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དུར་བདག་ 尸场主 ▎藏传佛教中生死无畏

最后的古典人 CHARU 2021-11-30

法舞 拉萨  1939年



སྐྱེས་བཟང་བའི་སྐྱིད་སྣང་བྱུང་བ།

ཞི་བར་འདས་ངེས།

རྒྱུ་དང་འབྲས་བུའི་བར་ཕུན་ཚོགས་འཕེལ།


既然接受了生的快乐,

就必须寂灭,

因果之间,

是圆满。

(萨钦贡噶宁波)


《尸场主》,格鲁派,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可以通过气味远远辨别尸体的猫头鹰


《尸场主》,格鲁派,18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尸场主》,萨迦派,18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恶狼啃食着尸体


秃鹫与野兽在天葬台


《金刚瑜伽佛母》,18世纪,格鲁派,蒙古地区,私人藏品


上图细节 作为保护者的尸场主


 《尸场主》,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期 , 乃琼寺 , 摄影 :Thomas Laird


《胜乐金刚》,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注意处于两边的尸场主,他们是胜乐金刚教法的守护者


《尸场主》,17世纪,觉囊派,私人藏品


上图的局部



《尸场主》,17或18世纪,西藏或喜马拉雅地区


《尸场主》,格鲁派,19世纪,蒙古地区,藏于Zanabazar Museum of Fine


《尸场主》,19世纪,蒙古地区


《骷髅舞者面具》,拉达克地区,19世纪


《普巴羌姆尸场主面具》,东部西藏,20世纪



《雪域魅影:图像中的藏地形象》

དུར་ཁྲོད་བདག་པོ་ 尸场主 Shmashana Adhipati


文化正是因为其具有的差异性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正是因为认知与传统层面的种种不同导致了许多的误解,这是任何一位致力于通识传播与文化解释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在喜马拉雅与西藏地区存在着一些具有不同来源但又风格独特的形象与概念,或许只有尝试了解这些事物以及其背后的元素与文本之后,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探索雪域高原的文化结构与符号密码。


这将是《雪域魅影:图像中的藏地形象》中的第一篇,这一篇我们将会谈到常常被人错误称呼为尸陀林主的尸场主Shmashana Adhipati(དུར་ཁྲོད་བདག་པོ་)。



《骷髅舞者》,萨迦寺,20世纪40年代,伊利亚·托尔斯泰拍摄



舞蹈中的骷髅


或许我们可以在传统的藏地宗教舞蹈中看到两个骷髅人形态的角色,又或者在藏地的艺术作品中看到两个缠绵相待的骷髅人身居主神之位。一般的研究者都会不假思索的将这两种空间内的形象都称之为尸陀林主,即Shmashana Adhipati,藏语称之为དུར་ཁྲོད་བདག་པོ་或者简称为དུར་བདག་。

除了接下来将会说清的名称问题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有待于我们去了解:

1.为什么是跳舞的状态?

2.骷髅神灵对死亡,准确地说,他们对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有着怎样的意义?


《尸场主》,格鲁派,18世纪,藏于Shelley and Donald Rubin



按照藏语理解,དུར་ཁྲོད་བདག་པོ་(dur khrod bdag po)即为尸体集中之地的主人;介于两位尸场主的身份关系不同,又分为尸场主双亲(དུར་བདག་ཡབ་ཡུམ་)和兄妹尸场主(དུར་བདག་མིང་སྲིང་);这两种身份在南亚语境下是可以共存的,他们可以即是夫妻也是兄妹。

为什么我使用尸场主,而不是用大家常见的尸陀林主或者寒林主呢?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于梵语中的Shmashana和Shitavana两词没有认真区别。Shmashana意为处理尸体的平台或者平面,而Shitavana藏语中称之为བསིལ་བའི་ཚལ་(清凉寒林),即佛经中所记载摩揭陀国东南境内的一个专门处理尸体的地方。  


《尸场主金属像》,格鲁派,19世纪,清代宫廷,

藏于The Jacques Marchais Museum of Tibetan Art


虽然佛教中的八寒林被称之为དུར་ཁྲོད་ཆེན་པོ་བརྒྱད་,但是其与尸场主中的尸场(དུར་ཁྲོད་)概念有所不同。根据佛教大师局米庞(འཇུ་མི་ཕམ་;1846-1912)的说明:八寒林特指某些教法(如喜金刚与胜乐金刚)中区别于主神坛城的八处寒荒之地,尸体的堆积只是其中一个辨识特征(其他辨识特征如残破的佛塔和枯萎的花草),这里混乱,危险又恐怖。而尸场主主宰一切死亡之地与中阴停留时期的亡魂与尸骨。


《局米庞大师》,19世纪,私人藏品


局米庞大师关于尸场主的论著


再者,八寒林有着各自的具体形态与守护凶神:

