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喀什,大街小巷,寻找奥斯曼草

太太帮老毛 在北京和跑宁夏那些事儿 2023-08-12

上一篇:第一顿新疆抓饭是在哈密吃,还看了哈密回王府


昨晚漏了几张图。
为自己记录。

站在哈密回王家的城墙,看见一个巨大哈密瓜。

​哈密回王自己家的宣礼楼。
​回教徒一天做五次礼拜(晨拜、晌拜、晡拜、昏拜、宵拜),礼拜时,面向西方。

​哈密回王府建筑非常独特,集汉、满、蒙、伊斯兰(回、维)的建筑风格于一体。


哈密瓜一一石头。

刘亮程写他在库车巴扎里看见还有维吾尔族女性用来打扮的奥斯曼草,虽然已经有了加工后的眉笔,但库车女性还是喜欢用新鲜草叶,因为自然的东西机器加工后就变质了。


维吾尔族母亲相信一个说法,女儿两眉之间的距离越小,将来出嫁的地方就离娘家越近,母女就可以免受遥遥相思之苦。

所以,母亲在女儿出生的第七天起,便用乌斯玛草涂抹女儿稚嫩的双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维吾尔女子的眉毛因此乌黑亮密,楚楚动人。

乌斯玛神奇的生眉效果,便代代相传至今。

这种被维吾尔人称为“眉毛的粮食”的草,学名叫“欧洲菘蓝”,现在以此开发出来的奥斯曼系列产品。


去南疆,在喀什,大街小巷,寻找奥斯曼草。

告诉我,有奥斯曼眉笔,奥斯曼草只有去下面的乡镇才能买到。

我买了一支奥斯曼眉笔带回北京。


葡萄晾房,在哈密和吐鲁番都有。

在内地人心中,提到哈密想起哈密瓜和哈密大枣,提到吐鲁番想起葡萄和西瓜。

这两地距离很近,都在天山东。


晾房是用土坯砖搭建的镂空房屋,它们高低错落,铺展开来,层层叠叠,远看,就像是巨型的蜂巢。

有孔的花墙,为了让干燥温暖的空气流动,又避免阳光直射于葡萄上而建的。

晾房内,有专门的木椽作为葡萄挂架,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就是这样渐渐散失水分,保持色泽和糖分。


在哈密住了两个晩上。这个夏天,很多人在吐槽新疆旅游的酒店贵。我们的5月新疆行,房价预算都在两百块左右。​我们出去玩的经验,别住民宿,民宿是最容易设坑的,找正规的酒店住。

新疆旅游,话题千篇一律,无非就是新疆美食和哪里必游的景点。
俺老毛只讲旅行中看到的新疆:
“旅游是要讲究质量的。
一是体验。你体验到了什么?
二是观赏。大好河山,无限风光,你到底看到了什么?
三是身心的放松与休整。旅游是让你更疲更惫更累,还是对着大好河山释放岀了身体里的重压。

如果想着岀去只是要花钱,不考虑你的旅游体验,游玩质量,甚至让你在花钱后买到一堆痛苦,这还叫旅游吗?”

带上我卖的潮州单丛茶,每晚回酒店,会泡茶,喝茶。
哈密酒店的窗外。去吐鲁番的早晨,下雨,很惊喜,在戈壁深处,雨水可是很珍贵。
哈密酒店早餐,小米粥,跟我卖的陕北小米,差远了。牛奶真好,有奶皮子。​​在哈密的第二顿晚餐,他说不饿,不想跟我吃川菜。我独食,点了一大盆水煮肉片。我俩,做了二十几年夫妻,还是吃不到一起,出去旅游,吃,不愉快。
哈密,1688年树龄的古桑树,从中原移植西域的印迹。
本来想让你们看左公柳,图片太多,没翻到。
左宗棠率兵西征之时,看到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深感老百姓生活之艰难,他要求凡大军过处必植树,以防风固沙,改善沿途生态环境。人人随身带着树苗,一路行军,一路栽植。从陕西开始种柳树,沿着平凉、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等地,一直种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后来,他奉诏从进京,干旱瘠薄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条绿色长廊:“道旁所种榆柳,业已成林,……接续不断。”
据统计,左宗棠及其部属在三千里路上,种植了约150—200万棵树。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足以和他光复新疆战功一样,彪炳史册。后人,将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他曾经的属下杨昌浚大将有《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诗赞咏: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去年,微博上谴责甘肃,因为穷,将左公柳卖了。有两棵古“左公柳”,从酒泉肃州被永久移植在左宗棠的家乡——湖南湘阴。
进入哈密,非常吃惊,柳的天下。“左公柳”在新疆的留存以哈密最多,目前仍存活有800余棵。
这古桑树的旁边,好几棵“左公柳”。
明天再聊吧~
如果不想彼此错过,加俺微信。

但慎重哦,朋友圈很庸俗,全是广告。

微信(3168449),或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