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的私立学校和国外的私立,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4-03-07

咱们有读者问国内外的教育,这个问题的表象很多人都在讲,但是如果你不理解背后的实质,很多问题是看不清的。

今天就来讲一个实质问题。

我们去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包括日本,日本地域在东方,实际上也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序列。

这些国家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双规制的。

一条线是私立教育,一条线是公立教育。

私立教育里面当然也分,你可以认为叫做资产私立和中产私立。

同理,公立教育里面也分,你可以认为分为学霸公立和学渣公立,后者又称快乐公立。

大体上分两个,仔细分,分四个。

什么叫做资产私立?

说白了就是考家长,你孩子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家长有没有自己的产业,你是王子,你是州长,也叫有自己的产业。

这个考核是从小学,甚至某些地方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他们的学习是一贯制的。

所谓一贯制是说,你进去之后,就稳了,就妥了,就不再接受选拔了。

好比你家长是钢铁大王,纺织大王,金融大王,你的孩子达到了门槛,小学进入人家这个品牌,此后考试有很多,但不再做选拔类考试了。

同理,也就不再针对选拔进行教育,所以你可以认为,这是真的素质教育,真的区别于应试教育。

从你进入的那天起,重点就是学习,不是选拔。于是重点就不会是针对应试去学习,而且全方位的学习。

当然会对你教育,也会对你很严格,可是你孩子的受教育方向,主要不是选拔了,而是针对他日后要遇到的场景。

然后中学,大学,这是一贯制的,基本上都是推荐的。

这种就叫做资产私立。

这个游戏里面主要玩的不是分数鄙视链,而是顺序鄙视链。

比如你大学留学阶段才加入这类学校,人家中学阶段就加入的人,是不跟你玩的,那些小学阶段就加入这类学校的人,是不跟中学阶段才加入这类学校的人玩的。

明白这意思么?有点old money歧视new money的味道。

而那些小学就加入这类学校的人,他们内部还分鄙视链,有的人的爸爸小学阶段就加入了,有的人的爷爷小学阶段就加入了。

品出点味道来了吧?

这个就叫做资产私立,它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二代,三代,四五六代们从小在一起玩,培养感情,培养默契。

将来长大后,作为各个商社社团的继承人,你们还要合作的。

所以这种学校的培养成功率是很高的,成功的校友多了,自然就是名校,你等于开了一所继承人学校,那不注定是名校么?

等而次之的私立学校,叫做中产私立。

这种学校就简单了,你有钱就可以,只要你能负担得起学费就可以。

当然,学费不仅仅是你看到的目录上的那些,包括但不仅限于偶尔全班去春秋,去哪儿游呢?去南极,人均花费20万。

你把所有的开支都算上,这个教育成本是远大于你看到的那个明码标价的学费的。

一般来讲,读这种中产私立学校的,你还是要参加选拔考试的。

明白这个意思么?资产私立和中产私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一贯制。

一贯制就是说,你从第一天就妥了,你小学入学那么小学就妥了,今后参加选拔考试就不是重点了。

非一贯制是说,你还是要参加选拔考试的,当然,国外的考试不仅仅考知识,也考各种烧钱的,能够体现家庭实力的运动,各种能够体现家庭资源的社会实践。

什么叫名校认可的实践?比如,我采访了我的叔叔比尔盖茨,或者我写了一篇获奖作文,我的巴菲特爷爷.......

当然,认可的还是你的才华,是你的采访本身,是你的作文本身,这一点毋庸置疑。

甭管你信不信,你都必须信。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公立,公立也分两种。

我们经常说快乐教育,不全是的,严格意义上讲,国外是把公立教育分成两部分了。

学霸一个班,也是要补课的,家长私下额外出钱补课,公立本身的部分不含补课的费用。

学渣一个班,不用补课,纯快乐,野蛮生长。

你把这种班的概念放大,那就是学霸一个学校,学渣一个学校,都是公立范畴内的。

那种学霸公立学校的重点也是选拔考试,你要通过选拔,进入名校,将来好去给企业打工。

那种学渣公立学校实际上就随缘了,你娃有兴趣,学门手艺,没兴趣,反正将来10万6保底。

美国的贫困线就设在单身汉年收入10万6,注意是RMB。

我们的贫困线认定标准是每年4000RMB,你年收入要低于4000,才会被认定为贫困,美国人年收入低于10万6千RMB,就会被认定为贫困。

所以快乐不快乐,不是教育引起的,而是贫困线的位置引起的。

好,我们把国外的四种教育讲清楚了,你把它套回来,来看国内。

国内有没有私立教育?当然有。

问题是,国内有没有一贯制呢?

