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转后,这国产重口味真好嗑?

毒Sir Sir电影 2023-09-15
嗑疯了。

一部从导演到主演都没什么人认识的剧,上线没几天,热度居然超过S级大剧《七时吉祥》。

更让人惊讶的是。

两位女主的片段,甚至私下相处的花絮,都疯传网络。


什么来头?

没想到,内娱也悄么叽地出了一部橘里橘气的悬疑剧——



消失的痕迹


题材:刑侦探案。

设定:双女主。

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光渊》事件重演,片方一口气放出了全集。

嗯,冲着这少见的“爽快”,Sir也要追上一波。


01
姐姐CP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双女主。

本剧主角,第一位女嘉宾,白鹭老大。

花臂、挑染、皮衣。


郑伊健古惑仔发型+洪兴十三妹江湖地位。

走街串巷,小混混们毕恭毕敬。

肉眼可见。

弹幕里,“老公”声不绝于耳。


以上,其实只是白鹭行走江湖的假身份。

摘下假发,踏进局子,她恢复成为刑警队长,战友小团队一拥而上。

这么一个男孩子气十足的女警主角,该搭配怎样的感情线?

A.传统型——出生入死的沉稳大哥,共同经历战友横死的惨剧后,心有芥蒂,但一直傲娇关心,默默守护;


B.时下流行反差型——一块儿长大的小弟,女A男O,温柔知心,百般呵护,眼神复杂,爱你在心口难开;


C.另辟蹊径型——新人小女警,星星眼迷妹,呆萌可爱,即将被大佬带飞。


然而,以上都不是。

《消失的痕迹》走了一条时下最时髦的CP线,强强

正确答案是,初遇在审讯室的第二位女嘉宾,法医姐姐,谷雨。

看这个镜头。

审讯室。

队长正在审讯精神病院杀人案的嫌疑人,法医谷雨,只见谷雨审讯时情绪错乱、大吼大叫,根本无法沟通。


怎么办?

队长在她身后试探,性张力拉满:

别装了,我知道你没病。


而对方也神情一变,冷笑:

我是个法医,我杀人,根本不用第二刀


敌我难辨,清冷神秘,面对拷问,气场丝毫不落下风。


两人的羁绊,始于相杀感

法医姐姐披露自己的卧底身份,但队长依旧不太信任。

不过,夜晚,神秘危险的疯批美人邀请一起探秘精神病院,这让事业心极强的白队长一脚踏入谜题深渊。

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性格的反差感也打出。

队长其实是T身P心。

虽然外表大大咧咧、行动强硬,但内心柔软、责任感强,经常跟调查对象产生共情。

有时候还会因为旺盛的拯救欲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

而法医姐姐,则是P身T心。

理性到有些许漠然,她能在队友大出血时果断抽刀,也能在案件复杂的情感纠葛下看见关键线索,能及时按下热血队长的刹车键。


同样的探案执着,不同的性格面向,两人的感情线循序渐进

比如,傲娇破冰的瞬间——

表面不在意,却在第一次共同历险之后,偷偷写小纸条关心。


比如,日常化的暧昧——

巧合成为上下楼邻居,生日礼物她来压轴:

给你准备了一个月的早餐食谱


还有一些莫名的占有欲——

舞池里,队长给法医披衣服:“你穿的是啥啊你。”

△ 也有人吐槽白队长这种行为多少沾点方头明

过界试探,也不少——


帮你呛声极品相亲对象出气,和大师兄亲密聊天的时候旁敲侧击;

假扮夫妻,也是得心应手——


‍最终仪式感,也不可或缺。

两人在海滩互相倾诉自己的伤痛往事。

白队长更是让法医姐姐吹响了自己最珍贵的前任信物,哨子。

并说:

我害怕,再失去对我来说重要的人


32集的体量之下,这些互动虽稀少,但程序也不落。

选角氛围感也蛮到位。

总的来说,还是挺好嗑的。


02
悬疑主菜

对于探案类型剧而言,情感是调剂,悬疑才是正餐。

于是,看着《消失的痕迹》的案件,你会发现,这正餐明显就不太香了。

这部剧的结构,是非常悬疑套路的。

小案件铺着大阴谋,时不时露出一个指向幕后黑手的神秘符号。


冷面主角的背后,要么有死去的白月光前队友,要么有血亲失踪的执念,再被同伴温暖救赎。

很巧,这部剧,两道白月光都有。

支线案件,那要社会热点化,最好沾点女性同盟题材。

比如,第一个支线案件黑天鹅案,就涉及女性被上位者性侵并拍摄之后难以讨回公道的困境,并大胆表现了SM和性窒息杀人方式;


交换杀妻案,丈夫因为家庭地位的女强男弱,控制欲爆棚让妻子变得精神错乱,只能依附他,也让角色道出厌女情绪。


而评价最高的杀母案。

随着案件中不同关注点的推进,进入了一家四口内部的隐含问题。

包含重男轻女的陋习,更有东亚式家庭关系的紧绷造成的母女不睦,以及血缘捆绑而成的复杂亲情。


但仅仅从表面上看,你真的能了解一个家庭中的大姐,事业和家庭在她心中究竟孰轻孰重?