东方暴虐寒林(གཏུམ་དྲག་)由骑着大象的帝释天守护;北方密丛寒林(ཚང་ཚིང་འཁྲིགས་པ་)由骑着马的夜叉王守护;西方金刚焰寒林(རྡོ་རྗེ་འབར་བ་)由骑着摩羯的婆罗那守护;南方骨锁寒林(ཀེར་རུས་ཅན་)由骑着水牛的阎摩守护;东北狂笑寒林(དྲག་ཏུ་རྒོད་པ་)由骑着黄牛的伊舍那天守护;东南火吉祥寒林(མེར་བཀྲ་ཤིས་ཚལ་)由骑着山羊的阿耆尼守护;西南幽睹寒林(མུན་པ་དྲག་པོ་)由骑着死尸的罗刹王守护;西北啾啾寒林(རླུང་དུ་ཀི་ལི་ཀི་ལི་)由骑着大鹏金翅鸟的伐由守护【注意:八寒林的说法根据不同的教法而改变,此处使用的是喜金刚教法的说法】。

《东方暴虐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大象的帝释天


《北方密丛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马的夜叉王


《西方金刚焰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摩羯的婆罗那


《南方骨锁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水牛的阎摩


《东北狂笑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黄牛的伊舍那天


《东南火吉祥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山羊的阿耆尼


《西南幽睹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死尸的罗刹王


《西北啾啾寒林》,19世纪,卷轴,注意骑着大鹏金翅鸟的伐由


除了说明尸场主的名称之外,还需要区分作为神灵的尸场主和作为舞者的骷髅舞者。一般而言,藏地宗教舞蹈“羌姆”(འཆམ་)中的骷髅舞者是作为某种配角出现,他们为主神的出场做准备,角色相同的还有各种动物舞者。

当然如果舞蹈的主题是有关普巴羌姆(ཕུར་པ་འཆམ་)和黑帽羌姆(ཞྭ་ནག་གསང་འཆམ་),那骷髅舞者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尸场主。舞动着的骷髅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与个体的终结与沉思。

《骷髅舞者》,萨迦寺,20世纪40年代,伊利亚·托尔斯泰拍摄


《骷髅舞者面具》,木斯塘地区,19世纪


不丹的骷髅面具,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惠康收藏馆



关于尸场主的宗教解释


在南亚传统中,尸场主(Shmashana Adhipati)一般是来称呼湿婆和他的伴侣时母(kālī;雪山女神的分身之一)。据说湿婆喜爱在火葬场与坟场修行与冥想;在一部分文献中,湿婆在火葬场的骨灰中掩埋自己,获得修行之果。而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尸场主通常是作为胜乐金刚教法与金刚瑜伽佛母的守护者,而金刚瑜伽佛母传统也是从胜乐金刚教法脱胎而来(根据主流文献)。


《胜乐金刚坛城》,15世纪,萨迦派,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白色胜乐金刚》,19世纪,蒙古地区,藏于Royal Ontario Museum


胜乐金刚下的尸场主


一般我们认为萨迦派五祖之首的萨钦贡噶宁波(ས་ཆེན་ཀུན་དགའ་རྙིང་པོ་:1092-1158)是胜乐金刚教法( Chakrasamvara Cycle;བདེ་མཆོག་རྒྱུད་)在西藏最主要的传播者,也是第一个完整描述尸场主修行体系的佛教大师。

在胜乐金刚教法中,尸场主保护了教法的智慧果实,并给予修行者帮助。尸场主可以摧毁一切世俗之念。此后,在萨迦派的俄尔世系(ངོར་རྒྱུད་)祖师俄尔贡噶桑布(ངོར་ཆེན་ཀུན་དགའ་བཟང་པོ་;1382-1456)的著作中,尸场主逐渐成为萨迦派主要的护法神之一。


《萨钦贡嘎宁波》,15世纪,藏于Shelley and Donald Rubin


《俄尔贡噶桑布》,16世纪,藏于Shelley and Donald Rubin

《胜乐金刚像》,14世纪,私人藏品


萨钦贡噶宁波所著《论吉祥尸场主修行》的封面



金刚瑜伽佛母(Vajrayogini;རྡོ་རྗེ་རྣལ་འབྱོར་མ་)虽然是作为胜乐金刚教法的一个分支,但是在此后宗教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关于“阴性力量”与“母系智慧”的观念(金刚瑜伽佛母与空行母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力量在藏传佛教实践中的地位)。

藏传佛教女性佛教大师玛吉郎准(མ་གཅིག་ལབ་སྒྲོན་;1031-1129)长期在天葬场修行,共巡历108处天葬台;她感念尸场主的到来并将意身喂食给天葬台附近的恶鬼修罗。在一部分有关“金刚瑜伽佛母—尸场主”的文献中,尸场主母(དུར་བདག་ཡུམ་)的地位要比尸场主父(དུར་བདག་ཡབ་)要高。


《金刚瑜伽佛母》,18世纪,萨迦派,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图像底部的尸场主双亲


《玛吉郎准传记图》,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玛吉郎准在天葬台修行


格鲁派借用了萨迦派对于尸场主的崇拜行为,并在第六世班禅班丹益西(དཔལ་ལྡན་ཡེ་ཤེས་;1738-1780)时期形成了格鲁派自身风格的尸场主,并且使用Chitipati(这个称呼在西方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ས་ཕུང་བདག་པོ་;土堆之主)这个名字来称呼尸场主。

