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人读书会9月书单

econhomo 经济人读书会 2023-01-05
关注👆经济人读书会,输入0,免费领往期书单
「经济人的话」

由于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知识在增长,尽管我们决不可能知道——即决不确实地知道。既然我们的知识能够增长,就没有任何理由对理性感到失望。既然我们决不可能确实地知道,就不可能存在有权声称是权威的权威,有权为我们的知识沾沾自喜或者自命不凡的权威。

——卡尔·波普尔

上月书单参见:经济人读书会8月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9月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出品

《中国货币史》

作者:彭信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2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彭信威认为,“中国的货币,不但产生得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一种货币文化。世界上,真正独立发展出来而长期保持其独立性的货币文化是极其少见的”。在本书中,彭信威根据朝代来划分阶段,研究从殷商到清末中国货币的历史沿革。每一阶段的分析又分为四个方面,即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研究、信用和信用机关。

《大众福利

作者:[西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译者:祝世康、穆家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0-10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路德维希•艾哈德是德国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本书是艾哈德研究二战后西德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总结性著作。它详细介绍了当时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情况,全面阐述了艾哈德所信奉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

《Homebrew Gaming and the Beginning of Vernacular Digitality》

作者:Melanie Swalwell
出版社:MIT Press
出版日期:2021-08
推荐人:Yue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科技/IT/互联网


-推荐语-
有关数字时代如何开端的著作,可称海量;扎实、细致地勾勒用户如何接受技术的研究,则要稀少许多;揭示游戏对揭幕数字时代的作用,堪称创见。

《货币与银行》

作者:杨端六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0-09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本书是民国著名经济学家杨端六先生的代表作。《货币与银行》共四篇,分别论述了货币制度、信用制度、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经济学专著。

《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

作者:[英]安东尼·史密斯
译者:叶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6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政治/法律
                       

 -推荐语-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民族主义的内涵、变种及来源等,并且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人类学的不同角度对与民族主义相关的概念比如民族、族群、民族认同、族群认同、民族国家等进行了详细讨论。

《怀特海谈话录》

作者:[美]卢西恩·普赖斯
译者:周邦宪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0-11
推荐人:黄小骑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哲学/心理学/宗教;文学/艺术


-推荐语-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我想“值得反复阅读”也是好书的评价标准之一。这是一篇游荡在时间长河中的对话录,比起柏拉图的对话录,这部更让我觉得亲切。

作者和怀特海的第一次对话(1934年4月6日),怀特海就说起:“1900-1914年间弥漫的恐惧是无法言说的,几乎是潜意识的。······真正的历史没有被写下来,因为它并不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而是存在于人的神经和命脉之中。(The real history does not get written, because it is not in people's brains but in their nerves and vitals.)”

那么,真正的对话是否被写下来了呢?我们又该以何种心态去阅读这部对话录呢?

历史感和过程之间的关系,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虽然我们都知道,怀特海教授的哲学就被称为“过程哲学”。怀特海一生思考的问题和著述,和这部对话录,形成了对偶,相互映射。在一问一答一颦一笑、沉默与言谈的交错中,我尝试去感受写下《过程与实在》的怀特海,写下《思维方式》的怀特海。这当然是同一个怀特海,虽然《思维方式》一书书名仅不起眼地在本书中出现过一次。

伟大的心灵必有不凡的际遇,这是我很多年前读凯恩斯时的感受。凯恩斯何尝不是怀特海的学生?!学生凯恩斯也曾吃力地去追随怀特海的思路,只是这是一段少有人探寻的历史。就如贺麟先生当年所感,怀特海的课以“听了不懂”闻名。但这份鲜活的对话录,倒是给了我们接近怀特海那颗心灵的契机。

怀特海说:“观念的继承者们只继承了该观念,而没有继承先行者的激情。”反过来说,怀特海的哲学少有追随者,既是因为少有其观念的继承者,更少有其深层的激情的继承者。师生关系,这一特殊的关系,在历史上,大多湮灭无闻,其因或许在此。人们常只道,作为维特根斯坦的发现者和导师的罗素,却少言及作为罗素之天赋的发现者和导师的怀特海。当然,经济学史家更少去关注,怀特海和凯恩斯这一对师生关系。这本谈话录中记录了一个细节,有人曾匿名在二战期间想资助怀特海夫妇。我不免揣测,莫非是凯恩斯所为。当然,我的猜测毫无依据。

这本谈话录无论从时间上(1936-1947年11月11日),还是从内容跨度上(美学、哲学、政治、经济、文学·····),都显得弥足珍贵。怀特海认为,思想真正要发挥作用,需要等待千年,这不禁让我想起开普勒之感:“在我动笔之前,上帝等待了数千年。在我停笔之后,世界还要等待悠悠数百年之久,才有人来读我写的。”(见汪丁丁老师的《思想史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还急什么呢?