没有。

国内的私立教育和国外的私立教育有两个根本性差别。

第一个差别就是国内没有一贯制。

国内的私立教育可以进入小学之后不选拔,直接进中学,可以。

但是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就卡壳了。

因为我们只富了几十年,我们的大学名校都是几十年前建立的,不是国外那套校友捐款私立大学的游戏。

于是你在国内读私立,一贯制到了大学阶段,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参加高考,另一个是去国外申请名校。

这里面问题就来了,国内的那些私立中学,不是人家国外的私立大学那个一贯制里面认可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走资产私立这条路,从一开始,你就要在国外读书。

但这有一个问题,你的朋友圈问题。

对于国内的企业主来说,他们的生意在国内,明白不?

他的孩子与国外的一堆企业主的孩子在一起混大,之后呢?之后人家在国外经营他们的生意,抱团,你是要回国继承家业的。

换句话说,你只要在国内读私立,都等同于读了国外的中产私立,无论你交了多少学费。

第二个差别在于时间。

人家的富N代是真的富N代,他的太爷爷已经是钢铁大王了,他们一代一代的扎堆读书,最后都给你整出一个具备历史韵味的私立大学了。

但我们不一样,严格意义上,我们只有富二代,连富三代都没有。而且我们的企业寿命是很短的。

我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你去看对面日本,他们的企业动辄过百年,很多就是很普通的中小公司。

所以他扎堆是有意义的,这个分支领域,世世代代都在你家手里,那个分支领域,世世代代都在我家手里,我们两家的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一贯制读书,是有利于结盟的。

反观我们,加入商品经济一共才40年,当我们意识到要培养二代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共也才十几年。

就好比当你想要有样学样学他们的时候,两家孩子一起读书读了5年,正处的美好,忽然间其中一家就那啥了。

这个很好理解,老俞开补习班,曾经跟老马对吹,说你未必能活102年,但我肯定能,老马笑而不语,不置可否。

话音刚落,老俞就不再是补习大王了,就唱歌去了,唱大不了重头再来。

同样,你可能觉得你是游戏大王,你是另一个任天堂,结果,仅仅是征求下你的意见,然后.......

当然,没啥然后,主要是你自己也不是那么确定了。

这两个差别卡在那儿,就使得你搞不来资产私立,国内的私立无论学费交多少,都只能是中产私立,因为你最后还是经过要选拔的。

我那天说,很多东西学校里是不教的,很正常,因为不需要。

你去看红楼梦就知道,我们古代也是西方的这种双轨制教育模式,我们当年也有过一贯制的。

贾宝玉见北静王,水溶问宝玉喜欢诸子百家里的谁?

宝玉说喜欢庄子,水溶就夸他有悟性,雏凤清于老凤声,宝玉比贾政优秀。

因为宝玉是国舅,水溶知道他将来要进入统治集团,所以才会跟他这么说。

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宣帝说的很直白了,外用儒术,对外讲孔夫子那套,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实际上,霸王道杂之。法家,老庄,该干啥干啥。你不能讲儒术讲着讲着自己都信了。

水溶夸宝玉就这意思,站在资本私立学校的视角下,你喜欢庄子比那些喜欢孔子的更接近统治集团的本质。

当然,水溶并不晓得宝玉其实是个银样镴枪头。

如果对着一个普通举子,那你最重要的还是儒学,因为你将来的工作就是去宣传教化,去代理去司牧一方。就好比国外公立学校也是拼考试的,这就是在培养管理层。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古代还是要装一下的,宝玉也得背四书五经,也得装着好像很重视科举考试,被老爹揍的样子。

但是西方干脆摊牌了,不装了,直接告诉你人家就是一贯制,你爱接受不接受,最后不还是给他打工。

收不到每日推送文章的原因,是你没有在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内的私立学校和国外的私立,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