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中国财经报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 2024-02-03

点击上方“中国新就业形态中心”关注我们哦!


推荐阅读

     【新书】  张成刚《就业变革:数字商业与中国新就业形态》

       李克强总理连续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明确提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
  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为了真正妥善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系统将主要从面向国家战略、扩大重点领域招聘、引导基层就业、鼓励入伍参军和丰富新就业形态等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相关专家认为,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密集部署和多个部门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充分体现出对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群体就业的高度重视。同时,相关举措的制定和落实也将为缓解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压力发挥有效作用,为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推动疫情后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

疫情之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迎挑战

  “当前正值春季招聘的黄金季节,疫情的突发导致了整个市场招聘需求的下滑,同时,线下招聘活动停止造成众多毕业生求职受阻、实习中断,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量压力非常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认为,稳就业必须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将会参与秋招和春招两次大型招聘活动,受疫情影响,往年于三、四月份开展的春招今年无法进行。“当然,目前一些高校也积极行动,各地涌现出不少‘云招聘’或者网上招聘的形式。但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和毕业生来说,能不能保证正常的招聘数量和质量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她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一直以来,高校毕业生都是稳就业不可忽视的重点保障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还不包括往年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量也在缩减,此次疫情又导致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延迟,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大了这个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  在于洪看来,受疫情影响,在高校无法正常开学的情况下,无论是仍在求职的毕业生,还是已经初步签订工作意向、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其论文撰写、学位答辩的一些环节需要依托互联网完成。其他毕业生离校手续大多在五、六月开始办理,暂未受到影响。此外,就业还往往涉及户口迁移、就业关系转移等跨地域流动行为,疫情之下这些相关就业手续的完成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拓展就业渠道是关键

  面对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困难和挑战,相关部门应当如何应对?翁铁慧认为,要真正妥善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岗位、有渠道既是基础也是关键环节。她介绍说,为此,教育系统将从面向国家战略、扩大重点领域招聘、引导基层就业、鼓励入伍参军和丰富新就业形态等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同时,将对湖北高校在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我们将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并积极协调用人单位,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和签约录取。”她说。
  据悉,为了降低疫情对招聘活动的影响,多途径开拓招聘渠道,目前,教育部已经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还有18场全国性活动正在筹备当中;各省市、各高校也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进行了多场网络招聘会;相关部门遴选了包括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在内的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开辟校园招聘专区,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创造不见面也能招聘、签约认定的有利条件。  于洪分析,上述举措的出台从扩大需求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切实化解现阶段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规模上来说,此次扩张能够提供的岗位数、就业数相对有限,但对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能够为经济回暖后从根本层面上拉动就业创造良好基础。”       张成刚认为,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岗位招募规模等具体举措的出台,有利于弥补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一些就业结构性短板,进一步扩大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规模和力量。  教育部还出台了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的措施。翁铁慧测算,硕士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专升本的扩大规模较去年可能会分别增加18.9万人和32.2万人。同时,扩大的招生规模将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张成刚告诉记者,扩大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的招生规模一方面适应了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延长学习阶段,有效缓解了毕业生短期内面临的就业压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无论是岗位招聘还是招生规模扩张都不是‘大水漫灌式’的,而是根据社会需求、针对特定岗位和专业进行的。”于洪分析道,相关部门是有针对性选择了一些当前就业的短板领域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比较旺盛的专业和岗位进行扩招,从政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上将对稳就业起到积极的效果。

丰富形态挖掘就业新潜力

  除了继续扩大传统就业形态岗位规模,翁铁慧指出,针对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的现状,疫情之下稳就业,必须要提高新就业形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力和带动作用。
       张成刚经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选择新就业形态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具体来说,高校毕业生在新就业形态就业主要集中于电商、微商、网络直播、自由职业者等职业。此外,在网约车、外卖骑手、共享单车运营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新就业形态中,也有一定比例的高校毕业生,如美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该平台骑手拥有大学文凭比例高达15%。  刘博(化名)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专业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她告诉记者,自己2019年下半年与朋友合伙创立了厘木贸易公司,今年并没有和同级学生一起加入“求职大军”。目前公司的主营范围包括外贸服装配饰、生活百货以及化妆品等。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开设了淘宝店进行销售,疫情并没有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太大影响,目前的主要困难还是现金流不充足。    “新就业形态是最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各部门对于新就业形态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认识还不统一,有关新就业形态的法律规范、政策措施不完善,管理中也存在着‘老办法管新问题’‘一刀切’的现象。”张成刚介绍说,此外,一些提供新就业形态岗位的平台以资本驱动为主,盲目扩张市场份额,忽视了内部管理和人才体系建设,也对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将新就业形态作为长期职业选择造成了阻碍。  翁铁慧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丰富新就业形态,开拓更多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  “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就业的基石,尽管暂时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目前出台的举措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问题,相信整个宏观经济复苏回暖后,就业还将得到根本性的带动和拉动。”于洪说(中国财经报记者:张思楠)(编辑:张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