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北方人会有春晚情结?

上流工作室 上流UpFlow 2019-04-01

作者 | 井万

编辑 | 大锤


有多少人辛辛苦苦一年,就为了回家过个爽到骨子里的年(春节小长假)。虽然回到家可能少不了一顿唠叨,但能有一个有酒有肉有家人还有老朋友的时光还是挺爽的。

 


如果给这个假期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没有期限

 


最近过年的套路流程其实有那么点儿相似:年味儿从各种集五福画正字儿等放假开始酝酿,到年夜饭看春晚达到巅峰。不管是马路两边儿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各种各种互联网热搜都洋溢着浓烈的过年氛围(不工作不上学的喜悦)

 

 

关键词“春晚”在网上频频出现,昨天春晚节目单更是直接上了热搜。追星女孩们也盯紧了这台开年大戏,看看自己的爱豆在不在里面。而我则是在众多名字中找到郭冬临岳云鹏沈腾葛优葛大爷后长出了一口气。

 


作为北方人我看春晚二十多年了,甚至说不看春晚,就觉得这个年过的少点滋味儿。有意思的是后来发现,还真有统计显示,北方人确实比南方人更爱看春晚。

 

最爱看春晚的地区 | 数据来源:360搜索


姆们北方人的春晚情结,南方人了解一下?

 

 part.1

 “待我放完这个二踢脚就回屋包饺子” 


南北方人的过节氛围差距从跨年开始拉开。

 

每年跨年的时候,我上海的朋友都会从户外跨年现场发来拥挤报道。而我一边在大暖气片旁边吃冰淇凌嚼零食,一边心疼我朋友。

 

热衷在户外过节的南方人

 

其实不只是春节,入冬之后的几个节日,都能看出南北方人巨大的过节方式差异。我还记得元旦跨年,朋友圈里的南方人们几乎全在晒各种烟花晚会灯火晚会,而北方朋友们则都在酒吧、KTV里对酒当歌。


去年台北的跨年焰火晚会


不是北方人们不爱出门,主要是因为北方冬天户外确实也太了……这么说吧,因为出门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我已经拒绝了几个朋友的外出邀请。


北方人们一到冬天就流行“猫冬”,懒得出门。外面风很大,头发太稀也根本挡不住。所以春节期间户外活动比较少,在家里吃喝玩乐快活得很。

 


年三十儿的时候北方的气温还没有暖和起来,所以大家都是年三十儿当天帽子、耳包、棉衣、棉鞋全副武装着在家门口放俩炮仗,二踢脚听个响图个喜庆,然后赶紧钻回家包饺子。更何况现在北方的许多城市里都是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


赶上艳阳天可能出门逛个庙会,但也是被冷风吹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所以很多人都尽量在家过年,把喜庆氛围封印在屋子里。而每年的固定节目春晚也就成了大家的电视节目首选。

  


东北人在火炕上看电视 | 图片来源:王学林


相比之下,南方小伙伴们凭借着出门暖和暖和的心态,在户外开始浪起来了。


比如广东人逛花市(←点击有惊喜)“年廿九行花街,行过花街才过年”。意思是没有除夕花市的节日是不完整的,出去逛一圈花市就像沾了一圈福气,感觉自己就是那云端的仙子。

 

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市越秀西湖花市

 

 part.2

 春晚,大型普通话/方言考试现场 


南方人大多对春晚没什么感觉,很大原因是他们确实很难听懂北方的一些方言梗。这让南方朋友心里空空的,觉得自己变成了春晚可有可无的“网友”。

 


春晚舞台上,语言类节目是一项重头戏,方言节目又多东北话、普通话、北京话齐上阵,而广东、上海等南方方言节目加一起还不到10%。

 

语言类节目被以赵本山老师为首的一众东北大碴子味儿占领,在他们的小品中东北方言占一大部分。所以要看懂他的小品,就得让南方人先弄明白什么叫“贼拉好”,什么叫“嘎哈nia”以及“你咋zen彪nia”

 