第七世班禅丹白尼玛(བསྟན་པའི་ཉི་མ་;1782-1853)将第六世班禅关于尸场主的观点发扬光大,增强了尸场主作为财富守护者的角色功能,在图像中增加了与财富相关的神灵(如黄财神)作为陪衬。


《班禅班丹益西》,18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班丹益西关于尸场主的著作


《班禅丹白尼玛》,19世纪,扎什伦布寺


丹白尼玛关于尸场主的著作


《尸场主》,19世纪,格鲁派,布达拉宫藏


《尸场主赤陶土雕塑》,格鲁派,18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背后的藏语铭文要求尸场主保护修行者



关于尸场主的三幅艺术作品分析




传统的绘画论著中都将尸场主作为一个较为困难的绘画对象。首先,你需要为空荡荡的骨架创造某种灵动之感(别忘了骷髅是在舞蹈的状态);其次是尸场主的眼部绘画必须具有某种目光投射的效果;最后是复杂的装饰作用与背景绘制。

下面有三幅本人觉得极佳的关于尸场主的作品,它们或是表现了宗教哲学与教派史的变迁,或是作为早期作品而出众,又或是因为某些巧合形成了独特的观赏体验。


第一幅


《尸场主》,萨迦派(俄尔风格),15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这幅作品是15世纪的作品,属于萨迦派俄尔世系的典型风格作品,空间处理简约明了。背景帐幕上大量使用了曼陀罗花纹(འཁོར་ལོའི་གེ་སར་),上方是由骷髅组成的顶棚,两者构成了尸场主居住的骷髅宫殿(རུས་ཀྱི་ཕོ་བྲང་)。尸场主具有第三只眼睛,表明他们看破生死寓意与世俗种种的智慧。尸场主脚下踩的海螺和贝壳是音乐的象征。

手中的骷髅棒说明他们可以摧毁所有阻碍轮回的恶行。图像下方利用两个方形空间来表现尸场,这种使用方形空间与简化图像的风格在俄尔风格中较为常见并延续到了钦孜画派(མཁྱེན་རྩེའི་ལུགས་;发起于贡噶曲德寺的画师钦孜钦莫)中。


曼陀罗花纹


尸场


尸场


贡噶曲德寺中有关尸场的壁画,本人拍摄



第二幅

第二幅作品是格鲁派改革后的尸场主形象,也是蒙古地区格鲁派常见的尸场主形象。格鲁派为尸场主增加了有关运势与财富的保护功能,所以在格鲁派风格的尸场主手中持有谷物棒和宝瓶。图像下方也绘制有与财富相关的黄财神(ཛམ་བྷཱ་ལྷ་)和财源天女(ལྷ་མོ་ནོར་རྒྱུན་མ་)。


《尸场主》,格鲁派,19世纪,藏于Shelley and Donald Rubin



谷物棒


宝瓶


黄财神(左)和财源天女(右)



第三幅


《尸场主》,萨迦派,18世纪,私人藏品



这幅作品损毁比较严重,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损坏反而在视觉层面贴合了尸场主的特征。在黑暗中,宗教大师在注视着生与死之间的鸿沟,而尸场主在风中随着火焰舞动着。

被破坏的画面产生了某种模糊的效果,真实与虚幻交替着。似乎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不朽之物终将消亡,瞬间之念获得新生。




存与不存,直面即可




诸行无常

一切皆苦

诸法无我

寂灭为乐




作者介绍


索朗旺⻘

 独⽴撰稿⼈、研究助理、⻘年美术评论家


现就读于伦敦⼤学亚⾮学院历史和哲学学院,本科就读于中国⼈⺠⼤学历史学院,史哲双修。⻓期主持⼈⺠⼤学藏史研读班并在微博与公众号发表⽂章。⾃幼喜爱⽂史,⻓期坚持研读原始资料,学习了古希腊⽂、拉丁⽂、古希伯来语、 ⻄夏语、梵语,满语、蒙语和古藏⽂(作为学术研究性语⾔)。2017年,参加联合国教科⽂在俄罗斯组织的“关于史诗与⺠族-雅库特”专题会议。2018年,获得“⻘年美术评论家”称号,代表作品有《图像,⼀种⽣存修辞术——古典图像和城市图像分析》。2019年,参与了国家级项⽬——《⻄藏历史地图集》 译注的 《藏史纲要》全四册已定稿;曾参与《藏⽂辞海》的编写,并担任常务主编。




情人节独创设计圣湖项链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了解



手工刺绣雪狮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了解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

རླུང་རྟ་承载神灵祝福的风马旗  ▎国外博物馆馆藏版

物与空间 ▎西藏艺术中的动物与鬼怪

索朗旺青 ▎西藏的鹿(ཤྭ་བ་):神的精灵

འགོ་བའི་ལྷ་ལྔ་ 藏地五位初神的祈福  ▎纽约鲁宾博物馆馆藏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的故事
加入迦入,微信号:charuspace
撰稿:索朗旺青
图片提供:索朗旺青
文中素材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请加微信:charuspace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