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性为舵,思辨为帆——共探休闲生活中的哲学


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3月19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浙江荇海书店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第四期紫荇弱水读书会专题讲座开启。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李哲罕“休闲的意义与目的”的精彩讲座。



李哲罕指出:“休闲,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我们在非工作时间自由去做的那些事情。”他向大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休闲观”:休闲是关于劳动力的恢复和再生产;在消费文化的意义上,则是工具理性的支配。他借大好春光举例道:“(在疫情消散后的美好春天出外游玩)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只是一味随大流轧堆游,就不能称得上是合理的休闲。要能够理性地选择旅游节点、项目和目的地,这才是真正的修身养性。”对于目前大多数人总是处于被动休闲状态的这一现状,李哲罕认为应当做出改变。他提出,如果只是因为看了一则旅游公司的广告而去某地度假,或是因为身材焦虑而办了一张健身房年卡,那都是不够理性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休闲的重要性在于摆脱被支配的状况,而将之作为或者说恢复为一种人类自由活动。更进一步而言,这种人类自由活动的休闲将起到帮助人实现自身的作用。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应以交往理性为主导力量,重建生活世界与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李哲罕建议,“对政府部门而言,构建休闲旅游产业市场化、商业化运行方式无可厚非,但首位度必须以人为本,要让百姓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对个体和家庭而言,则要摆脱过度‘上网、上电视、上网络’的生活方式,转而挖掘寻找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资源,努力“走出去”,多交流、多沟通、多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在活动过程中,李哲罕还与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钱济平一起就英国著名休闲学家卡尔·斯普拉克伦的著作《哈贝马斯与现代性终末处的休闲》一书出版的背景和价值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该书通过对体育、大众文化与音乐和旅游三种休闲形式的概述,揭示了分别以自由、制约和后现代多样性为前提的休闲理论框架的局限性,以及由此构成的休闲悖论。通过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这两个认识论框架来理解上述三种休闲形式,便可以调和乃至消解这个悖论。

来源 | 慈溪日报

编辑 | 郭航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