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光重组落地!阿里OUT,智路建广联合体IN

石煜倩 数据观 2022-06-25

❑ 导 读


还有阿里拧不过的大腿?


全文共计3093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来源 | 数据观(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 石煜倩

编辑 | 蒲蒲

一锤定音!12月10日晚间,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重整的进展公告》,称“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智路建广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

图片来源:紫光国微官网

同一天,清华大学拟将清华控股100%股权给四川能投,清华控股目前持有紫光集团51%股权。


昔日芯片“王者”,破产重组也高调

紫光集团,作为最有可能挑起民族芯片产业崛起重任的企业,一度被视作中国半导体领域的擎天柱,曾经也是风光无限,虽然最终走上了破产重整之路,但是其在全球信息产业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紫光集团成立于1988年。彼时,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为紫光集团前身,后该公司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并于2005年更名紫光集团。

为拓展业务范围,发挥联动效应,紫光集团自2013年开始踏上“买买买”之路,先后收购在美国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微电子,以及“新华三”51%的控制权和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Linxens)接近100%股权等。

同时,紫光集团又合并成立了紫光展锐、组建长江存储、开工武汉存储基地、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疯狂的并购的确让紫光集团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但是其背后的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集成电路领域是典型“重资投入,缓慢回报”的产业,紫光集团一系列的并购和投资,使得其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流动资金严重吃紧。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2029.38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亿元暴涨了近44倍。2020年底,紫光集团出现债券挤兑和违约。

另据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团总资产3007.53亿元,总负债2106.86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0.12亿元,货币资金505.55亿元,短期借款357.9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88.83亿元。

尽管自2020年开始,紫光就积极寻求化解债务危机之法,但存在问题均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终于,在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官方发布通知,集团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以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集团进行破产重整。紫光集团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重整并被法院受理。

无论是聚焦半导体的各地国有资本,还是准备涉足半导体、科技行业的金融大鳄,只要能获得紫光集团的部分核心资产,都有可能立刻跻身中国半导体一线行列,所以紫光集团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的消息一经传出,国内多家国资背景集团、知名金融投资集团、行业大鳄纷纷抛出橄榄枝。

2021年10月18日,在北京市一中院的主持下,紫光集团等7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根据紫光集团之前发布的公告,拟报名参与本次重整的意向战略投资者需要符合具备整体承接紫光集团或紫光集团核心产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具备确定性的投资资金来源。同时,战略投资者还要具备芯片产业和云网产业的管理、运营或并购整合经验,具备管理和运营紫光集团核心产业的能力,能够支持和促使紫光集团下属核心实体企业做大做强。

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之下,最终仍有7家进入到半决赛,家家都是实力雄厚,具体包括:广东恒健控股、北京电控、无锡产业发展集团、中国电子、上海国盛与武岳峰联合体、浙江国资和阿里巴巴以及智路建广联合体,说是全明星阵容一点也不夸张。


七雄“搏杀”,二虎晋级

经过再一轮的“搏杀”,阿里巴巴和智路建广联合体最终进入了“决赛”阶段,紫光集团的战略投资方,将从这两家中产生。

阿里巴巴,名声在外。旗下电商业务和蚂蚁金服的金融业务深入人心,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阿里云,是国内云生态最成功的应用平台,与紫光主营之一的云业务部分重合。此外,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海外融资能力,使得其在竞争中赢面很大。此前,财新在对于紫光重整的报道中指出,“阿里巴巴开价最大方,接盘方案报价达600亿元,高于其他竞标者500亿元的报价”。

而智路建广联合体,在大众之中知名度略低,但实力绝对顶尖,有点“扫地僧”的意思。智路建广联合体由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联合设立,在半导体领域布局极广、耕耘极深,投资并购的企业有安谱隆半导体、瓴盛科技、思比科、联合科技公司、安世半导体、瑞士富巴、奥地利半导体等。从2015年至今,中国半导体及硬科技大型并购合作达到几十亿甚至过百亿人民币的项目有近30个,而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主导了其中超过一半的交易,涉足材料、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生态。

在最后一轮竞标之前,市场上的风向大都偏向阿里巴巴,甚至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和浙江国资的联合体只待批准即可入主紫光,阿里高层对此胜券在握,已经开始推进接手紫光资产后的细节问题。

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们,有钱真的不是万能的。业内人士指出,在选择投资人时,不只是考虑出资金额,包括资金来源、出资方式、运营企业能力、接手后的规划等等都在考虑范围。


智路建广联合体赢在哪里?

前面已经提到过,智路建广联合体在半导体领域布局极广、耕耘极深,虽然阿里巴巴的名气较大,但在半导体领域,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才是妥妥的隐形冠军,而且它们在这个领域的经验,是阿里巴巴比不了。

近年来,智路资本运作愈发频繁。12月1日,智路资本还斥资约93亿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商中国台湾日月光控股旗下在中国大陆的四个封测工厂;今年11月,智路资本宣布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补齐国内载具短板;去年7月,智路资本与全球最大后端封装设备供应商ASMPACIFIC共同出资2亿美元成立了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由智路资本控股,为专注于为存储器、模拟芯片、微控制器和汽车芯片等提供引线框架。

可以说从芯片设计到最后的封装测试,智路建广联合体全产业链都要买齐了。

就这实力,将紫光集团带向一个新高度是完全可以期望的。阿里全程陪跑最终还成了配角,也是充分可以理解的。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参与重组者基本都是相关领域头部企业,本身就有非常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与紫光集团的联合相当于获得了一块潜力非常大的资产,如果能盘活,则既能与现有业务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又能借助紫光集团的资源更自信地进入一个新赛道。不过无论是谁来接盘,都要给紫光集团这些年来的多元化扩张进行一次战略诊断,一定要明确战略方向,突出重点,有所取舍,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简单地摊大饼。

总之,希望紫光集团涅槃重生,在重整之后,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集团体系内实体企业也健康、持续、高速发展,与国内半导体企业一起,真正挺起国产芯片的脊梁。


▐ 白皮书

▐ 国际要闻

 政策新规

▐ 数据观出品

❏“数据观”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