值得注意的是,1959年夏济安先生编选的《现代英文选评》(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书中就节录了这部谈话录。1985年上海译文再版《现代英文选评》。而今,据译者周邦宪老先生后记,多亏了北京商务印书馆的细心打磨。而周先生翻译的怀特海著述大体令人敬佩,虽然总有值得更进一步打磨的地方。

《文明社会史论》

作者:[英]弗格森
译者:林本椿、王绍祥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0
推荐人:孟凡礼
书籍分类:哲学/心理学/宗教
政治/法律


-推荐语-
弗格森的这本《文明社会史论》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弗格森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化堕落,隐含着对商业社会下人的私欲熏心、败坏古典美德的批判,虽然对财富追求、竞争、分工等也做了有限的肯定。这是一部十八世纪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只不过跟二十世纪的福山那种总体乐观中有点悲观的调子不同,弗格森是整体的悲观中带着一点经验演进的乐观,他期望现代的自由追求能够不失古典美德的关照,应该避免偏枯而追求均衡公正。在我们非常熟悉“现代性”批判的今天,回望弗格森的先见,无疑是非常有感慨的一件事。由于写作风格上的零碎,以及十八世纪的表达特点,本书并不十分好读;翻译瑕瑜互见,几处严重的误译很影响读者阅读的流畅与准确理解。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译者:傅季重 等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3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哲学/心理学/宗教


-推荐语-
该书是作者阐述其批判理性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著作。作者认为,科学始于问题,即理论由证伪暴露出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测,形成理论,然后进行检验,形成新理论。新理论还有可能被证伪,又会出现新问题。这些思想和方法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发展。

《以热爱战胜恐惧》


作者:肖知兴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5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
管理/商业

-推荐语-
肖知兴老师的书,不是新书,但是非常值得一读。如果你熟悉相关背景,几乎每页都有会心之处,肖老师是实诚明白人。

在商学院遍地开花的当下,管理学在中国是刚需显学,同时也存在各种尴尬,如何知行合一,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如何,如何将国际化与本地化结合,都是问题。

很多年前,我问朋友中欧什么好老师,朋友就提到了肖知兴。他后来做领教工坊,也在强调三个“合一”:知行合一、体用合一、道术合一,可见见识;现在他开始拓展新的教育领域“极致学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中国人超会吃

作者:王恺、戴小蛮 ;刘小柱 摄影
出版社: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7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中国人重视吃,也会吃,但是谈吃的书多数差点意思。王恺老师会玩会吃会写,写过才气纵横的玩乐文字,也能写这样收敛的谈吃文字,《中国人超会吃》有教科书一般的精炼克制,这更不容易做到。很多事改变不了,吃好自然成为中国人传统中最有烟火气也最投入生命的事业,可不是人生百态?

《都是大角色》

作者:郭宝昌
出版社:活字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1-06
推荐人:杨春阳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说不尽道不完的大宅门,是中国文化独特鲜明的情景意识。在这本书里,大宅门是属于郭宝昌记忆深处的童年乌托邦世界,他把这个世界用故事的方式表达讲述出来。故事里的故园、故土、故人,它们是一场接一场的梦却又不单单是梦,每个人物的真实性里都包含种种的偶然和离奇独特的人生遭遇。人生似梦,人生无非一场戏。十二篇故事里的人物在大宅门里处的位置不一样、角色不一样,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人人都是大角色。从居庙堂之高的紫禁城,到处江湖之远的南阳诸葛庐或杜甫式的草堂、乔家大院、苏州园林、半亩园......,宅门和大院像乐高玩具一样,在中国人的心灵和生活中拼接出不同的物理空间、心灵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

中国人对大宅门、大宅院的想象和追求是顽固的,对大宅门和大院生活的记忆、对红墙内密辛的回忆就不断地成为出版、阅读以及历史剧的热点。一道门或一堵墙曾经屏蔽着什么故事?掩藏着什么人物,在什么样的条件和形势下这道门被打开、这堵墙被推倒?宅院在人们的生活记忆和人生经历中就是世界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是世界的一处枢纽,每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每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社会身份、社会角色、社会定位,是从一个院子跨进另一个院子。每个院子都是一片独特的景致、一种身份,每个角色的一生都在这里面捉迷藏。从这个结构的迷宫中出发,持续地穿行于社会,直至走向生命的终结。

