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间管理秘籍:怎样从职场「穷忙族」到高效能人士?

升值君 就业与创业 2024-04-12



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你很难管理一个无形的东西。我们总是说要去管理自己的时间,但是管理的结果,是可以让时间变长?还是变短?是变快?还是变慢?

 


这些你都做不到,你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控制时间的流逝,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是效率,是时间回报率,只有这两种东西,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而说到提升效率,有的人可能会说,那我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不就好了,于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密密麻麻,恨不得24小时的时间变成48小时来用,但是结果往往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到了具体工作的时候,还经常会被一些琐事打扰,不得不中断手里的计划;甚至有的时候,就算做了计划,也不想去做,直到deadline近在眼前。每天处于慌乱之中,工作既没效率又没有质量,有时候甚至不得不熬夜加班,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身心俱疲,就更谈不上有个人时间去提升。

 


这是很多人时间管理困境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三点:

 

1. 时间敏感度不强。


2. 对自身时间利用率做错误评估。


3. 一直在做消耗意志力的事。

 


首先,就是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时间流逝的很快,自己什么都没做呢,时间就没了,然后你开始变得焦虑。

 


但事实上,这种不是你的效率差,而是你的大脑对时间无感,你意识不到时间的价值,而且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浪费一点时间,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所以才会养成能拖就拖的习惯,事情不烧眉毛就不会想着去灭火。

 


其次,是对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不能做一个正确的评估,觉得还来的及,自己先休息一个小时,再集中精力两个小时就能把事情做完,所以做事情,先想的是,当下先爽一会,过后再进行补救,但是没有考虑过,在这样的习惯下,自己已经做不到心无旁骛的做事了,而且,在计划做事的时间内,也随时会出现其他事情干扰注意力的可能,所以结果自然是,实际的做事效率远远低于预判,前面的事情拖延,后边的事情也就不可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

 


最后,就是在制定日程计划的时候,所用的方法,都是反人性的,都是在消耗你本就不多的意志力。

 


就比如咱们前面说到的,把自己的事情安排精确到小时,但却忘记了,任何的改变,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想要改变一个生活混乱的极端,就给自己安排一个极端有序的日程表,而这样你根本就无法习惯。


 

而且,这样的安排一旦中途出现一点意外,就会因为感到受挫而轻易放弃。一上来就想要吃个胖子,很容易把自己搞崩溃。

 


做不好时间管理的原因找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避开这些坑。

 


提升时间回报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事前 :做计划


2. 事中 :做分割


3. 事后 :做总结

 


事前:做计划

 


首先是事前阶段,需要大家注意的有两个方面,心理上和计划操作上。

 


心理上,提升自己的时间敏感度。当你觉得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浪费时间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时,你就不会随意的拖延或者浪费了。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代价,主要指的不是你可能出现错误,或者给别人带来利益损失这种具有外来压迫性的东西,对这些的担忧虽然也有促使你行动起来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内容越多,你的压力就会越大,做事的时候也就越容易焦虑,而当压力、焦虑过多过大时,你很容易变得破罐子破摔。

 


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提的代价,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拖延所带来的时间浪费,会让你自己跟更多的利益失之交臂,这对你来说,同样是一种损失。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对你做的事情进行估值。比如,你平均一小时能赚多少钱?而你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让你的钱变多?还是会让钱变少?人性都是逐利的,当你养成评估价值的习惯,做事才会更加理性。

 


而具体到做计划的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须有循序渐进的意识。

 


在做时间管理之前,你先要明白,改变原有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当你想要改变之前自己杂乱的工作时间线的时候,你先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坚定自己的决心很重要。

 


切勿与人攀比,可能你想要做出改变,是因为受到周围优秀的人的刺激,想要自己也变得优秀,这是好事,但是不要把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变成攀比。

 


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当你无法做到跟别人一样的进步速度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这个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会大打折扣。

 


2. 用好你的生物钟。

 


精力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础。一个作息习惯都没有规律的人,真的谈什么时间管理技巧都白搭。

 


