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书单|桂华:在“田野”中阅读、阅读田野

法意观天下 法意观天下 2024-01-23

↓点击进入公众号,设置星标↓

防止内容走丢


桂华,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与乡村研究,长期开展田野调查,出版专著包括《礼与生命价值》(商务印书馆2014年)、《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压舱石:面向未来的乡村建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总体说来,现在日常读书变少了。这与我个人的研究经验有关。在学生阶段,我所经受的学术训练,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硕士期间的经典理论阅读,二是博士阶段的经验训练。我们将其概括为“经典+经验”。完成这两个环节之后,一般是博士毕业了,然后再从事专业领域的研究。三个环节放在一起,我们又称之为“两经一专”。我本人是经过这样的训练过程,现在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是这么要求的。


第一个环节是阅读“经典”理论,以社会学为主线,从马克思、韦伯开始,一直读到现当代,差不多100本著作,有余力的,还可以读政治学、经济学或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这个环节要持续三年左右,阅读过程以自己为主。前半年最艰难,坚持半年以上,就会找到自己的状态。日常的要求是“8107”,就是早八晚十一周七天在图书馆,自己读,同学结伴读。每个月会开读书会,较少讨论知识,主要是指导方向和加油鼓励。阅读经典要靠自觉和内在积极性,读书会主要是解决积极性问题。有内在兴趣并组织起来一起读,才能坚持,能坚持的就会有内在兴趣。兴趣是锻炼出来的,我认为兴趣是个“劳动”过程,大部分人不是天然就有兴趣。(如何读书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读书,可参考贺雪峰:《在野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第二个环节就是训练“经验”,完成系统化的理论阅读之后,便可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们对博士论文开题要求比较晚,开题之前需要完成300天以上的田野调查,最好涵盖10个省的不同地区。经过300天以上的田野调查,形成对基层和中国社会的总体把握,具备“经验质感”。在此基础上,再选取某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


经过“经典+经验”两个环节训练,算是基本掌握了学术研究方法。然后,还要形成每个人的研究脉络、方向和领域。这个环节,可称之为专业化。


结合个人体验来看,在博士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期,是在解决“专业化”问题。甚至一直到当前,也还是在努力形成自己的研究积累。我把这个阶段理解为,每个人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田野。


“建立自己的田野”,就是将当下中国的丰富经验和实践过程,变成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从这些丰富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抽离出问题意识和具有“一家之言”性质的认知。“建立自己的田野”,除了要获得经验对象之外,关键是要建立既个人化又能够被交流的方法和视角。


所有的阅读都带着目的,面对各种书籍时,自我的思考定位决定了阅读状态。对于当前个人当的状态,我将其称之为:在“田野”中阅读、阅读田野。


以下推荐的几本书,有很强的个人特征和主观性。除了推荐这些书籍之外,其实,我更想通过这个推荐,来分享一下什么是阅读和如何阅读的个人体验:

01

吕德文:《做接地气的调查研究》,东方出版社2023年版

我的一位同事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吕德文教授微信指数达到了100万,大概是每日在微信上的被阅读量为100万人次。这在专业研究领域算是非常高的数据了。

《做接地气的调查研究》这本书展示了作者近两年完成了一些社会调查,汇编了他撰写的一些时事评论。文笔简洁,思考犀利,因此而吸引了读众。这本书还探讨了如何做调查研究,回应了2023年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大兴调查研究的政策通知。这本书以一篇篇短论介绍了调查研究方法、意义、策略,兼顾理论化与轻松,既适合专业学者,也适合一般读者,具有畅销价值而不失深刻。

02

杨华、雷望红等:《县乡的孩子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这是一本基于田野调查而书写的作品。该书展示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大众是如何参与教育的,以及县乡的教育体系经过何种冲击而逐渐走向溃败。公平的基础教育是保持中国社会富有活力的根基,也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最迫切的需求。当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冲击这个底线秩序时,会对全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本著作的最大的好处是,不仅回应了社会大多数人的情绪,而且还揭示了这种情绪的生成机制,并尝试提出改革的方案。2022年,杨华教授出版的另外一本专著《县乡中国》(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版),已经销售了13万册。《县乡的孩子们》所回应的问题,不低于《县乡中国》。

03

黄宗智:《实践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前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这是系统地汇总黄宗智教授关于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述的一本著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最让人感佩的是,黄宗智教授超过了八十岁的年龄,依然站在学术研究的第一线,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学术创造力,持续地为当下的中国研究提出新问题和新观点。《实践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前瞻》所涉及的是黄宗智教授不同时期对于如何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问题、如何通过具体问题研究来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考。这些思考汇总起来,展示黄宗智教授持续推进研究的总体脉络,也展示了他以学术为业的纯粹人格。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理论作品。

04

王绍光主编、欧树军译:《抽选的复兴》,当代世界出版社2023年版

这是一本关于民主和决策的论文集,内容是对若干国外作者论文的汇编。王绍光教授主编这本书,希望说明的一个道理是:民主不等于选举。关于民主、关于选举,都是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一时难以说清楚。借用他在序言中的原话:“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实现民主理念也许可以采取很多种甚至无数种方式,根本不存在某种唯一正确的方式,选举不是,抽签也不是……如果这本文集有助于释放大家对民主理念实现方式的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关注基层治理问题,因此更多地是从决策来看待这本书要讨论的内容。结合田野经验来看,国家治理或基层治理,任何时候都不存在理论上的“最优解”。很多时候,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要寻找到“次优解”。投票很多时候不仅达不成决策“最优解”,反而会出现最坏的结果。这个时候,抽签或许更为有效。

05

林辉煌:《花村肖像:转型中国的农民生活》,2023年东方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农民生活和基层社会变迁的深描著作。花村,是一个普通的中部地区村庄。从花村中观察的现象,可代表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一般。村庄这个最具实体性的中国基层社会单元,在市场、国家和政策等现代化力量的冲击下,正在经历深层的变革。“花村肖像”试图对中国基层社会转型进行微观呈现,作者不仅以细致的笔法,描述和分析转型中的“悲欢离合”,而且对转型背后的各种结构性碰撞进行了深刻地解读。

06

江才健:《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这是一本老书,也是我凡是有机会都会向身边人推荐的一本书。杨振宁教授所研究的物理学,虽然与社会科学差别极大,但是这本书所描述的科学精神、科学乐趣、科学人格,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也是完全一致的。还有比探索未知更吸引人的东西吗?希望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年度书单|桂华:在“田野”中阅读、阅读田野

法意观天下 法意观天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