1924年11月5日那天,冯玉祥把溥仪从故宫中赶出去后,北京城里以故宫为代表的各种大小宅门和形形色色的四合院,开始在时间的河流里踏上了缓慢消解的进程。哲学家德里达说:“当你在解构的时候,你本身已经被解构了。”大宅门故事并非简单的怀旧,它用大众能理解的故事,讲述传统社会格局的变迁。民国以来的《家春秋》《北京人》《雷雨》都是生活在大宅门里的人们的故事。大宅门、四合院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记得前几年很多人到故宫参观,最爱看的是珍妃井。这是近代史普及教育的结果,大众在寻找自己能理解也听得懂的历史叙事。郭宝昌在倾诉他的乌托邦世界中的每个角色,这些角色也是关于中国人的列祖列宗们的传说和历史。

《卢比孔河》

作者:[英] 汤姆·霍兰
译者:杨军
出版社: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3
推荐人:子衿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当我们谈论写作时        
——我看汤姆·霍兰《卢比孔河》
 
英国作家汤姆·霍兰以优美的文笔、用叙述史的方法,以“卢比孔河”这条行省南部和意大利交界处重要的分界线,也是政治制度或人生抉择中的重要分界线为题,以罗马共和国的衰亡为主要内容,撰写了二十九万字的《卢比孔河》。全书是两天半内一口气读完的。就像欣赏一幅印象派绘画,你必须在视线所见范围内一次收入眼底,然后在细微之处仔细品味每个笔触、线条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体验。但最贴切的比喻,还是借用作者自己的一个句式最为恰当。在我看来,正是汤姆·霍兰自己,仿佛手握光年之刀,“以病理学家般犀利的眼光”,对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14年,罗马共和国近500年岁月的一次纵深探微和无情解剖。

从弱小到健壮,从刨食一隅到称雄地中海,从如日中天到衰弱式微,从视广场民主和公民精神为生命到亲自给盖乌斯·屋大维戴上“奥古斯都”的桂冠并安然地接受其独裁统治,汤姆·霍兰多少颠覆了一点我对“罗马、罗马人、罗马精神”的认知。汤姆·霍兰笔下的罗马共和国,也是袍子与虱子并存。金钱在暗处铺路也在明处给权力加持,权力在心中盘算也在元老院和广场上争夺,暴力在街头取胜也在罗马空气中升腾,战争以“自卫”的名义入侵也以杀戮染红“英雄”的凯旋之路。印象中古罗马人在审判和决策中雄辩的印象、智慧的交锋、对正义的追求和坚守,对“公民”身份和精神的在意,多数被汤姆·霍兰带上了一丝“公为表、私为里”的色彩。如果真的是一幅画,主要色调就是红与黑,红的血腥、黑的无情。悉数登场的人物,都多少头上长着角,那是被权力、荣誉、地位、声望等催生的怪兽之角,似乎也是人性深处滋滋作响的生长力,无人能例外。虽然我自始至终都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被他极富场景感的描述和想象的心理描写所代入,但也被他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所吸引。汤姆·霍兰运用娴熟的比较法,把平民与贵族、公民与暴徒、成功与落败、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心态、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过去与“现在”、罗马与非罗马等在对比中呈现出他们各自的形貌。他还运用如舞台里的移步换景和灯光聚焦,把马略、苏拉、庞培、克拉苏、加图、西塞罗、凯撒、屋大维等一众人物逐个聚焦和“透视”。比如他说,“西塞罗一生都在试探妥协的态度。加图的战略更他完全不同。他无视其他人的做法,只遵从自己的原则。他的力量来自共和国最严格的传统。”人物的粉墨登场、舞台站位、历史台词和心理活动,无一不在汤姆·霍兰的有序安排之下。这着实需要高超的整合和调度技巧。而且,其中还不时有类似旁白的深刻见解,把历史深处的回音在现今的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扩音。比如,罗马人想要和平,但只想要他们支持和保证的那种和平。比如,“他(西塞罗)发现,如果只有权力而没有人们的热爱,那种滋味其实很苦涩。”比如,“在区分政治家时,形象的意义超过了具体的政策。”比如“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来的却未必是它想要的。”

