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头一棒!国投证券业绩大幅下滑,更名又收罚单

券业点评 券业行家 2024-03-22

国投证券当头一棒,业绩大幅下滑,更名又收罚单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完成更名换证的国投证券,2024似乎开年不利:因投行业务被上交所通报不说,最新业绩出现了两位数下降。


撤单仍被通报


开年半月有余,证监会已更新补发了多份投行罚单——

深交所对四家券商及八名保荐代表人下发了五份自律处罚函。

一开始似乎没有动静的上交所,也在1月16日更新了多则投行监管函。涉及刚刚更名的国投证券(原安信证券)及由其保荐的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荣盛生物或发行人)。


公开信息显示,上交所于2022年6月受理了荣盛生物上市申请,由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证券)担任保荐机构。2023年8月,因荣盛生物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和保荐人撤回保荐,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撤单之后,处罚继续,究竟所为何事?


连收两份罚单


监管函显示,荣盛生物“核心产品生产线停工长达3个月之久,对其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却未在上市委会议召开前及时报告上述核心产品生产线停工情况,也未在招股说明书等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进行披露。为此,上交所对其予以通报批评。


国投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知悉未及时报告并督促披露影响荣盛生物持续经营的重大事项,未及时履行审慎核查并向上交所报告”;保荐代表人付有开、李泽业对此负有直接主要责任。两位保代对此“喊冤”,但上交所未予采纳,处罚结果为:通报批评,并记入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库。


保代曾有前科


中证协从业人员信息显示,付有开于2008年12月加入国投证券,2016年11月成为保代。此前他曾签署天臣医疗首发上市项目和海特生物非公开发行项目,并且未见监管处罚信息。


李泽业早年任职于德邦证券,2007年4月加入国投证券,2012年10月担任保代,职业生涯中已签署七单项目。

行家注意到,这位保代的声誉信息有些“丰富”:2022年1月被浙江证监局监管处罚,2022年5月被深交所自律处罚,目前位于C类名单中。


经查,行家未查到深交所相应的自律罚单。但在浙江证监局,行家有了新的发现。


2022年1月,因执业亚太药业2015年重大资产购买项目、2019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中未勤勉尽责,浙江证监局对当时的安信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保荐代表人叶清文、戴铭川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期限两年。时任分管投行副总经理秦冲,时任投行业务部门负责人李泽业,内核负责人陈永东,项目质控部门负责人王时中,均被监管警示;同时约谈了财务顾问主办人魏岚。


剑指尽调内控


时隔数年,与内控合规相关的负责人,已经发生了变更。然而,违规行为依然如故。


1月15日,上交所对国投证券予以自律处分,不仅与前述保荐项目失察有关,还涉及“尽职调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上交所前期对国投证券实施了执业质量现场督导,发现其对个别项目的收入、资金流水和存货等审核重点关注事项核查不到位。例如收入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未充分关注替代测试程序中存在的异常;又如资金流水核查不到位,对个别关键自然人银行账户流水调取不完整;再如存货核查程序存在不足,未关注相关原始单据落款时间与实际情况存在矛盾。


此外,执业质量现场督导还发现国投证券在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投行质控、内核部门对项目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对项目部分重大异常关注不足、对项目底稿验收与报送管理不到位等薄弱环节。


上交所认定,前述情况反映出国投证券质控、内核部门未有效发挥制衡约束作用。要求其限期整改、内部追责,提交经保荐业务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内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的书面整改报告。


国投证券2022年12月签发的荣盛生物发行保荐书显示,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为徐荣健,内核负责人为许春海,保荐业务负责人为廖笑非。


查询国投证券高管名单,行家发现廖笑非自2018年12月任副总经理。官网信息披露,廖笑非生于1977年,世界经济专业硕士。早年任职于兴业证券,此前曾在深圳证监局任职。2019年1月,他首次登记执业于国投证券。


2023年,国投证券的投行执业质量评价由A类下降为B类,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投行业务的“艰难”。


投行业绩下滑


刚刚过去的周末,国投资本更新发布了旗下国投证券2022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要知道,同类母公司上市的券商财报几乎都只有母公司数据,而国投证券同时披露了合并口径数据。(注:2022年首次披露的财报数据,与经审计的财报数据略有出入,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2023年国投证券营业收入为105.76亿元,同比增长10.17%;归母净利润为19.30亿元,同比下降26.41%。主营业务中,自营业务由负转正,揽收12.26亿元。经纪业务收入29.76亿元,同比下降8.42%;资管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下降9.64%。投行业务揽收14.88亿元,同比下降10.81%。信用业务收入19.27亿元,同比降幅达26.97%。


合并利润表同时显示,国投证券营业总支出同比增长24.45%;其中“业务及管理费”增长20.22%,“其他业务成本”增长28.42%。


另据国投资本2023年中报,投行分部的毛利率为24.13%,同比减少13.10个百分点,在主营业务中垫底。


投行收入缩水,创利能力下降,叠加新增的监管处罚……近期换帅的国投证券,在2024年开年,可谓“悲上加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深耕券商服务二十余年,汇聚券业精英,助推行业创新转型。与最前端的券业精英思想碰撞,交流最新业务观点、实践经验,获得新的业务灵感,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旨在搭建高质量的业务交流与人脉资源链接的平台。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精彩回顾

反洗钱波及长安期货!专栏言犹在耳,招股黑字加粗

券业行家·监管

腊八 | 这家曾经是“发”的券商,只能喝粥了

券业行家·热议

“识人不明”还是“心知肚明”?西南证券“认错”!

券业行家·监管

2023年度最佳:国投证券、东北证券、开源证券全免

券业行家·热文

厉害!信达证券+湘财证券,投行质量由C到A

券业行家·热文

献“礼”,国投证券营业部老总的“圣诞惊喜”

券业行家·监管

别了,安信证券!来了,国投证券!

券业行家·热文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戳这里,查看更多惊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