气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如《重庆时间》《中山四路》《渝调》等音乐作品,不仅唱出了磁器口、解放碑、钓鱼城等知名地标,描述了重庆的人文地理特色,而且其中还穿插着川江号子、方言等重庆文化元素。作品受到网友喜爱,成为了解重庆的“有声名片”之一。


回归时代,与磅礴的时代伟力同频共振。笔墨当随时代,音乐也是如此,只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更有利于城市集体记忆的构建;只有跳出个人的小悲欢,与城市、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才能真正写出“城市精神之歌”。


比如,《春天的故事》词作人蒋开儒,在1992年初春偶然看到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长篇通讯时倍感震撼。当年5月,他前往深圳,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城市因改革开放爆发出的磅礴力量。一首《春天的故事》横空出世,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


▲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村民演唱村歌。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当前,许多城市试图将音乐打造成当地的一张名片。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成都打造“音乐之都”、哈尔滨建设“音乐之城”……


而随着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与重庆展开合作。未来,重庆必将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经典文化艺术,重庆的音乐文化氛围也将得到提升。


未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用音乐抒写好城市故事?


由上至下,让音乐融进城市的血脉,让城市散发出更为迷人的艺术气质。音乐带来的不单是享受,更是艺术熏陶。“氛围感”很重要,只有在不断的体验、感受、创造之中,更多人才有机会爱上音乐,爱上这座城。


比如,可多营造“唱”的氛围——体验美,打造城市音乐角落,让普通民众参与进来,让音乐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营造“听”的氛围——感受美,不断用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增加城市“音乐人口”的数量,提升民众的音乐审美能力;营造演奏氛围——创造美,搭建更完善的音乐基础设施,让更多原创艺人有展示的舞台,形成乐迷与音乐人的良性互动。


由内及外,让音乐真正赋能城市发展,成为重庆最动听的“有声名片”。对于旅游城市而言,构建独特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全国“旅游热”的背景下,重庆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重庆可通过音乐提升城市魅力。


比如,一方面可多举办音乐节、音乐会等相关活动,激发产业活力、充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音乐与重庆文旅资源的融合,打造一场集音乐、风景、历史、美食等多形式的立体文化体验,让游客来一场悠扬的山城之旅,让音乐赋予城市更多浪漫的音符。


由此及彼,打通传播平台,做好城市音乐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并非每一首好歌曲都能“横空出世”。原创音乐人、乐饭原创音乐音乐总监、重庆音乐家协会理事李波认为,想要打造一首城市音乐作品,需要进行必要的推广。


一方面,可以在音乐载体上下功夫,加深音乐与电影、电视、话剧、游戏等其他艺术的融合,让城市音乐更容易被接纳与理解;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优秀的城市音乐作品,也要有意增强其各个社交平台的推广度与曝光量,让众多城市歌曲慢慢飘出深巷,走向更大的舞台。


▲重庆长江草莓音乐节现场。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让人跨越地区与语言,对一座城市心生好感,产生向往之情。


未来,还需我们绵绵用力,细心呵护每一颗待萌芽的音乐种子,呵护它们那蝴蝶一样的诗意与生命力。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伏一晨 杜铠兵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摩都”如何再“追风”

● “买全球”“卖全球”重庆怎样发力?

● 重庆国企的“重组之道”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