要想获得更多的东西,去看书是最好的开始。

《巴尔干两千年》

作者:[美] 罗伯特·D.卡普兰
译者:赵秀福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卡普兰作品,巴尔干地缘政治佳作。作者有机缘在苏联瓦解前的十年,长期居住希腊,又在剧变产生的时间空隙里,游历巴尔干诸国。对于民族国家在创生过程撕扯,梳理得挺清楚,与前帝国的纠葛、与同样作为新生民族国家的邻居的冲突等等,作者立足于历史,下笔颇有洞见,金句不少。可惜,本书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读完书了解了那么多仇恨的来龙去脉,现在更想问的是,巴尔干缓和一点了么,如果有,是如何做到的?另外美中不足的是,翻译一般。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作者:李录
出版社: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4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本来打算随便翻翻的,因为总觉得这种集的书会水一点。读了几篇,虽然没有醍醐灌顶的论述,但是能感受到李录的克制和真诚,也很喜欢。言辞无需玄奥,逻辑清晰有力即可,比如,美国为首的这个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自由竞争市场,在最大的市场里总是最能获得进步和收益的,所以中国不应该离开这个市场。

《穿越非洲两百年》

作者:郭建龙
出版社: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4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国内关于非洲的书不多,中国人自己写的就更少了,无论如何得翻一下读。先说下缺点,一是大环境还不行,中文世界有效知识累计不够,作者英文资料肯定看了但也没法很多,积淀一般,作者野心也有点大,摊太大,就哪里都不太深入,虽然亲身去了几轮非洲,但是大部分论述感觉还是来自资料而不是观察。虽然还不能比肩世界一流水准,但题材稀缺,作者用心,还是很推荐,概括下作者的结论吧,非洲的悲剧始于西方入侵对原有文明的中断,旧的边界被抹平,不同的共同体被拉入了没有渊源的政治架构之下,注定难以稳定。这种不稳定作者分三类情况:一种是同一族群被不同殖民者占领,被强行分开,独立后又重新合并,却发现已经过不到一块去。比如索马里就曾分别被意大利和英国占领,英治索马里的部分一直在寻找独立的机会。二是一片土地原有许多族群,殖民者为了便于统治捏合到一起,独立前殖民者当家,倒相安无事,独立后哪一个族群掌权变成了你死我活的问题,于是纷争不断。苏丹就是如此,更糟的是,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冲突甚至内战,矛盾仍没有化解,国际社会觉得苏丹还是分成两个国家吧,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有一部分人建立了国家认同,经济体系也是互依互补,各自独立建国难免二次伤害。还有一种情况是西方人来之前就有族群矛盾,殖民者拉一拨打一拨,激化了仇恨,卢旺达大屠杀就是这种历史背景。

就是在这些不稳定的地质构造上,非洲人一次次试图释放掉积聚的能量,这个过程自然如同地震,在变得稳定的同时,“将生命埋葬,将文明变成废墟。”

《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史》

作者:石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1-03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本书研究了中央银行在清末、北洋时期、抗战前、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五个时段的内在联系及共同特点,说明了中央银行的主要性质、基本职能和历史演变。

《克拉拉与太阳》

作者:[英] 石黑一雄
译者:宋佥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3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文学/艺术


-推荐语-
在本书中,作者石黑一雄通过一位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着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人类世界的根本性问题,即究竟什么是爱?如同石黑一雄的其他作品一样,《克拉拉与太阳》中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人们带来启迪。

《至道无馀蕴矣 : 梁漱溟访谈录》

作者: 梁漱溟 口述
[美]林琪 伍贻业 采访整理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
推荐人:林猛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梁先生是1980年接受采访,但非常直言不讳,考虑当时的氛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尤其难得的,是梁先生毕生坚持了自己的一个观察和思考的内核,没有丝毫迹象显示他接受了一个强加给他的思想框架乃至术语,没有用那个时代通行的套话和陈词滥调,所以他讨论那些问题,始终都是从自己出发,以至于今天我们可能不同意他,但我们并不觉得那些思考带上了什么难闻的陈腐气息(也就是我们常常用“局限性”一词来掩盖的)。从这个角度说,说他是唯一没有被思想改造的知识分子,是不是也不为过?

