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国理政 | 数字政府建设需推进适老服务

汤啸天 社会科学报社
2024-09-03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协同活动不断丰富和复杂化。从创新合作到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同类型的风险。起源于数字货币领域的区块链技术有潜力成为应对未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风险挑战的重要技术之一。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技术,其核心功能就是不依靠中心或者第三方机构,保障数据的真实可信,打破信任壁垒,从而极大降低业务开展需要的信任成本,促进成员协作和技术创新的高效开展。


原文 :《数字政府建设需推进适老服务》

作者 |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汤啸天

图片 | 网络


联合国在2020年6月公布了“数字合作路线图”,主要内容包括推动数字通用连接、促进数字技术成为公共产品、保证数字技术惠及所有人等。(邹松:《弥合数字鸿沟,助力可持续发展》,载《人民日报》2022年6月29日)这些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对“数字鸿沟”的议论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深。以形形色色的“码”为例,出示什么码、扫描什么码、填写什么密码,常常把老年人搞得晕头转向。“扫码”确实使得识别每一个人身份的便利性提高了,但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而言则是一大难题。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指出,疫情使得“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从未像现在这样明显”,使得“对于安全和包容的数字环境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清晰”。世界各国应加大努力,致力于加强数字化合作,为弥合数字鸿沟找到解决方案。(《第八届世界电信发展大会在卢旺达举行:弥合数字鸿沟,助力可持续发展》,载《人民日报》2022年6月29日)数字政府建设旨在为民造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联合国提出“保障数字领域尊重人权、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建立数字信任和安全”,要求“保证数字技术惠及所有人”是非常必要的。


时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数字化技术不断更新,单方面地要求老年人“不掉队”是非理性的。数字政府建设所要打造的是“泛在可及的服务体系”,理所应当包括老年人的可及性。对于可及性,最明了简单的解释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智能化手机无疑方便年轻人的使用,但也不能将老年人拒之门外。政府应当积极进行数字化适老服务的探索,用主持制定技术标准等实际行动填平“数字鸿沟”。社会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更替,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人提供服务是政府的义务。社会是分层的,社会成员也有弱势与强势之分。年幼与年老者都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全社会理所应当予以关心和帮助。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府率先填平“数字鸿沟”的新实践。


如今,为方便轮椅的通行,在物理空间推进无障碍建设已经为各级政府所接受;同样的道理,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也必须积极推进适老服务。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提出:“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无障碍包括两个主要范畴:一个是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另一个是网络无障碍。国务院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强调信息无障碍建设,既是对我国政府人民性的充分展示,也是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正确选择。


信息无障碍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人人平等,不能仅仅理解为慈善关怀。政府有义务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及全社会信息交流无障碍需求,从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推进该项工作。除了各级政府需要带头积极落实信息无障碍建设,还应当加强宣传,带动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引导产品研发制造满足“无障碍”的标准,创造全社会信息无障碍的良好环境。可以预期,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信息无障碍建设也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22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治国理政 | 大数据治理的迷思与现实

治国理政 | 数字创新,正带来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会科学报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