本山大叔之后,沈腾大哥又上来了,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东北味儿。

 

 

除了东北话,还有北京话。


语速快,大概是平日里说话的1.5倍速,不盯着听容易漏地上,“诶?他刚才说什么着?”比如冯巩的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里面说的话,我一个北方人听着都有点跟不上溜。

 

“姆们北京人儿,兜儿里不揣个三千五千的,都不敢出门儿”。

 

冯巩老师今天好像无缘春晚,冯巩老师您今年不“想死我们了”嘛


春晚于83年正式开办,但普通话的普及是在九十年代。也就是说,当春晚出现普通话语言类节目的时候,南方朋友们还没有普及普通话;而当南方朋友的普通话慢慢说的溜起来的时候,春晚舞台上北方方言节目都已经遍地开花了。

 


虽然我国的普通话平均普及率已超过70%,但东西部城乡之间发展还是很不平衡,西部与东部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大城市的普及率超过90%,而很多农村地区却还只有只有40%左右。


许多年纪大的南方老乡们“乡音未改”,能听明白笑点在哪儿稍有困难,大多数时候是被欢乐的大环境影响,即使听不懂包袱是什么,也跟着笑,图个乐呵。

 


陈伟霆:“听不懂普通发。”
张艺兴:“笑就完了。镜头刚才拍咱了。”
陈伟霆:“好的。”
陈伟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张艺兴:“...哥,这里不好笑的


除了方言因素,还有节目布景中的北方大炕文化入侵。打开春晚,观众在炕头坐着看春晚,演员们在屏幕那头坐炕上表演小品。北方元素就这么迅速占领了春晚舞台。

 


 part.3

 春晚是除夕夜的最佳BGM 


1983-2013央视春晚30年中,1/3的节目都是语言类节目。对于看《曲苑杂坛》长大的北方人来说,亲切的很。而那些春晚舞台上的人民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就算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小品《打工奇遇》


据统计,最爱看春晚的省份中,前十名都是北方省份,而北方大省的“春晚标兵”是山东。果然越是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就越是喜欢这种传统的节日团圆形式。

 

最爱看春晚的省份 | 数据来源:360搜索

 

数据把北方人的春晚情结亮得明明白白的。当春晚倒计时的声音跟外面的鞭炮声正面 battle 时,感觉全国人民都在和自己一起迎接新年,这种天涯共此时的幸福感并不可多得。

 

所以现在一到过年的时候,我还跟家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一边讨论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谁又说了热词。

 


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以及现代人口味的提升,人们对春晚的依赖越来越淡化,所以春晚更像是人们除夕夜包饺子、打牌时的背景音乐。打开电视看春晚如今不只是看春晚的节目内容,更重要的是,那种被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氛围包裹住的感觉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饱受单身贫穷等痛苦,但一到过年,大包小包背回家,脸上贼喜庆且无惧挑战:来吧,各位亲朋,我人都回来了,有什么逼婚、催生、催找对象的招数放马过来,向我开炮。

 


“开炮”不是两三年,每年爱我多一点。


我记得前几年,除夕前后,早晨总是能被炮仗崩醒。听到这种声音是幸福的,虽然猛烈程度足够能让人“垂死病中惊坐起”,但被崩醒了还能翻个身继续睡,鞭炮请您继续表演,起床算我输。

 


过年就是这样让人痛并快乐着。


不论是春晚情结严重的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即便在外面奔波的时候被生活碾压过一万回,只要除夕夜往家里沙发里一窝,一家人打开电视等着春晚。什么烦恼都该烟消云散了吧?




[1] 中国网.大数据解读春晚:山东人最爱看春晚.[EB/OL].2017年01月26日

[2] 观察者.教育部、国家语委: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EB/OL].2017-04-04

[3]搜狐娱乐.春晚南北收视差80倍,大联欢将成北方专题晚会?[EB/OL].2009年02月06日

[4]井经纬.央视春晚南北文化失衡现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3-20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戳“阅读原文”,阅读其他城市知识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