会不会有‍些刻骨的情感,是以厌弃的表象呈露在你眼前?

话题吸睛了,但具体流程却没有做精细。

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消失的痕迹》的致命伤在于,所有的信息不是“探”出来,而是被“直给”的。

比如黑天鹅案。

就不说定位受害者的整个过程相当儿戏,大开金手指了。

单说掌握核心线索的网文作家,一句激将法,就能让他态度立转,全盘托出,而面对凶手,只要一句“我理解你是受害人”,她就能立刻被感动坦白。

这哪里有一点探案的影子?

另外。

一些案件的设计,也有明显的逻辑缺陷

比如交换杀人案,初恋拍色情照片威胁家庭和睦的前任,要价50万。

偏偏,前任的身份是菜市场的鱼贩子。

△ 难道因为发现前任的真实身份是老默再就业?

更离谱的是,出发点在于爱妻的鱼贩,计划杀初恋的时候偏偏用了“是女人贱”这样一概而论的偏激台词。


更破坏整体观感的,在于剧集的主线剧情更加脱线

一首一尾两个精神病院案,有枪战,有抽血,有制毒,有莫名把健康孩童送进精神病院进行人体实验。

这种手眼通天的反派塑造,最终解谜却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身份,动机也是最后一秒强加新角色。

铺了一整部的谷雨哥哥染毒虐心戏,最后的解决也太过轻易。

整体感觉还是太剧本杀化,不接地气

就像第一案用精神病小女孩塑造了足足的恐怖气氛,最后破案却是非常简单草率的排除法,有种“你就给我看这”的失落感。


当然 ,这些缺点可能是受制于成本,或者经验。

但毫无疑问。

就这盘主菜的呈现结果来说,它并不能让人满意。


03
无限溺爱?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部连悬疑推理都不合格的探案剧,为什么大家会对它有那么大的宽容?

剧集上线10天以来。

不但豆瓣评分能稳定在6.9,而且短评里大多是这样的态度:

“无所谓,我会溺爱。”


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它的稀缺性

剧集播出的时候,其实很多人提到了《猎罪图鉴》,一部双男主的探案剧。

两者相同的是,没有太多的废话,更没有喧宾夺主的感情线,只老老实实地探案。

尤其是“没有感情线”这点。

很重要。

因为在很多探案剧里,主角在探案之余,总是会把大把的时间放在情感纠葛上,要么你侬我侬四处发糖,要么被感情冲昏了头脑瞬间降智,最离谱的是,有些剧根本就变成了披着刑侦剧外衣的偶像剧。

这越来越让人“烦躁”。

而《消失的痕迹》,作为内娱第一部双女主的探案剧,除了两位女主偶尔暧昧,90%的时间,还是专注在案件本身上。

所以,即便是话题意味大于剧集品质。

依然有许多人为这样的“稀缺”买单。

毕竟,这样多样化的情感选择,在国产剧中实属“大胆之举”。

尤其是从女性角度来说。


我们或许还记得很多年前的《七月与安生》,记得更多年前的《风声》,除此之外呢,还有谁?



光是稀缺性这点,它已经赢了。


但。

Sir这么说,并不是在鼓励“擦边”。

因为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情感选择”。

就像前些天Sir聊过的《星条红与皇室蓝》虽然嗑学家狂喜,但只要你看下去就会发现,童话的外衣下,藏着年轻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希望;


或者同样聊过的《革命之间》,表面上是说两个女性的感情,但实际上却在说两个国家的历史,那段无法磨灭的伤痛。



甚至是《猎罪图鉴》。

对比起来你会发现,《猎罪图鉴》是有主题意识的,那就是“画”,它在这个核心元素中,提供了沈翊作为画像师的神乎其技,影像上也有许多对名画的致敬痕迹,这打造了一种独特的剧集气质。

而《消失的痕迹》,则在专业技能上没有足够吸睛的创新点。


是的。

作为一部刑侦剧来说,它显然是不及格的。

这也就让我们有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受。

所以啊。

“擦边”与否不重要,重要的其实还是作品。

虽然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无法看到一部光明正大的、多元情感类型的作品,但也不必因为“稀缺性”,便对一部作品无条件的“溺爱”。

我们需要承认它的遮遮掩掩。

承认它的支离破碎。

只有如此,才可能会迎来下一次的打磨,以及改进。

毕竟。

无论是《风声》还是《七月与安生》。

它们首先都是部好电影,不是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