采访者说“ 有人一直认为他是保守的儒家,但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把梁先生限于当作传统儒家的典型,就等于带上了眼罩,挡住梁先生所想开创的新方向和新的可能性。”这一点我也非常同意。

从个人角度,我喜欢这本要胜于艾恺的那本。

《冷战在亚洲》

作者:沈志华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
推荐人:朱占玉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这是沈教授关于冷战的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由于对海内外有关信息的解密的全面利用,带来了很多一手的细节,梳理了很对关键事件。 细细读来,各种凶险、机会跃然纸上。 更好地理解历史之余,也许对理解当下的事件也有一些帮助。

《好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

作者:傅杰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8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其他


-推荐语-
本书作者邀请了荣新江、徐俊、陈思和、陈子善和陈尚君五位在学界极有建树的学者,详细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治学道路。

《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

作者:[日]三浦国雄
译者:李若愚、张博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6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这是一个日本学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撰写的王安石传记。除了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以外,还对王安石的家庭、好友以及退休后的生活等进行了生动描写。

《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

作者:[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肖晓、周书
出版社: 一頁folio|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7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本书作者奥利弗·萨克斯不仅是一个在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都极富经验的神经学专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英国作家。本书是他晚年所写,记录了他的成长过程与临床病例。

《民族的重建》

作者:[美]蒂莫西·斯奈德
译者:潘梦琦
出版社: 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1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最近立陶宛频频上新闻。我突然想起去年看的这本书,讲东欧四个民族国家的诞生历程,第一部分就是立陶宛。在近代早期,这个地方深受波兰文化影响,如今的首都维尔纽斯在二战之后10年和之前的500年里,波兰语始终是最通用的语言。立陶宛民族主义从诞生起,就活在对大国的恐惧里,先是波兰、然后是俄罗斯,德国也插过一脚,他们可能本能地不喜欢恃强凌弱的大块头。冷战结束后,立陶宛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份独立来自于何种国际秩序和价值观,他们该维护什么。这本书还梳理了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历史,内容扎实,很好的民族建构读本,可惜翻译不太顺畅。

《中国资本市场新变局》

作者:刘青松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7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本书认真记录了对中国资本市场30年中一系列重要时期、重大时点、若干重大问题及其政策形成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详细阐述了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迁。

《贫穷的本质》

作者:[印]阿比吉特·班纳吉
[法]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景芳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9
推荐人:金芝亦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本书着重揭示了穷人的经济生活,是我们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学原理。基于各个穷困国家和地区的跟踪调查与实验研究,书中大量的材料都来源于作者或其他学者所开展的随机对照实验,还有其他渠道的证据:质化和量化的不同角度描述穷人如何生活,某些特定机构如何运转,还有哪些政策有效或无效的证明,其研究的共性在于表现了科学的强大力量、接受有关资料结论的开放性,以及关注穷人生活的特定具体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本书作者真正站在穷人角度,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形而上学,没有蔑视众生,也没有旁观冷漠,而是倾听穷人的声音并深入生活的泥沼中,切实的探讨穷人因何而成为穷人。

其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穷人能实现什么,他们在哪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需要这些助力。九大板块,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和政治等关于穷人的生活与阶层跃升,以及援助和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经由两种状态的比较:“穷人的选择或非选择”和“非穷人的选择”,可以看出穷人的选择空间有多小或者毫无意义,自始至终,本书都在探讨相关的这些关于贫穷的问题,大概基于饥饿陷阱、健康陷阱、教育陷阱和生育陷阱等几方面,且每一章节都阐述了一种如何找出这些生存难点并攻克这些难点的方法。

《神秘的量子生命》

作者:吉姆•艾尔·哈利利
约翰乔•麦克法登
译者:侯新智、祝锦杰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
推荐人:金芝亦
书籍分类: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


-推荐语-
《神秘的量子生命》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量子生物学的专著。吉姆·艾尔-哈利利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量子生物学家(凭一己之力创建了两个新学科)。量子生物学融合了量子物理、生物化学和生物学,是一本前沿交叉学科,也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

本书把量子力学引入有机生命、生命进化和繁衍分裂等关于生命的各个环节,详细揭示了在量子级别上,生命现象的一些重要过程。它以物理学视角看待生命孕育过程,虽然作者尽力避开艰涩公式、化学反应、计算与模型等纯自然科学学术理论表述,而是从日常生命现象入手,从量子视角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运用生动比喻,使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生命活动中量子世界的奇妙,但它读起来依旧又深奥又神秘。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知更鸟和帝王蝶的迁徙导航、植物中高效的光合作用、还有酶的工作原理、人类心智之谜、遗传的高精度和变异的随机性等,以及一些经典的物理现象或试验,如双缝实验,氧化现象等。作者以量子世界的视角为我们逐个解读,最终发现“量子隧穿”、“量子纠缠”、“量子叠加态”等量子现象几乎在所有生命活动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但量子纠缠不能用来解释或证实心灵感应等超自然现象,作者一再强调这一点)。

