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一本标准参考工具 丨《世界语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下)

赖福吉 麦迪森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12-2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世界语音》曾于201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21年9月被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22年7月再版。本书是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标准参考工具。

我们分上、下两期刊发本书第一章《世界语音》,以飨读者。

【往期可戳☞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一本标准参考工具 丨《世界语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上)









世界语音



第二章是详细描述调音部位的一章。各调音部位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比如,舌的部位没有明确界限,口腔顶部也一样。而且,其他的语音参数也都是连续体,如何对它们进行切分也存在问题。然而,不同语言对这些连续体的切分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把两种语言中相似的声音视作等同关系,对世界语言语音系统的描述也是从这一系列等同关系开始的。

比如,有A和B两种语言,每种语言里都有三个音,其区别取决于同一个参数(其他参数值相等)。我们可以在这个参数上对每个音赋值。A1、A2、A3和B1、B2、B3,如果A1等同于B2,A2等同于B3,那么,四个参数值就足以对这三个音进行区别了。这种等同关系可以从下图中看出:

通过这一系列的等同关系,我们就有可能找出语言中在一个参数上可能出现的所有对立成分。当然,判断两种语言中哪两个音具有等同关系不仅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还取决于以往的经验。

任何一个语音都不能被一个参数或一个值所界定,而要参照所有相关参数上的一系列值。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完整意义上的语音而不是单个参数或一系列相关参数。比如,有的章节专门讲塞音、鼻音、擦音或元音,而不是专门讲收紧度、发声类型和唇形。当然,第二章是例外,它专门讲调音部位,尤其是塞音和鼻音调音部位的区别。这一章也为描述其他音段调音部位的区别建立了理论框架。

第三章讨论塞音(塞音有别于喌音,后者另设章节专门论述)同时也谈到音段之间喉部动作的区别。接下来的四章讲到其他几种辅音——鼻音、擦音、边音和r类音。它们都和刚才谈到的区别调音部位和区别喉部动作有关,和这些辅音相关的其他参数这一章也有所论及。第八章专门讲喌音,虽然喌音只存在于少数几种语言中,它们的修饰特征却复杂多变。第九章讲的是元音和半元音。最后一章是关于多重发音的内容,即几种调音方式结合起来构成单一音段的现象。这一章还讨论了次要发音

在所有这些章节里,同一语言里出现的不同的音和不同语言间我们认为足以区别的不同的音被视为独立的范畴。然而,一个描述性的语音参数系统应该能够显示和音系对立无关的语音差别。比如,在一大段话语中出现的元音音质的细微变化可以体现地域口音和社会口音,却不能区别不同意义的单词或短语。也就是说,应该有两种不同的语音学理论,一种用以划分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声音(一种语言内部的不同语音),另一种用以划分具有社会语言学意义的声音(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差别)。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一个语音参数系统,每种参数都包含一系列的范畴,这些范畴可以帮助确立人类语言内部的所有对立关系。这个参数系统同样能够描写由于参数值不同所造成的不同语言间的区别。

在对音段的研究中,除了用到刚才提到的范畴和参数外,我们有时还会提到“目标”(targets)和“音姿”(gesture)或“调音姿态”两个概念。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使用这两个概念并不是想构建一个特殊的理论框架。“目标”指的是调音器官朝它运动的一个特定位置,或者更笼统一点说,器官的运动速度和声学效果。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目标”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调音器官向它靠近却不一定接触。“音姿”指的是某个调音器官的运动方式,它本身也许就能构成一个音段,或者需要和其他调音动作协调而构成某个音。这些概念和发音音系学(aticulatory phonology,Browman和Goldstein1992)的概念不同,但却有相似之处。我们采用这两个概念来讨论话语的灵活性。话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运动的,不研究它的灵活性就无法了解它的某些特征。

虽然在开头这一章,以及本书的整个布局中都在讲调音特征,但我们并不是对语音的声学特征毫不关注。从发音机制(sound-producing mechanism)方面去研究语音系统中的对立成分是切实可行的,但通常不是最合理的办法。事实上,一些音系学理论更关注语音的声学特征。在区别特征理论中,有许多特征注重语音的声学效果,它们和感知机制(perceptual mechanism)中的听感参数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有越来越多的材料显示:有些音(尤其是元音)的心理目标从听感方面去解释会更理想(Johnson,Ladefoged和Lindau1993)

谈到语音学的语言学理论,还有一些问题同样值得思考。比如,有些调音部位(或调音连续体上的某些区域)比其他部位更常用。同样,有些调音方式(如塞音)比其他方式(如颤音)更普遍。有些元音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其他元音。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解释这些现象,但毫无疑问,有些音容易发,有些音难发。对任何人来说,舌叶和上唇之间形成闭塞都是很简单的动作,但这个动作在语言中并不常见,也许是由于它不像双唇塞音那样很容易被嵌入到话语语流中的缘故。同样,某些听感效果之间的区别更清楚,比如元音 ieaou 之间的区别比 yøaɤɯ 更明显。而且,Stevens(1989)曾经指出:有些音姿可以千变万化,但造成的声学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他把这种现象称作量子发音(quantal articulations)。对于一个完善的语音学理论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很关键的。但我们这本书的研究范围有限,没有对它进行详细讨论。

