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功背后有深层因缘,并非靠金钱或勤奋就能达成(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 慈诚之光 2022-09-22


敬摘录《大学演讲人生的意义》


很多大学生希望一毕业就飞黄腾达,但其实你只是从“书本大学”毕业了,而“社会大学”却不一定。

从“书本大学”毕业是怎样的?就是把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程,全部学习圆满了。然而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如何跟同事交往、如何与朋友相处,乃至如何照顾老人、爱护孩子等等,是这所大学的课程。但对于这些,很多大学生茫然不知。不仅如此,对于更深的人生道理,他们也是陌生的,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能解决”,或者认为“只要努力,任何事都能办成”。其实从佛教的因果律来看,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有背后的深层因缘,并非金钱能完全成办,也并非勤奋能样样达成。

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想了知自己的前世因缘,就看今生的状况,比如你现在是大学生,有才华、有智慧,这是前世种了相应的因;想知道自己的后世境况,就看今生的状态,如果你具备良好的品行,那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正因为如此,古人常常倡导“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第一,立德,要培养完善的人格。如果没有人格的底线,人与动物就没有差别了,会杀盗淫妄无恶不作。当今社会诸多恶性事件屡禁不止,其实就是很多人道德沦丧所致。
第二,立功,一生中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些人当老师,有些人做医生,有些人办企业……不一定轰轰烈烈,但顺应自己的因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就是立功。
第三,立言,留下一些著作,即便不能写书,写一篇文章也很好。现在很多人天天写微博,在这方面立说,这也非常好。


刚才在食堂,我看到里面的每个人都是边吃饭边看手机,这跟国外很多学校的情形截然不同,他们是边吃饭边看书。不过也可能你们的手机上存了很多书,是不是这样?如果是,也很好;如果不是,而只是在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那意义不大。
世界上很多教育学家认为:从目前的状况推断,哈佛大学永远会是世界第一。为什么?一方面这所大学里的老师非常敬业,将全副精力投注在教学上,这也是哈佛大学某些管理机制所限制的;另一方面,哈佛大学的学生都特别勤奋,学习起来废寝忘食,晚上所有书房的灯都亮着,而且他们从来不会在穿戴等方面攀比计较。
我们这里的不少大学,表面看似很好,但实际上有钱的学生天天出去玩乐或者做没有意义的事,并没有把珍贵的时间用于学习;没钱的学生经常忙于打工,也没有把所有时间用于读书。当这些学生离开“书本大学”,进入“社会大学”时,学业不精通、人格不完善,要应对工作和人生,有一定困难。


生命的意义不是金钱


很多学生想要一毕业就坐拥名车豪宅的愿望,其实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不去思考如何为社会作贡献,如何在岗位上做有益之事,而只是算计着自己如何发财。

但是这种金钱至上的心态,在这个时代却非常泛滥。我去各地时,在候机大厅里常常看到一些柜台在卖书和光盘,不过一般很少有哲学、宗教方面的,大多在讲成功学,“马云怎么说”“这个企业家怎么说,那个大老板怎么说”。很多人对此也是饶有兴致,“他既然赚到了钱,我也要这样做”。不过我想:虽然你可以依葫芦画瓢,却不一定能同样成功,因为人的命运不同。


一辆车只有四个轮子,不可能所有零件都变成轮子;同样,每个人都成为大老板也不现实。而且如果你总是看不上现前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现在这份工作的薪酬、待遇就无法让你满足,当不满情绪滋生时,你就不会认真对待手上的事情,如此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听到很多企业家说:“我们不愿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眼高手低——每天玩手机、玩电脑,不好好做事,反而跟公司要很高的薪酬。不如中年人踏实,他们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知道挣钱不容易,反而肯努力做事。”

如今很多人常常以是否赚到了很多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价值。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合理,正确的标尺应该是人格。

在藏地,人们评价一个人,不会看重他的财富,而会看重他的品质。找男女朋友时,藏族人经常关心的是“这个人的心地是否善良”“他(她)对因果的取舍如何”“他(她)有没有慈悲心”……是以人格为主,之后才是财富以及家庭背景等。


生命不只一世

再说很多人的人生观,可能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认为人生只有短暂的这一世——一个人来到世上,慢慢长大,开始上学读书,毕业后找工作,结婚生子,然后退休,最后离开人间,彻底归于虚无,如同灯灭。
实际上,人并非只有一世。我们的生命从前世流转而来,即生中的很多苦乐,都跟前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懂了这一点,人生中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答案。你会知道:我和我的一个同学一起读大学,同样努力工作,但是我后来那么顺利,如同生活在天堂里,而我的那个同学却非常不幸,就像沉陷于地狱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巨大差异,根源在于前世。
今世的死亡只是通往后世的一扇门,所以要常常想到:当我的生命结束时,如何面对?
有报告称,目前中国每年死亡的人中,大约四分之一死于ai症。假设某一天我们突然收到癌症病危通知单,或者得病的是家人,该怎么办?如果对死亡一无所知,没有做过丝毫准备,到时恐怕只有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昨天有几个人来见我,特别伤心地说他们的一个亲戚得了绝症。我当时以自己的一些经验对他们作了一些开导和安慰。同时我也想到不仅仅是这些人,每个人面对死亡时都会非常痛心,然而在平平安安时,又有几个人想到过死亡?
释迦牟尼佛走出四个城门时看到老、病、死、修道的景象,于是毅然放弃皇宫的生活,去寻找解脱之道。而我们很多人从不过问死亡,这样走下去的结果可想而知。

- The End -

转发分享 | 睿智自己 | 利益他人


【更多视角】

多做一些超度,你以后的事业就会很好,做什么事都更顺利(普扎仁波齐)

你念度母礼赞经本身就是一种福报,对事业有大帮助!

想挣钱、想成功、想变美,如何才能实现?(索达吉堪布)

一切的遭遇,都不是无因无缘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因缘【索哒吉堪布】

没有因缘,你天大的本事也等于零!(慧律法师)

疾病并非永恒不变,因缘改变皆有可能痊愈

师父的出现,取决于宿世的因缘,与深厚的法缘!

因缘、时机不到的人,这些不要告诉他【传喜法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