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虽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坚持下去并不容易,却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还有,工作经验、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每天24小时,而在这一天当中,有的时间段你的精力会很好、大脑也很清楚,有的时间段你的精力可能会差一些。

 


比如有的人精力最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7点-9点,有的人是在下午,所以你需要将所有需要深度思考或挑战最大的工作,尽量放在你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内去完成,因为这个时候你的专注力是最佳的,工作会十分高效。

 


你也可以花1周左右在纸上或电脑上记录下自己不同时间段的精力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思考时间段。

 


3. 用场景分割线替代时间分割线

 


这让你的日程安排更有弹性,操作起来也更符合人性。

 


时间分割线,就是指我们之前给自己规定的比如八点到九点、九点到十点的时间范围内做什么,这些时间点,就是时间分割线。但这样安排事情,就会被时间紧紧的限制住,缺乏弹性,万一有什么突发状况,就轻易会被打乱。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因为在大多数人在管理时间的时候,会习惯性做一些反人性的事情,不懂得循序渐进,总是爱走极端。

 


所以你想要让自己登上自律生活的高台阶,一步是迈不上去的,你需要给自己找个凳子:将时间点换成场景。

 


所谓场景分割线,就是你的日程安排是按照场景来制定的,比如早上起床后,是一个场景,晚上下班后,也是一个场景,会考虑时间因素,但是却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时间,仍有分割不同时间段的作用,并且更加有弹性。

 


安排时间时弹性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跟计划有所出入,而缺乏弹性的规划意味着我们总会体验到自己的失败,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

 


4. 日程安排遵循八分饱的原则。

 


安排事情也要遵循「八分饱」原则,即不可安排的太满。

 


计划安排得越密,计划被完成的概率就越低,很多人安排了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却失败了多次后,就不愿意也不敢再制定任何计划了。

 


所以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确保更重要的事情被分配了足够充分的时间。这样做还可以大大减缓焦虑,提高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意愿。

 


事中,做分割

 


到了具体的执行阶段,要主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如何减少意志力的消耗问题。

 


事实上,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浪费在边边角角的地方多一点,你能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的时间也就越少。那么,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意志力消耗呢?

 


1. 小事情上缩短选择时间,节省能量。

 


很多人之所以会容易在小事情上过多的消耗能量,就是因为不管是事件本身还是人们在面对这件事情时,缺乏一个具体的指标去衡量和规划。

 


因为觉得既然是小事,就没必要一板一眼的,随意一点做选择就可以了,但是往往越随意,就越容易陷入长期的时间消耗中,因为你很容易在做选择的时候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自然就拉长了选择的时间。

 


所以,面对小事情,也要制定一个固定的的指标,而且指标尽量简化,以达到简单高效的目的。

 


比如工作日,繁忙的工作已经或者接下来需要我花费大量的精力,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在午餐吃什么上浪费太多时间,在做选择的时候参考两个原则:营养和方便省时就足够了。有了固定简化的筛选指标,就能帮助你快速缩减目标范围,节省做选择的时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小事件,要尽量避免以后再说这样的思维习惯,防止自己在小的事情上重复浪费精力,所以当下能做的决定一定要当下做,做完就不再做重复思考了。

 


2. 减少杂事干扰,用碎片时间干杂事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杂事的干扰,比如你的工作总结写到一半,突然想起来第二天出差的车票未定,于是你放下了工作,打开了网站,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不费时间,但事实上却大大增加了我们「进入工作状态」的成本,让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

 


大家要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点是,把精力集中在此时该做的工作上。所以在遇到别的工作干扰情况时,将你需要做的杂事记下来放在一边,先全身心的完成你手头的工作,然后再利用一些工作中的碎片时间来处理各种杂事。发个微信消息、回个电话、订购一个生活必需品等完全可以集中在这些时间内处理。

 


解决这样的困境,其实也不难,我给大家的时间管理建议是,缩短精力缓冲期。

 


你从一个工作中途切换到另一个工作的时候,必然是会耗费一定的精力的。不同工作的内容、背景、需要的信息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的大脑不能像机器一样,从一个频道立马切换到另一个,中间必然需要一个缓冲期来转换思维。这个缓冲期是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成本的。

