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igest|短语结构(上)

潘浩 THU语协 2022-06-09

什么是短语?什么是句子?

Fukui, N. (2001). Phrase Structure. In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pp. 374-406).


从零开始拆解句子


许多语言现象已证明人类语言的会话片段——句子——是可分的。基于此我们理应可以将一个话语片段分割成更小的语言单位。


我们假设α是一个单独的符号是一系列符号,Φ、χ、ψ(其中Χ不能为空),那么我们可以为这种分割提供一个形式化表达: Φαψ→Φχψ。我们称这种分割规则为:词组结构规则 (phrase structure rule, or PSR)。假设我们现在有这样一系列规则:


S → NP VP(P代表phrase,短语)

VP → V NP

NP → D N

D → the(限定词)

N → boy(名词)

N → problem

V → solved(动词)


那么显然我们可以生成一个句子:The boy solved the problem,并描写出内部结构:


我们发现,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结构,而应该拥有内部的层级 (Chomsky, 1957)。在这个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句法特征:句法成分之间层级关系(居高,dominance),句法成分的类别(标签,label),句法成分的线性关系 (领先,precedence)


在我们目前的假设中,词项的插入依然是属于PSR的一部分,这也使得这些规则的应用会受到上下文 (context) 的影响。很自然地,我们可以将词项插入与PSR分离开来,使得PSR与上下文无关(context-free)。我们假设人脑中存储有一个词库(lexicon),词库中的每一个词项都拥有其次范畴特征(subcategorization feature),规定了其后可以出现哪种类别的词语。因而,现在词项的选择被排除在PSR之外,PSR便可简单地表示为 。至此,我们通过简单的直觉和对理论简化的追求得到了标准理论(standard theory)句子的结构依靠词组结构规则以及插入包含句法信息(次范畴特征)的词项组合实现 (Chomsky, 1965)。


从PSR到X-bar理论


词组结构规则并非Chomsky的初创,而是他从美国描写主义手中继承来的分析工具。描写主义致力于全面地对句子结构进行拆解,以下是英语中的一些短语结构:(括号代表其中成分非必须。)


VP → V (NP) (PP)

NP  → (D) N (PP)

PP →  P (NP)


然而,这套基于事实归纳的规则并不能完整刻画我们对语言的朴素理解。由标签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承认这样一条规则:左边出现XP,右边就必须出现X,然而我们已有的表达式α→χ并没有做此限制。我们发现这套计算系统过度生成了不符合自然语言的句子。同时,我们的语感会感到一些短语之间似乎存在一些联系,PSR无法捕捉:


The enemy destroy the city. (句子)


the enemy's destroying the city (动名词)


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派生名词)



如何刻画这种联系?最简单的做法是假设存在名物化转换(nominalization transformation)这两个名词均由句子"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由句法操作转换而来。然而这种直观的想法遭到Chomsky的反驳。


Chomsky的驳斥 (1970)


Chomsky指出,无论是名物化的操作还是性质,转换假设站不住脚:


  1. 名物化中许多操作不具有普适性(将动词变为派生名词,插入介词of等),在其他的变换中也不曾出现。

  2. 名词化后的片段与名词高度相似,而与句子不同。

  3. 并不是所有句子都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名物化。


因此他提出了词汇假设(lexicalist hypothesis)名词的派生应该在词库中的词项上完成,之后以名词的身份进入PSR进行计算操作。


但若派生名词短语与句子不存在变换关系,我们依然无法解释其相似性。显然我们此时需要一个对所有语类 (category, N, V, P, etc.) 都适用的一般规则。Chomsky给出的规则便是X',二分三级多层跨类向心模型。


目前的X包含如下两个部分:【二分】

X' → X ...

X'' → [Spec, X']

其中每个符号意义如下:


X:跨语类的核心(head),可以是N,V,P等。【跨类】


...:补足语(complement)。


X':一个包含核心与其补足语的投射projection。


[Spec, X']:标志语(specifier),例如动词投射中的标志语可以是助动词,形容词投射中的标志语可以是very这样的形容词。


X'':一个包含X与其标志语的投射 【三级】,X与X'都与X''有相同的基础性质,因而被称作X的投射(projection),同时后者被称为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


X'理论刻画了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向心性 (endocentricity),所有短语都由其核心投射而来。


因此所有短语都获得相同的内部结构,核心的次范畴特征也决定了投射结果:例如X拥有特征+[_PP],则PP将成为X的补足语参与投射。



除次范畴特征,核心本身也有体用 (substantive & predicative) 两重特征:[±N],[±V],据此我们可以描写一些主要词类的性质。


  1. N=[+N, -V]

  2. A=[+N, +V]

  3. P=[-N,-V]

  4. V=[-N, +V]


因此,核心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个体,而是特征的集合,也因此我们可以规定不同变换作用的特征要求,以区别不同变换的适用范围。


至此,我们初步得到了刻画语类之间相似性的工具,但这个工具却没有回答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什么是句子?



