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育新型技能人才 服务稳就业保就业

记者 文君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 2024-02-03

新书推荐

【新书】张成刚《就业变革:数字商业与中国新就业形态》


眼下,新职业市场前景广阔,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但是人才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日前,人社部等部门印发了《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方案》,提出实施青年新职业培训计划,着力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做好新职业培训工作,加快培育新型技能人才,是稳就业、保就业的应有之义。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新职业市场前景广阔  迫切需要做好培训工作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出现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在这些新领域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互联网营销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数字化管理师、农业经理人......这些都是人社部等部门针对就业市场新形势发布的新职业,从2019年4月至今,已经发布38个。

新经济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带来新机遇。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就业景气分析报告显示,未来5年,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人左右、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的需求总量将达到500万人左右、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00万人左右、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人左右、数字化管理师人才缺口近千万人。

不久前,就读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的夏浩便感受到市场对数字化管理师的热捧。

“我来自农村,父母也都是农民,全家人都希望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学习数字化管理师之前,我经常在面试中被拒绝。后来在网上了解到数字化管理师这个新职业,便马上报名参加学习。”提起自己的应聘经历,夏浩表示:“以前找工作主动权在企业,而现在主动权在我自己,我可以对工作进行对比挑选。参加数字化管理师培训,不仅给予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经验和更多的工作机会,也增加了我面对企业时的信心。”在大学生就业双选会中,夏浩同时收到3个公司的邀约,成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夏浩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得益于参加了数字化管理师的培训。从夏浩的经历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学习新职业抱有一定的热情, 有意愿掌握一门新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人社部近期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80后、90后学习新职业的占比达83%。96%以上的职场人希望学习新职业,职业自由成为年轻人追求的工作方式。同时,培训是缓解新职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稳就业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有期待、市场有需求,做好新职业培训工作已势在必行。


线上线下互为补充,促进多种培训渠道畅通在新职业公布之前,针对社会上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有关培训工作已经做出了前期探索。比如山西农业大学已连续三年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除了农业经理人,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在社会上也早已广泛开展。周飞是一名工程师,主要业务方向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2015年, 周飞所在单位引进了无人机,让周飞产生了利用无人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监测的想法。周飞说:“刚开始操作时,发生过很多次危险情况,经常‘炸机’"。2016年,周飞通过专业机构培训,成为一名专业的无人机驾驶员。自此之后,利用无人机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巡检,及时发现解决城市设施安全隐患,成为周飞的主要工作之一。除了高校、培训机构组织的线下培训,近年来移动在线学习成为市场主流。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新职业学习的便利性,今年6月8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阿里钉钉联合推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据了解,该平台是全国首家专注于新职业数字资源培训的线上服务平台,提供身份认证、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学习记录导出、电子培训证书等功能,可满足学员、培训机构、企业组织等用户的需求。首批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农业经理人等13个新职业已完成培训资源上线工作,相关人员可以在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培训、考试,并可获得电子培训证书。在用户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方面,《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数字化管理师、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成为用户最想学习的新职业。其中,60后偏爱农业经理人,00后偏爱电子竞技运营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康表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的推出,将进一步引导更多社会公众了解新职业、学习新职业和从事新职业,提升新职业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快速形成新职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规模化效应,满足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新型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服务稳就业、保就业。据悉,第二批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等15个新职业也已启动培训资源上线准备工作。

提早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规范培训体系

伴随新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培训主体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既有高校、培训机构,也有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多元主体一方面有效利用了各种培训资源,为培育新型技能人才增添了活力,拓宽了渠道;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培训主体资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同一新职业展开的培训,在培训周期方面,不同培训主体之间存在很大不同,有的是14天,有的是21天。如何在不同的培训时间内保证同样的培训效果,考验着培训主体的能力水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2019年以来,我国新职业密集推出,各类培训主体对新职业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等尚处于建构阶段,不少培训主体缺乏足够的新职业培训资源,培训是否能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尚未被市场充分检验。同时,目前大部分新职业尚未建立职业技能标准,这也导致了新职业的培训标准不统一 。新职业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前期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更完善、更规范的新职业人才培训体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玉杰建议,首先应加快新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步伐,规范新职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各培训主体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其次要完善各项新职业培训的公共服务,加强对新职业培训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保证新职业培训的质量;最后要鼓励各培训主体将培训与推荐就业紧密衔接,以就业来检验和提升新职业培训的质量,以培训促进就业。张成刚建议,一方面应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利于调动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和互联网平台资源充分进入新职业培训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选择,淘汰培训效果差、培训组织不力的培训主体,逐步形成相对统一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另一方面应逐渐完善线上平台等灵活培训方式,突破传统职业培训中需要固定课时、固定场地的限制,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职业。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0年8月12日 第三版



推进新就业形态创新发展研讨会专家发言

张小建  跟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研究法律政策制度的创新   

刘燕斌  分析新形势 发展新动能 推进稳就业保民生   

王德文 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保障分析   

莫荣 专家点评——新就业形态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渠道  

谈宇德  顺势而为 开展新就业形态能力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   

张瑞东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及新服务的就业形态   

冯馨  进一步发挥网约车平台对灵活就业的促进作用   

陆敬波  匹配与平衡——新就业形态中的劳动保障问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培育新型技能人才 服务稳就业保就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