《自由选择》

作者:[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美]罗丝D.弗里德曼
译者:胡骑 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2-05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该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资本主义运行原则;二是政府干预的起源和后果;三是改变大政府的政策主张。在该书中,作者分析了国家干预的弊端,阐述了经济自由、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美]亨廷顿
译者: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政治/法律


-推荐语-
该书提出并阐释了“文明冲突论”。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为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各文明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个理解冷战后全球政治演变的新范式和新框架,它有助于理解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全球政治格局。

《走过兴都库什山》

作者:[英]埃里克 ·纽比
译者:李越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1-05
推荐人:杨春阳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文学/艺术


-推荐语-
英国年轻外交官休.卡莱斯和服装时尚人士埃里克.纽比,上世纪50年代初结伴穿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是人生难得的豪华游,埃里克.纽比为之写了这部英语旅游文学的经典。书里记录此行携带的吹气床垫、定制帐篷和防水服、定制登山靴和旅游鞋、罐头食品、海拔高度仪、英国红茶等等,一大堆当年的工业文明高端制成品。与兴都库什山区部落社会出产的桑葚、杏干、牛羊肉、酸奶、烤馕、羊毛毡垫等前现代社会物质产品,和身着袷袢的塔吉克族导游和背夫,对比之下感觉十分强烈。到今天尤其是在阿富汗地区,前现代社会具有的力量和内涵并非如此简陋,不只是让后工业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去实地调查和观赏记录。前现代社会给当今世界带来种种问题和矛盾,它们发出的挑战让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为之焦头烂额无法脱手。

这本被书评人列为20世纪最令人愉悦的读物之一,并强调阅读本书时不可能不放声大笑。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也许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另一个黄金期。马歇尔计划明显奏效,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包袱在逐一解脱,社会保障和就业孕育出大批中产阶层。看这两个开放世界的游客兴致盎然与兴都库什山里封闭的部落民之间如何周旋,他们的沟通、他们的相互理解或彼此敌视和厌恶,在阅读中感受着英国文化和英国文学独具的幽默讽刺与调侃。因为这本书,因为阿富汗近期的报道与时事分析充斥着媒体,我翻出一堆有关主题的出版物相互参照:《追风筝的人》、《塔利班》、《寻路阿富汗》、《无规则游戏》、《阿富汗访古行记》...。但是,这些有关的书,都是沉重、压抑、悲痛和严肃的,近期所接触的阿富汗主题能让人轻松笑出来的是《走过兴都库什山》。

事实上,走过兴都库什山的过程绝不像这本书的语言的幽默与调侃。历史以来帝国力量一次次像潮水般冲击着兴都库什山,又一一退去。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帝国在阿富汗和周边地区表现流露出来的包括傲慢、骄横、狂欢、恩赐、尊严以及带着目空一切或失败情绪的收场,其含义只是单方面的,也是自找和一厢情愿的。埃里克.纽比曾经自言自语地问:“一时间,我纳闷自己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探险者”。深入亚马逊丛林开展田野调查的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在他的《忧郁的热带》里有一句话:“我恨旅行!”纽比和斯特劳斯只是非常个人化的带着几分苦涩幽默的表达。而那些制定涉及到阿富汗的形形色色政策、战略和解决方案的人们和机构,能理智、幽默甚至勇敢地说出一句:“我恨战争!”吗?历史的过客与游客毕竟不同,在此确实难以表达。

《从绿到金》

作者:丹尼尔·埃斯蒂、
安德鲁·温斯顿
译者: 张天鸽、梁雪梅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毕竞悦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介绍了企业如何进行绿色转型,通过将环保思维融入其企业战略,以创出源源不绝的价值——削减成本,降低风险,增加收入,并建立强有力的品牌。

此书刚出版时,理念略显超前,但在今天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对于企业制定转型战略非常有益。如果有的企业十年前就能按照书中那么做,那么今天定会在某个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寻路阿富汗 :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作者:[英] 罗瑞·斯图尔特
译者:沈一鸣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
推荐人:杨春阳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政治/法律