对所提到的对立关系,本书都努力用大量的材料来加以佐证。相信本书的部分价值就是在于它展示了通过不同手段所搜集起来的大量语音事实。其中,有语音的X光摄影资料、腭位成像图、声谱图、波形图、空气动力学数据、发音运动数据等。因为本书不是一本语音学手册,我们就不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测量方法了。只希望我们已提供的线索足够能帮助读者去理解这些资料。另外,虽然读者或许已了解语音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但未必熟悉我们所提到的所有语言。所以,书后的附录介绍了这些语言的分布及类属关系。在书的正文部分,提到这些语言时也就不再多加解释。

同其他合著一样,本书也体现了我们作者之间的协作。如果是由一人所著,书中的很多对数据的解释可能会大不一样。比如,某些观点会更强硬,某些观点也许根本不会提到。但我们两位作者都相信,共同的努力要大于一个人的智慧。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都满怀着激情,并没有意识到这世界上鲜为人知的语言会有大量的物理和声学的数据材料。通过在图书馆检索整理,我们接触到数以百计的专著和论文,它们提供了大量精彩的数据材料。因为语音学家对这些材料的来源语言并不感兴趣,所以它们从未被分析、总结过。我们在自己积累多年的文档和UCLA的音档里也发现了大量未经发表的语音材料。每当发现一段有意义的录音或语音分析材料时,我们都会激动不已。但是这些大量的材料确实也造成了一个问题:材料取舍问题,即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材料不可用?因为本书的写作目标是推进现有的语言学和语音学理论,所以只选择了和这个目标有关的材料,而放弃了那些广为人知的语音事实。比如,关于英语中不同塞音的声学效果和声带起振时(VOT)的论述。

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我们还发现:已经发表的资料和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之间也存在出入,这就使研究工作面临另一个问题——怎样扩大研究面来解决这些出入?办法是:为完成本书制定一个期限,并在这期间尽力而为。但结果还是令人遗憾,因为应该做的还有很多。书中提供了对很多未经公开的语言事实的新的分析,还有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但我们仍然感到,有生之年仍将上下求索。

所以,本书只是我们对世界语音的现有认识。



专家推荐

本书写得非常好,研究非常深入,它将在语言学出版领域留下辉煌的印记。对于广大语言学家、语音学家、言语研究者及相关领域的其他专家来说,此书无疑将会是他们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

——约翰·A.戈德史密斯

(芝加哥大学)



这本书将会是音系学及语音学专业的所有学生想要拥有的。

——迈克尔·肯恩斯托威兹

(麻省理工学院)



他们以自己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迷人多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代表全世界的语言。

——W.J. 哈德卡斯尔

(爱丁堡玛格丽特皇后学院)



这本书是该领域教师及研究者的一份福利。

——W.巴利

(萨布尔吕肯大学)





01

图书信息

《世界语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彼得·赖福吉  〔美〕伊恩·麦迪森  著

张维佳  田飞洋  译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世界语音》的语料范围全球化,语音数据来自近400种语言,其中大部分是作者第一手调查所得。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相似音的比较分析,得到了所有可用于比较的语音类型。

本书专设独立章节讲解发音部位和塞音、鼻音、擦音、边音、r音、喌音,还讲解了元音及多重发声的音节。每章均配有插图来描写所要讨论音的发音特征和声学特征,这些图可以用来解释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如何用于语音学描写。

本书描述了已知的辨别世界语音的所有方法,据此为语音学和音系学提供了实证基础。未来的许多年中,本书将是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一本标准参考工具。


01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简目:

致谢

1. 世界语音

2. 调音部位

2.1 按目标分类的调音部位

2.2 对立的调音部位

3. 塞音

3.1 喉部结构

3.2 气流机制

3.3 塞擦音

3.4 音长

3.5 发音强度:强/弱塞音

3.6 小结

4. 鼻音和鼻化辅音

4.1 鼻音

4.2 鼻音的喉部动作

4.3 半鼻音

4.4 鼻化辅音

……

5. 擦音

6. 边音

7. r类音

8. 喌音

9. 元音

10. 多重音姿

11.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国际音标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01

作译者简介






本书作者



彼得•赖福吉(Peter Ladefoged,1925—2006),国际著名语音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荣休教授,曾任该校语音实验室主任(1962—1991)。1959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国际语音学会会长(1986—1991)。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语音研究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代表作有《声学语音学要素》(1962)和《语音学教程》(第三版)(1993)。他一生致力于实验语音学和世界各种语言的语音研究,曾对欧洲、非洲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语言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也曾来过中国,为世界多种语言录制了珍贵资料。

伊恩•麦迪森(Ian Maddieson),国际著名语音学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语言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新墨西哥大学兼职教授,国际语音协会副主席兼实验音系学秘书长。他的研究涉及世界语音及其发音模式,代表作有《语音模式》(1984)。


本书译者



张维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方言学与语音史、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译著有《语音学教程》(Peter Ladefoged)。

田飞洋,文学博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外语教育、社会语言学。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 丨《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增订本)面世(一)

语篇变体分析的重要性 丨《语体、语类和风格》(国外语言学译丛·经典教材)

文必贯道,有补于世 ——《王安石文》(学生国学丛书新编)面世

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一本标准参考工具 丨《世界语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上)

结合李白生平去读他的诗  ——《李白诗》(学生国学丛书新编)面世

必须用“作”与必须用“做”的地方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