什么是句子?


根据X'理论,句子也应该是某种成分的投射。据此,不同句法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

Jackendoff (1977):

句子是动词的最大投射

1. 定式句(I有时态标记)中I向主语派主格。

2. 印欧语中I与主语存在性数等的一致关系。

3. 理由:因为表现了句子与名词在内在结构上完全的平行性(parallelism)


形式化表达²:S (V''') →  N''' V''


但这种分析忽略了句子的屈折元素(inflectional element, or I,包括时态、助动词等),而众多语言事实表明主语与I有紧密的关系,将主语生成在动词投射内部则无法刻画这种联系。因此,到Chomsky (1981),句子依然使用PSR而非X'刻画。


形式化表达(违反了二分的原则):

S →  N'' I V''

2

Huang (1982):句子是I的最大投射

1. 由X-bar向心性原则推导的必然结果。

2. I可以管辖(govern)主语,因而其应该为核心,形式化表达:

S (I'') → N'' I', I' → I V''

3

Bresnan (1972) :句子之上还有成分

在对英语做更为仔细的考察后,我们会发现有些话语片段无法容纳在现有的句子中。Bresnan通过对wh-移位研究,提出句子之上还有其介绍性成分,称作标句词 (complementizer, or C),包括that, for, whether等。


形式化表达:C' → C S

据此,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句子是由I投射而来,并可能拥有其之上的成分。


对句子的描写有大致了解后,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标志语成分。直观上看,标志语经常是名词短语,且与核心存在一定关系。那如何区分标志语和补足语呢?目前我们只能做出一定归纳:



  1. 标志语位置上可以出现主语:例如句子的主语在[Spec, I'],名词的主语在[Spec, N']。

  2. wh-短语也应该在[Spec, C']上 (Chomsky, 1986),因为我们发现其经常是NP,且与核心C存在特定关系,是C的[+wh]特征触发了wh-移位。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拥有一套能够描写任意语言事实的X'工具了。



X-bar完全体


不同于复杂的PSR,我们现在可以用两条规则刻画所有的句子:

X' = X/X' Y''

X'' = Z'' X'/X''



补足语、标志语、修饰语只是关系性的表示,用于描写它们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而非实际的语类。下面我们总结X'的性质。

1


X 并非是一套规则(rules),

而是普遍语法里的原则。

X'理论的提出最终彻底废除了PSR,因为PSR与词库中词项的次范畴特征重复,仅用词库与X'框架足矣。同时X'中区分了词汇范畴(如N, V)与非词汇范畴(如I,D) 。而PSR中蕴含的其他性质可以用其他句法模块(比如格理论)应用在X'上实现(Stowell, 1981)。

2


X'仅规定成分之间的居高关系,

而并未对成分之间的线性顺序提出规定。

根据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 & Parameter),线性顺序是由不同语言的参数决定的,核心在前(head initial)或核心在后(head final)决定了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语序。

3

普遍语法是根据X'形成的

一系列有限数量的原则。

与这套原则相关的参数不同,便形成不同语言的具体语法。


我们可以给标志语一个统一的定义。首先我们定义两种移位:中心语移位(Xº-movement)短语移位(X''-movement)


依据此定义,结合大量的语言事实,我们可以认为:


普遍语法规定替代性移位(将最大投射移位到句法树上本已存在的位置)总是将最大投射移至标志语位置:wh-移位移至[Spec, C'];NP 移位移至[Spec, I'];名词内部被动化移位移至[Spec, N']。因而标志语可以看作是替代性移位的终点。


由是观之,X'似乎已经可以成为一套普遍语法应用的理论,但发展到此时,Chomsky本人已经感受到X'逐渐变得臃肿。毕竟,普遍语法是让婴儿学会语言的机制,怎么会需要如此繁复的限制呢?我们需要更为简单的理论框架......


 |未完待续 |

Notes

1: 相关内容可以选修邓盾老师的句法基础。

2:在Jackendoff的分析中一个核心最大投射为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