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思殿堂 | 第二届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讨会




2022年11月26-27日,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实用主义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讨会在杭州兰里雷迪森大酒店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认知科学中的实用主义转向、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和心智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关于“知行合一”的观点、第二代认知科学(4E认知)与实用主义的关联、预测加工理论与实用主义等。

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广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近60位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与了会议,其中有11位学者做了主会场报告,22位学者做了分会场报告。



会议线下合影


会议线上合影



研讨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主持。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皮尔士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江怡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当代英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亚军教授分别致辞。


李恒威 开幕式主持


江怡 开幕式致辞


陈亚军 开幕式致辞



陈亚军教授主持26日上午主会场报告。

武汉大学教授朱志方报告的主题是“皮尔士与因果性问题”。在报告中,他讨论了近代和当代的因果性理论,指出了皮尔士-罗素论题对近代因果律中“原因”概念的批判,并主张用具体的科学规律来代替“原因”概念进行科学解释。


朱志方 报告


南开大学教授李国山报告的主题是“意识、 语言与认知——詹姆士的语言哲学视角及其影响”。在报告中,他考察了詹姆斯有关语言和心灵的哲学文本,指出詹姆斯对语言、心灵和世界之间关系的观念在前后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后期尤其强调意识并非实体而是一种功能。


李国山 报告


浙江大学教授李恒威报告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用主义与认知科学”。在报告中,他阐述了在哲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认知科学范式转变之间存在一个显著跨历史相关性:即一方面,在哲学认识论中发生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很大程度上也包括实用主义)对近代认识论的批判、改造或变革以及超越;另一方面,在当代认知科学中正发生着第二代认知科学和第三代认知科学对第一代认知科学的批判和包容性发展。


李恒威 报告


苏州大学教授李继堂报告的主题是“自由能原理可能是元宇宙的第一原理吗?”。在报告中,他通过对物理学的原理和认知科学的原理的考察,指出不管是物理世界、还是生命现象和认知过程都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理,由此指出自由能原理可以作为元宇宙的“第一原理”,即“元宇宙原理”,这将从理论上保证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沉浸和叠加(即元宇宙)是可能的。


李继堂 报告


浙江大学教授包爱民报告的主题是“知行真的能合一吗?”。在报告中,她作为脑科学家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哲学之外的视角。根据近些年来脑科学的一些成果,她对哲学界所关注的两个话题提出了挑战:一是主张“知行合一”是一种错觉,二是根据人脑大部分活动是无意识的,认为“自由意志”按其定义也是一种错觉;人的行动往往不能被自己的知识决定,知识的真正功用不过是事后进行合理化的解释。


包爱民 报告


贵州大学副教授黄侃报告的主题是“具身认知的一体二元式解释--以‘康德之手’和‘马克思之手’为例”。在报告中,他介绍了康德早期借用双手之差异来判断空间方位的讨论,而在《纯粹理性批判》之后,这一身体-空间之认知通道的讨论路径被先天结构所替代;随后他对比了另一种来自马克思的现实演化版本的具身认知,它不同于基于先天的身体结构来理解认知,马克思将双手嵌入到劳动中,并以此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


黄侃 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张静主持了27日主会场报告。


张静 主持主会场报告


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蒋柯报告的主题是“如何用意念打开一扇门”。在报告中,他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机制来讨论意念的独特性:一阶的调节机制是基于简单的“如果-那么”规则,二阶的调节机制是基于反馈的反应,三阶的调节机制是带记忆的反应,而四阶的调节机制是带意念的行动。


蒋柯 报告


复旦大学副教授孙宁报告的主题是“身体与世界图型:围绕梅洛-庞蒂和杜威展开的讨论”。在报告中,他从杜威有关身体和灵魂的讨论出发,从哲学的视角来考察具身性的理论效应,尤其是杜威这些具身性思想在本体论层面的意义。这些讨论揭示出,除了在由脑、身体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中探索认知进程,哲学还可以在本体论层面探讨围绕“身体”展开的形而上学构想。


孙宁 报告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玮报告的主题是“‘粉红’的范畴迁移:最终同质性与强可还原性的角力”。在报告中,他讨论了塞拉斯对感知经验的分析。塞拉斯的观点可以归结为实现了两次超越。第一次超越在于通过理论建构引入了感觉。第二次超越在于通过理论建构引入了感觉材料,这种在科学意象中的新实体和其他神经生理学实体,共同构成的神经生理学状态对应在显见意象中的感知者的感觉状态,由此也将颜色概念的内容从显见意象带入了科学意象。


王玮 报告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高洁报告的主题是“多重实践侵入与预测加工”。在报告中,她讨论了预测加工理论与实践侵入知识论的关联。她首先从两个维度对实践侵入知识论的类型进行梳理;随后对预测加工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公式变分自由能和预期自由能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指出实践侵入知识论理论在这两个公式中能够具有对应的描述项,因此实践侵入知识论理论与预测加工理论至少是相融贯的。


高洁 报告


中南大学副教授董山民报告的主题是“感触的意义——杜威心灵哲学的路径及其启示”。在报告中,他讨论了心灵在杜威那里的两种用法。一是动词心灵,即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心灵,特别是脑中枢神经及其各个神经末梢的运行及其回路。二是名词心灵,即身体借助语言对“感触”的交互作用表征出来的意义系统。该区分的理论后果是,心身不再二元分隔,身体也不单是自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参与认知过程的主体。


董山民 报告



在会议的尾声,复旦大学副教授孙宁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玮作为青年学者代表谈了他们对本次会议的感触,认为会议让他们收益良多,并期待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讨会这个会议平台今后能提供视角更多元、交叉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最后,李恒威教授做闭幕总结。他祝贺第二届当代认知科学与实用主义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感谢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也感谢承担会务工作的哲学学院研究生的辛苦细致的工作。期待下次会议大家再聚!


文 | 程都

图 | 李沛泽 秦书渊

编辑 | 郭航宇

责任编辑 | 陈舒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