-推荐语-
有些书要看两遍以上才让人心中有所释然和领悟,《寻路阿富汗》就是这种读物。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的苏格兰人罗瑞.斯图尔特是不多的经历过与阿富汗底层不同政治派别近距离接触、并与之对话的人。2002年初,斯图尔特徒步穿越阿富汗中央高山地带,面对沿途不同派系甚至相互敌视仇杀的阿富汗武装分子,他小心翼翼地接近他们并打消他们对一个外国异教徒的戒备敌视;他与他们建立关系并寻找机会制造话题与他们攀谈交流讨论,记录下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对当地局势的看法,努力营造气氛无所顾忌地谈论复仇与杀戮,说油盐菜米饮食男女。这些阿富汗武装分子、本地酋长和军阀豪强为他提供保护为他带路也为他开具给沿途权势人物的介绍信,他们或请他吃肉吃手抓饭或给他一块馕一杯茶、让他在小泥屋角落里避寒过夜,最差的也会给他留一条命。这样真实的纪与行的故事足够吸引人。

历史始终是他这次徒步行程中最重要的参照,斯图尔特随身带着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创者巴布尔的回忆录,在书的每个章节里他都引用相对应的巴布尔大帝的原话,让精辟的历史的声音回荡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他行走的路线几乎与500年前巴布尔大帝穿越中央阿富汗高原前往喀布尔并由此直抵印度的路线相重合。当然,一位古代帝王的历史叙述肯定与斯图尔特今天的感受与思考是不一样的,这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在艰难的行走中他还从一切古代到今天有关阿富汗的文献里获取灵感和思想的火花,并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解答。斯图尔特告诉我们,历史总是这样,每一次大规模强权进入阿富汗和它的周边地区,都打破了这里的政治平衡、文化平衡和社会平衡,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巴布尔大帝是这样,苏联和美国也都是这样。

对美国和北约军事力量全面进入占领阿富汗,并主导推进阿富汗新政府的建立和社会改造的进程,斯图尔特在这本书里写下了他的思考和判断:“针对阿富汗的国家方案被证明不仅仅简单无效,而且实际上是有害的。”“我们——外国政府及其合作伙伴——所了解的、所能做的,一直比想象中的要少得多。我确信国际社会低估了阿富汗乡村生活的现实:没有充分意识到阿富汗是多么贫穷、动荡,所受的心理创伤有多么深,一如没有充分意识到乡民是多么保守,对外国人是多么排斥。我们的机构又过于天性乐观,流动性过大与阿富汗人的生活现实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相隔甚远,太迷恋于意识形态上的‘国家’和‘法规’等抽象概念,因而从未成功过——或未曾意识到我们并未成功。”这些话,是他在2004年写下来的。

斯图尔特走到了巴米扬——1000多年前一处佛教文化中心,他在历次战火劫掠的佛教废墟洞窟遗址中攀爬穿行,他枯坐在一千年前佛教僧人的冥想室里,静静看着外面劫难深重的巴米扬山谷和远方白雪皑皑的峰峦,他把自己在那个时刻那种情景下的思虑和感悟写在书里。其中一段话的观点让人不禁悸颤感叹,他说古代丝绸产品从产地中国依靠骆驼商队运到中亚各国市场,要九个月的路程;佛教产生后通过中亚通道传播到中国,走了有一千年的漫长岁月。这个观点对人们认识阿富汗以及周边中亚国家、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国家社会的变迁具有启发。经济发展、物流网和商品供应链是由人们每时每刻须臾不可或缺的物质需求推动着;但精神产品的传递和心灵的需求,何其崎岖坎坷漫长,观点和思想的改变,只有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点一滴不知不觉地滋生和沉淀。

《伊斯坦布尔之刃》

作者:[阿根廷] 豪尔赫·曾特纳 编
[西] 鲁本·佩耶赫罗 绘
译者:庞琳
出版社: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
推荐人:杨春阳
书籍分类:文学/艺术


-推荐语-
这本漫画书里十一个故事包涵的“画外之音”既丰富又复杂还让人开心着迷。故事的主角迪特尔.隆本似乎是个全球主义者,一位世界公民,或者说是一个漂游在地球上的打工者。他在伊斯坦布尔做私家车司机,接着去希腊地中海旅游小岛当赌徒(算个职业),又跑去埃及开大货车,到印度看望发小并帮着做象牙买卖,在斯里兰卡勉强加入了宝石走私黑帮用黑吃黑的手段暴富,到巴黎给一位美女当情人(如果这也算职业),去非洲突尼斯做驾驶热气球的飞行员助理、在加勒比岛国替好莱坞当演员、流浪纽约做了“拆白党”......

