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另一种短篇:用线索把超短篇串连起来 | 编辑聊写作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3-11-24

🛸

在「编辑聊写作」专栏,未来局编辑将点评每周小说,分享创作技巧,谈谈小说背后的故事。本期由编辑孙薇聊本周的小说《跨时空快照》。
跨时空快照
作者 | 克里斯汀·凯思琳·鲁施
编辑孙薇:与曾发表过的《红信日》一样,这篇小说同样是由克里斯汀·凯思琳·鲁施这位老牌作家兼编辑撰写的。她的作品几乎涵盖所有类型,获得了超过25个不同的奖项,包括雨果奖、阿西莫夫读者选择奖在内,她更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作家和编辑的身份同时获得雨果奖的人。她还以笔名参与过《星际迷航》的写作,写了若干脍炙人口的章节。本篇首发于2014年,随后被《模拟体》杂志的读者评为当年最佳短篇。这篇小说非常特别,与其说是纯粹的科幻小说,倒不如说是历史与科幻各一半。开篇就讲述了一宗1955年的刑事案件,但并不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而是以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属的角度“亲历”;同时,作者在每个片段都引用了“新闻报道”或“名人名言”,借以加强可信度。随着之后各个时间点的案件均以同样的方式分解,读者也许会迷惑这到底是不是科幻。但很快,在继续疑惑前,读者必然会被其中的细节所吸引。比如第一个案件,作者的切入点是一个小男孩,因此很多情节都隐在暗线里,却因孩童真挚的感情更容易被打动。作者在描写他的玩伴、躺在那里的“波波”形容时,将初闻死讯后还没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仿佛隔着一层玻璃的了解通过人物的视觉,转成了很具象的文字,却让悲痛一点一滴如薄雾般化入每个人周围的空气中。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借鉴。接着本文迅速从历史转到了近未来(本文作于2014年,2025年当时还算比较久远),从祖辈的故事讲到了孙辈的故事,一切也从晦暗的调色转向了希望和积极,结合了大数据等技术点,给了种种刑事案件一个看似可实施的解决方案。虽科幻,却现实。 对于初写作的人来讲,这种方式值得尝试——将长篇化为短篇,再将短篇化为超短篇。这篇小说与其说是短篇(虽然确实是不足万字的短篇),还不如说是超短篇合集,只以线索将这些珍珠串起来,成为一条项链。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写法需要从开头就紧抓读者,让读者被剧情吸引。类似推理和犯罪小说用这种方式就很合适。而且将现实与科幻结合起来,也很容易从细节动笔,写出类似社会与历史小说的科幻小说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