 


缓冲期的时间越长,需要额外消耗的精力就越多,那么可分配给真正任务上的精力就越少。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你首先要做的,是必须去尽可能的缩减切换工作需要的缓冲期。

 


我告诉大家三个方法:

 


第一,就是标记工作思路。当你目前做的工作被打断时,在中断的位置上做一个标记,简单的写一下当时的工作思路,这样当你再回来的时候,根据这个标记能更快的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状态。

 


第二,尽量对同一类型的工作进行集中的处理。相比于类型完全不同的工作,同一类型的工作需要的处理方式会有更多相似的地方,这样我们的大脑就不需要进行特别多的切换时间,能节省很多的精力。比如有写文字和画配图的工作需要完成,那么把一些需要写文字的工作放在一起做,在需要配图的标记一下,等文字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在统一的进行配图,会比一会儿写字一会儿画图高效很多。

 


第三,制造合理中断点。当一项工作面临一定会被打断的情况时,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造几个需要停顿的地方,也就是不用进行思路梳理和回顾,也能继续展开的工作节点。这样一来,我们在完成一个阶段和任务之后,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回来之后就能立马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而不是在工作的中途被随意打断,等回来时还需要在花一段时间找回思路。

 


懂得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精力就变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力分配的好,工作能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完成,也能避免自己陷入被工作牵着鼻子走的境地。

 


3. 将执行清单细化。

 


当你的清单上的工作不能一步到位的执行时,大脑会不自觉的去想「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我需要先理清思路,再开始执行」。

 


越复杂的工作,大脑越会向后退缩,这也是很多人工作中存在拖延症的原因。所以对于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去进行最大程度的细分,细分到看到执行清单,无需思考,即可上手去做。

 


这样做的优点是,大大减少了大脑的畏难情绪,不用去思考怎么做,不用去纠结会不会做,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4. 放弃无用的社交,避免无效的争论

 


还有一个非常消耗精力的地方,就是无用的社交。

 


事实上,人脉的真正含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你加了别人的微信,很多时候充其量也只是点赞之交,没有办法变成自己的人脉,所以在自己变得优秀之前,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无用的社交上。

 


另外,也要避免无效的争论。你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花自己宝贵的时间改变别人的思想,替别人操心。当被别人误解,聪明的方法是不辩解,默默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

 


当然,如果误解你的人是你最亲或在乎的人,花些时间不让他们伤心还是有必要的。

 


事后,做总结

 


做总结,其实就是复盘,复盘的作用,就是让你明白自己已经走过哪些坑了,那么在以后再遇到这些坑的时候,可以及时避开,节省时间。

 


一次有效的复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回顾目标。



明确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引导你的复盘朝着一个正确方向进行。如果复盘没有目标,那么你的反思内容,只会是杂乱的堆砌,也就不存在实际的借鉴效果。

 


2. 评估结果



对结果的评估,是为了和最开始的目标形成对比,看看中间的环节,哪些地方没有实现目标?哪些地方超出了目标?有没有环节出现错误或者问题?先发现差距,然后才能寻找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

 


3. 分析原因



通过评估结果找到了差距,那么可以开始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重塑当时的情境,回想起当时的问题所在,以及是如何将问题解决的?切入的角度是什么?对于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有什么借鉴意义?做这些都是你复盘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4. 推演规律



复盘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事情的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而且复盘可以提升你的大局观,让你清楚整个事件的流程和脉络,从而提高以后的做事效率。

 


所以复盘不仅仅是总结,也是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引申能力的过程,能够让你在之后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不至于慌张、没有头绪,而是懂得如果做出正确的改进。

 


而且,不光要复盘自己的工作,也要复盘别人的工作,这样让你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对于别人的工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每一次的工作都成为自己能力提升的阶梯。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考生必看指南!新高考报志愿“避坑” 中国名校毕业生流向

  2.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最新解读→

  3. 高考749分,差1分满分的高考状元,他现状如何?

  4. 中国私募大佬的激荡“造神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