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故事,让人觉得迪特尔.隆本要么是一个生活在全球化理想主义时代的先行者,要么这个世界始终隐隐地有一股强大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为他提供便利做保障做呵护。他自由自在穿梭于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碰到过签证和护照等等跨国旅行中必然碰到的许多难题。毕竟全球化绝不仅是“英特纳雄耐尔”式的几句口号或堂而皇之的官样文章,它需要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商业制度的保障,包括理论观念的创立和具体实践的设计与推进。真要是有一个全球化理想主义的时代或社会,那是多么美好。

作者没有为迪特尔.隆本确定一个具体的民族国家身份,他像是欧洲人,总之是白种人。但迪特尔.隆本与故事中和他有关联的其他不同人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之间,并不是殖民政治和帝国主义政治所主导的关系。但是,这种叙事延续着传统的文化霸权。从这一点看,当今以及未来的全球叙事或全球化故事的生成和更丰富的表达还需要拓展,需要更多的不同角度不同人种不同文化身份的故事角色,来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和行动,需要更宽广的政治与文化胸怀和由此生发出来的创新空间。作家、艺术家、以及许多电影在做这种努力,但在表达的观念和路径上显得狭隘,依然很生硬并自我局限。它们的软弱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故事情节高明与否或表达方式,而是当前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主流政治、主流文化存在以及呈现方式的束缚与局限,在于彼此交流接受理解的深度、广度和喜爱的程度。

迪特尔.隆本的神态和气质很像年轻时候的好莱坞演员克拉克.盖博,从他无数次历险故事里的各种女人缘和艳遇,就知道他有多迷人。在伊斯坦布尔和肚皮舞女;在埃及和地下武装分子的女战士;在巴黎和女歌唱演员的孙女;在加勒比海一度成为好莱坞男演员,吸引各式各样的女人;在中国他居然敢和一对孪生姐妹同时发展出爱情。不同全球化的观点理论和实践,会带来不一样的全球化结果或局面。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走到今天,从最终结果来判定,尽管其过程也屡屡暴露和爆发出种种恶的动机和力量,经历过黑暗的时期,比如像在美洲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文化的灭绝、亚非拉地区的殖民统治以及二次大战德国的种族屠杀;比如像南非那样的种族隔离。但矫正的机制和人类心灵向善、人们相爱的努力和机遇最终能够推动全球化向着正确的方向,能够减缓并避免人类走向更残酷的自相残杀,避免导致文明毁灭的可能。

《置身事内》

作者:兰小欢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8
推荐人:孟凡礼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看完了小欢兄这部新作,写得真是太好看了,唯一的遗憾是太短了,意犹未尽!读完后,这些年盘旋脑际的悲观情绪被扭转了很多,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大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做对了什么,使中国从一个落后国家成为一个成功的经济体,那就是作者在书里所引证的:“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而要继续保持成功的优势,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就是必然的题中应有之意,无论如何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书籍图片:网络;
  -END-
哈耶克:头脑的两种类型|经济人读书会
世界著名学者福山 | 中国模式应对疫情很成功,但难以被复制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 新冠疫情是历史的催化剂而非转折点
余英时:“五四”的精神源头在西方|经济人读书会
葛兆光:近世中国为什么会衰落?引起衰落的病根儿是否还在中国的身体中?
周雪光: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陈嘉映:愿意思考的年轻人,一代一代都会涌现
李录:从人类文明史看中美关系走向
刘瑜:一个不习惯公开辩论的社会,人人都是易燃易爆品
施展: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徐瑾:前浪后浪,首先你要成为浪
沈南鹏对话苏世民,聊聊投资这些事
斯坦福访问学者疫情观察|人类幸福年代即将过去?
疫情加餐:对经济房价有何影响
疫情时代的50好书,一生的成长课
框架:30个维度30本好书,一生通识体系
⚠️新年,我们继续50本好书的计划

课程入围全国知识付费读书类第一👇

关于经济人读书会感谢有你,经济人读书会获奖了


书单:往日推荐回复“书单”以及“0”可见。

2021经济人读书会8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7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6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5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4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3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2月书单

2021经济人读书会1月书单
2020十大好书|经管类

2020十大好书|全球历史类

2020十大好书|人文类

2020十大好书|中国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社会科学类

2019十大好书|全球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中国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经济类

2019十大好书|商业类

2019十大好书|人文类


联系邮箱:jingjirenbook@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