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行风云 | 1.3亿收到手软,国泰君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券业点评 券业行家 2024-03-22

投行风云 | 1.3亿收到手软,国泰君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同行虎视眈眈中夺得IPO大单的国泰君安,因未勤勉尽责,收到了一则“迟到”的监管处罚。


监管督促勤勉尽责


时隔两年,安徽证监局在1月24日新增了针对券商的罚单,国泰君安赫然在列。



经查,国泰君安及保荐代表人李懿、蔡伟成,在保荐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多利科技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导致出现对发行人董监高资金流水的穿透核查程序不充分、资金流水核查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70号)第五条规定: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其他从事保荐业务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相关规定,恪守业务规则和行业规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发行人履行规范运作、信守承诺、信息披露等义务。


为此,安徽证监局对国泰君安、李懿、蔡伟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要求其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升执业质量。


从签发日期来看,这份于2023年11月17日做出的监管处罚,时隔三个月方见诸公开。


跨省保荐收入不菲


行家注意到,多利科技为安徽籍上市公司,但并未由安徽籍的两家券商——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保荐,而是由base魔都的国泰君安“跨省抢单”。


2023年2月27日,多利科技在深交所主板敲钟上市。发行公告显示,募集资金为218,607.34万元;国泰君安作为保荐机构,收取13,086.51万元承销保荐费用,折合费率为5.99%。


据@投行实务观 统计,2023年内深交所主板仅有23家上市公司,平均募资10.28亿元,平均承销保荐费用0.71亿元,费率为6.35%。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泰君安保荐的多利科技,募资规模和创收金额远超平均水平。


另据国泰君安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IPO主承销8单,同比减少6单;主承销金额108.91亿元、同比下降35.8%,因股票承销收入减少,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降幅25.33%。


在投行业务数量和收入下降的背景下,这笔1.3亿元的大单,为国泰君安的业绩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作为签字保代,迟早会从这单项目中拿到数量可观的奖金。


签字保代诚信记录


令人遗憾的是,敲钟仅过了数月,监管就发现了这家上市公司涉嫌“流水造假”的端倪,并为两名保代的职业生涯带来了首次处罚。



李懿在2008年11月加入华龙证券,2014年9月成为保荐代表人。2015年3月,他跳槽国泰君安,累计签署了6单项目,包括天茂集团(000627.SZ)和莎普爱思(603168.SH)非公开发行项目,彤程新材(603650.SH)、国茂股份(603915.SH)、亨迪药业(301211.SZ)和多利科技(001311.SZ)IPO项目,涉及沪深两市主板和创业板。


蔡伟成资历较浅,2018年1月加入国泰君安,2021年3月取得保代资质。多利科技是他签署的唯一一单下项目。


目前,两位保代已加入中证协C类保代名单。国泰君安现有的354名保代中,有13名近三年内存在监管处罚或自律处罚信息。


开年又有投行罚单


就在本月3日,证监会还对国泰君安予以监管警示,原因是作为泰禾集团债券受托管理人,在受托管理期间未严格遵守执业行为准则,存在未及时召集持有人会议、未对发行人未披露相关重大债务逾期及诉讼事项保持必要关注等违规情形。

据企查查,泰禾集团在2016年5月首次发债,2021年5月债券违约。两笔与国泰君安有关的私募债——H7泰禾01、H7泰禾02,分别发行于2017年8月和10月,于2020年8月和10月到期。


某种意义上说,国泰君安在投行业务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是由来已久。


据国泰君安2022年报,包括时任总裁王松先生、副总裁谢乐斌、时任副总裁李俊杰在内的多名高管拥有投行背景。其中,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兼任投行事业部总裁、执行委员会主任的李俊杰,近期升任总裁。


此外,合规总监张志红女士,曾在证监系统任职。在国泰君安,她历任总裁助理、投行业务委员会副总裁,业务总监等职。2018年11月,担任合规总监至今。


高管变动尘埃落定


就在1月23日晚间,国泰君安公告宣布换将。


2023年10月已年满六旬的老将王松,因到龄退休,辞去国泰君安副董事长、董事、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公司总裁及在公司担任的其他一切职务。公开信息显示,他自2015年8月任国泰君安总裁,期间曾代理董事长。


有着投行背景的“70后”李俊杰先生,出任国泰君安党委副书记、总裁,并提名任副董事长。


稍早之前,国泰君安原董事长贺青于2023年11月29日卸任。朱健先生在2019年12月29日履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投行业绩同比下降


将帅更新之际,行家查看了国泰君安近年来的业绩。


从2015年三季度到2023年三季度,国泰君安的营业收入的平均年化增长率为2.43%;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1.37%。主营业务中,资管业务、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5.39%、11.63%和1.76%;经纪业务、信用业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


截止发稿,国泰君安暂未披露2023年度全年业绩。而在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背景下,投行业务揽收26.57亿,下降13.52%,同比降幅较为明显。

另据Wind股权承销榜显示,2020年至2023年,国泰君安的股权承销金额排名从第4位下滑至第6位。


业务下滑,合规存疑,国泰君安的2024年,将有怎样的开端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深耕券商服务二十余年,汇聚券业精英,助推行业创新转型。与最前端的券业精英思想碰撞,交流最新业务观点、实践经验,获得新的业务灵感,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旨在搭建高质量的业务交流与人脉资源链接的平台。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精彩回顾

“做”得好!国金证券

券业行家·热文

当头一棒!国投证券业绩大幅下滑,更名又收罚单

券业行家·热文

腊八 | 这家曾经是“发”的券商,只能喝粥了

券业行家·热议

“识人不明”还是“心知肚明”?西南证券“认错”!

券业行家·监管

中国好同学!“90后”内幕交易,“国泰君安”恐遭被套

券业行家·监管

“群”风险,国泰君安!

券业行家·监管

总额五亿,魔都两大券商,仲裁庭见

券业行家·热文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戳这里,查看更多惊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