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满月”啦!感谢朋友们

饶思锐 郑钰潇 重庆瞭望 2023-07-29

重庆瞭望,今天“满月”了。

面对“满月”,我们十分激动,也心怀忐忑。激动在于,我们交到了很多知心的朋友;忐忑在于,我们离朋友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

过去一个月,我们共发布原创文章22篇,交到了近5万朋友。对一个“新生儿”而言,这份“成绩单”聊以自慰,但不足以自喜。

▲重庆瞭望上线仪式 重庆日报记者 万难 摄

我们深知:朋友们没有弃我们而去,不是因为我们“很棒”,而是朋友们真的“很给力”。

在我们的交流群里,天南地北的读者为我们出谋划策,对我们的文章、选题、版式提意见、给建议;很多作者,尽管屡次投稿未能刊发,却仍坚持为我们供稿,并积极转发我们的每篇文章;很多媒体同行虽远隔山河,却与我们遥相呼应,为我们鼓与呼……

也有很多朋友极力称赞我们,但我们深知,这些赞誉,只是对未来的我们进行勉励。

感谢未曾谋面的朋友,让我们感动于在网络上的萍水相逢!隔着屏幕,每一次留言、私信,都让我们欢欣鼓舞;每一次转发、点赞,都让我们心情雀跃。朋友们的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勉励,也是对我们最给力的支持!

我们深知:朋友们没有弃我们而去,不是对我们特别偏爱,而是对深度评论充满期许。

对我们的不足之处,朋友们一一予以谅解,并极力包容、予以指正,帮助我们成长进步——这是一个月来,我们最重要的收获!

我们不会忘记,在我们艰难开局的时候,朋友们拼命转发,积极造势,帮助我们交到了更多朋友,让我们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席之地。

我们不会忘记,在我们稿件欠佳的时候,朋友们宽容体谅,极力扶持,促使我们“越来越有那个味”,让我们在摇摆中逐渐明确方向。

我们更不会忘记,在我们暗自欣喜的时候,有读者批评我们文章“老生常谈”“大而空”,并勉励我们:“作者琢也,编者鞭也,读者督也。若一家刊物、一块栏目,三者如此用心,则可名扬天下。”

批评如当头棒喝,却让我们更加警醒:只有看到问题,才能不断进步。改作风、转文风,力求“短、实、新、快”,平等交流、平实说话、平和讲理,重庆瞭望永远在路上。

▲重庆瞭望编辑部选题会 重庆日报实习生 邵威仪 摄

我们深知:朋友们没有弃我们而去,不是让我们“圈地自萌”,而是希望我们“破壁出圈”。

把内容做得四平八稳很容易,要“不落后时代、不缺席热点、不回避问题”,仍需要见识和胆气;给文章“上价值”“拔高度”很轻松,要讲得深入浅出、“声入人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的内容能不能说到读者的心坎上,与他们同频共振?年轻朋友愿不愿意点开文章,有没有兴趣阅读,会不会主动传播?如何以更简短、生动、俏皮的语言,打破套话、空话的窠臼,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充满机遇。

面对纷杂的舆论环境,媒体要提升价值,就不能失语缺位、隔靴搔痒,而是要主动回应舆论关切,拉近朋友间的距离,增进朋友间的共识,弥补“两个舆论场”之间的鸿沟,开创评论工作的新格局。

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我们面临着阅读方式碎片化、用户专注力下降、短视频矩阵等多重压力;在“长枪短炮”的竞技场,我们面临着顶流账号吸流与自媒体平台分流的“双重夹击”;在“万号争名”的流量池,我们面临着持续原创输出、力争爆款出圈的质与量的挑战……

在传媒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重庆瞭望要想突围,必须不断创新内容传播机制,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复合赛道赢得先手、抢得先机。

我们将立足文字,尝试视频,覆盖更多平台。不是我们贪多求全、未走先跑,而是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出现在哪里。

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仍将一路向前!重庆瞭望仍存在很多不足,仍需进行很多探索,仍有极大提升空间,我们愿与诸位朋友一道,用手指拨开浮云,让眼光穿越迷雾。

▲重庆瞭望编辑部 重庆日报记者 万难 摄

我们深知:朋友们没有弃我们而去,不是特别的缘分,而是努力维系的情感。

我们珍视每一个朋友,努力解读后台中的每一个数据,努力回应每一条互动的信息。

因为我们坚信: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指向着一个关心、支持我们的朋友。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们还想邀请素未谋面的、耿直的朋友一起“奔现”,来重庆吃麻辣火锅,聊辛辣文章。

再次向朋友们真诚道谢:谢谢你们一路相伴,希望与你们一起去瞭望更广阔的世界!


责编 |  周宝琴 邵威仪(实习)李泽轩(实习)
责校 |  姚伟民 张琼月(实习)
审核 |  王方杰

封面图 | 李红光 摄 图源视觉重庆


往期精彩内容

●  给重庆小面减“负”
●  围观要站“对”不站“队
●  调查研究为何要“四不两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