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发布,超100万人点赞,孩子作文这样写,该有多优秀?

布谷妈妈 布谷妈妈 2024-04-25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人民日报发布了一个视频,直接惊艳到我了。
内容是一首歌,歌是这样唱的:“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
这是一首关于写作的歌谣,我们在写作时要写到风,又不能只写风,那要写什么呢?
女孩轻轻唱道:“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这种惬意、柔情的感觉,一下就涌上来了。
接下来,镜头推远:“竹筏轻轻飘荡,湖面在泛粼光。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叮当。”
轻柔的柳条,飘荡的竹筏、跳跃的粼光、摇晃的铃铛。短短的一段文,没有一个字在写风,却每一个字都在写风。
且江面上一静一动的景象,就这样被洋洋洒洒勾勒出来,抓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写完江景,镜头推向更广阔的地方:“炊烟向着你的方向飘散,旅人般自由不定越过山峦,抓不住的气球会飞向哪儿,环游世界之后藏进云端。”
我们跟随作者的眼睛和脚步,走过炊烟、越过山峦,看到飘走的气球最后藏进了云端。
“要写纸鸢摇摇晃晃飞入晴空中,满山的萱草花,都朝着你翻涌,你伸开双臂面对夕阳拥它入怀中。”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开阔、更有力量的画面,纸鸢随风而上飞入晴空,漫山遍野的萱草风朝我们翻涌,面对倾泻而下的夕阳,我们把这种美好拥入怀中。
我们的视角,由近到远,由静到动,由细微到恢弘。这还仅仅只是写风,但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看到了整个世界。
难怪这个视频,引起了超100万人点赞,太美了!孩子的作文要是这么写,该有多优秀?
现实中我们看孩子写作文,简直要了老命。
要他们写篇文章,逻辑都不通顺,一会说这一会说那,你都不知道他的重点到底在讲什么。
尤其是写景叙事,景色就只有清一色的“好美啊”、“风景优美”、“景色还不错”。叙事就更不用说了,一件事就是“我先干了啥、后干了啥、最后完成了个啥”完全就是流水账。
写人物吧,只会用形容词“他很帅”、“她很美”、“很可爱”之类的,几乎看不到具体的人物特点。
最重要的,他们素材很少。写作文干巴巴、凑字数,不知道如何丰富内容,让文章看起来生动、有吸引力。
那如何写出上文歌词里那样有画面感、细节丰富的文章呢?
其实,答案就藏在歌的结尾里:“你要用眼睛耳朵捕捉每一刻,用心感受。”
用眼睛看、耳朵听、心去感受,这种写文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五感法”。
什么是五感法?
就是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受,来描述场景、事物的方法。
像上文“写风”的歌词里,作者就看到了吹散的炊烟、藏进云端的气球、摇晃的纸鸢;听到了船上响呀响的铃铛;触碰到倾洒下来的夕阳;甚至我们都能闻到翻涌而来萱草花的香味。
这样一解释,你的思路是不是瞬间就清晰了,不自觉觉得,哇,五感法写作,也太厉害了吧?
但其实,五感法写作,也有技巧,不是随意乱看、乱听。如果五感安排得主次不分,就会显得场景杂乱无章,偏离主题。
那如何才能调动感官,写出多姿多彩的作文来呢?
很多老师都推荐《五感法写作文》,让孩子从自身感受出发,练习写作技巧。
这套书一共分为2册:《方法技巧》和《素材累积》。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
《五感法方法技巧》,收录了69篇精彩范文,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听、如何看、如何去感受,并且条理清晰地描写景和事物。
比如听,我们不仅听声音的大小,还有音调是空灵还是浑厚,音色是清朗还是低沉。听完之后,我们还要去联想,它像什么?我们的感受是怎样?
又比如看,看什么呢?看形状、看颜色、看动作、看位置等等。再加上拟人、比喻,如撑伞的蒲公英飞跃出花园,这样的句子,瞬间就有了画面感,使得文章生动活泼。
这套书涵盖了写人、写景、写物、写事,题材广泛、内容全面。每一篇文章都用不同的色彩标注,并且逐字逐句分析讲解,教孩子具化每一个感官印象,丰富作文细节。
而且每篇都有课后总结,并且用思维导图罗列出文章结构,使得孩子在构思作文时,拥有更清晰的条理和逻辑。
《五感法素材积累》,则收录了222个素材集,具体到哪一个人、哪一个物、哪一个景、哪一件事。
拥有丰富的素材库,孩子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动用各类感官和心灵,去感受身边的人物景象,写出引人入胜的高分作文。
孩子写作文之所以干巴巴、内容呆板,是因为他下笔时没有思路,不知从何发散思维。但一旦掌握了写作技巧,他就会发现,脑海中会浮现大量生动有趣的画面,下起笔来,文思如泉涌。
动用全身感官,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那孩子写出让老师拍手叫好的作文,真的不难。
家有小学生,若想让孩子掌握写作的底层逻辑,家长不妨点击链接将这套《五感法写作文》送给他,培养娃受益终生的写作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往期精彩推荐:
这个暑假,带孩子做这3件事,长大不吃亏
这3种父母,最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尤其是第三种
为什么说,母亲的“层次”决定了整个家庭的高度?答案很简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