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语电化教学》2022年第1期目录

编辑部 外语电化教学 2024-03-07

第1期目录


第1期文章摘要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金课的

创意理性及实践路向


信阳师范学院 蔡满园


摘要目前大学英语金课研究大多关注知识教学,鲜有“课程思政”新理念的介入思考。文章基于信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金课建设,将思政元素作为厘清课程构成要素的思想标杆,从学理上揭示“两性一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以立德树人为课程根本立意,不局限于“学理知识”,寻找思政教育的线索点,推行课堂环境系统整体净化模式,体现内容释读与讲解的正向传达。另一方面,将金课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使思政与生活相联系;在课程评价上,突出思政的引导功能,关注金课立德树人的长远效果。同时,加强教材编写改革,在体现知识性、学理性的同时,凝练思政元素,最终促成对学生高阶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主动探究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希望本研究能为大学英语金课建设方式的革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金课 课程思政 路向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


南京师范大学 高玉垒 张智义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等问题亟待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回顾了课程思政和教学能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概括了其四个特点,即政治性、生成性、情境性和融合性。其次,借鉴国内学者和以色列、越南两国的英语教师能力框架,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融于其中,参考金字塔模型,建构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模型。最后,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教师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能力 结构模型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中英双语短视频评价体系构建

——《文化传播英语》课程思政学业成果评估


电子科技大学 高 照 吴珏燕 钟夏利


摘要:短视频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多模态化,也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学业成果形式。但是面对其多维度和多模态的海量评价信息,传统评价方法难以应对。因此,文章基于《文化传播英语》课程“培养中华文化大使”的教学目标,针对课程学习成果——学生自制中华文化主题的中英双语短视频,采用Yaahp软件辅助下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创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评价层级。招募30名评分员,完成该权重指标体系的稳定等值检验和短视频作品的等级模糊评价。结果发现,该评价系统科学客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外语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文化类传播视频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模糊层次分析 短视频 中国文化 传播


线上教学对英语完成体习得的影响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陈敏哲 侯 芳 王 莉


摘要:文章通过对线上、线下任务前后孤立型形式聚焦教学(IsFFI)实验数据的分析,考察了学习时长、动机、态度及反馈方式等因子对4组被试习得英语完成体效果的影响,进而探究了线上、线下教学环境影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完成体习得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4组被试习得英语完成体时,学习时长因子对线上两实验组影响显著,对线下两控制组影响不显著;动机、反馈方式和态度因子均不受线上、线下教学环境制约,但动机和反馈方式对4组被试习得完成体均具有显著影响,态度因子仅对线上任务前IsFFI组影响显著;4组被试组间习得效果差异显著,但线上任务后IsFFI组被试的组间、组内后测均值比最高,说明线上教学环境中任务后IsFFI教学法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线上教学环境 英语完成体 孤立型形式聚焦教学法 影响因子


数字人文与新文科视角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 刘 夏 广东白云学院 何高大


摘要:新时代、新形势、新变革迫切需要英语专业创新发展,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应以英语学科为基础,着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文章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通过阐述数字人文的内涵与发展现状,梳理数字人文与英语学科的关系,分析英语专业开展数字人文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论证了培养“英语+数字人文”人才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其实施和推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文科 数字人文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干预措施和声画关系对词义推测的影响研究


韩山师范学院 刘 桢


摘要:文章对比两种干预措施和两类声画关系对词义推测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词形拼写与词义推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受试并非自下而上线性地遵循还原词形、识别词素、再推断出词义的加工路径。(2)干预措施方面,仅输入增显可显著提高词义推测成功率,图式背景知识输入的效果不明显。(3)紧密的声画关系能显著提高猜词的准确率。(4)干预措施对声画关系紧密的目标词有明显效果,G增显+图式>G增显>G图式>G控制;而声画分歧的目标词,仅输入增显措施有效,G增显+图式≥G增显>G图式≥G控制。该结果表明利用视频开展猜词训练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减轻工作记忆负担、缓解在线认知压力、多渠道提供目标词线索,创设有利于词义推测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输入增显 图式 声画关系 词义推测


“元宇宙”视域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语言教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王建华 李润美


摘要:“元宇宙”核心概念之一的虚拟现实技术(VR),作为最新一轮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技术,以其沉浸性、交互性与想象性弥补了传统语言课堂的固有缺点。文章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比了国外7种、国内9种期刊有关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领域近十年的研究,探讨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语言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总结国外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语言教学对国内的启示与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国内研究主要以在线平台介绍、教学价值探讨、学习机制分析等非实证研究为主,近两年逐渐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国外研究在欧盟虚拟现实项目下多数以实证的方式进行,并在近几年增加临场感、自主学习、教学指导、学习有效性等主观体验。国内外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能产生一定积极效果,其挑战性主要体现在技术配置、师资队伍与教学效果等方面。

关键词:元宇宙 虚拟现实 语言教学 文献综述


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标题及物性分析

浙江师范大学 冯恩昊

浙江外国语学院 洪 岗


摘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语篇分析框架,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标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报道标题主要用的小句类型为:物质过程小句、关系过程小句、言语过程小句,其中物质过程小句占主导地位。在这些过程小句里中国相关的参与者主要担任了施事者、载体、说话者等角色,被赋予了较强能动性。在内容方面,《纽约时报》相对客观地报道了疫情情况,但未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的抗疫举措与成果。其涉华报道带有较大的意识形态偏见,将中国描述成了自私自利、抗疫不力、高压管控舆论的国家。

关键词:及物性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形象 新闻标题


中国形象研究的话语与翻译转向

——基于信息贡献度与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分析(1994—2021)


上海交通大学 郇昌鹏 管新潮


摘要:中国形象的构建和传播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更需要从跨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其构建和传播机制。鉴于此,文章结合基于信息贡献度的主题词提取方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1994—2021年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有关中国形象的论文,绘制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阐述中国形象的跨学科研究发展趋势,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研究范式与话题外,近五年的中国形象研究更加重视话语与翻译在形象构建和传播中的作用,显示出话语与翻译的转向。总体而言,中国形象研究呈现出服务于中国和平崛起这一主要目标,凸显中国软实力和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两大议题,涉及公共外交、新闻媒体、文学作品三大传播途径,聚焦四大国家和地区,传承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影视艺术学、体育学和文学五大研究领域的学科特征。

关键词: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 信息贡献度 话语分析 翻译


美印智库中的“一带一路”形象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张 寅

西安交通大学 王宏俐 李王莹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聚焦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社会结构间的关系,从文本生产、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方面揭示语言是如何服务于权力阶层的利益、立场和价值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鉴于中美印战略三角关系对国际局势影响巨大,本研究选取美印两国代表性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美印智库塑造的“一带一路”形象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发现,美印智库对“一带一路”的他塑有共性也有差异;美印智库均偏好援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信息源,表明美国仍主导世界话语权,中国声音处弱势地位。

关键词:美印智库  “一带一路” 批评话语分析


面向语言服务产业的翻译硕士培养体系建构探索


中南大学 李芸昕 范武邱


摘要:语言服务产业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对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文章基于语言服务产业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技术赋能时代我国MTI教育应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师资队伍、技术赋能实习基地以及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在保证学生翻译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其语言服务能力。

关键词:语言服务产业 翻译硕士教育 MTI课程设置 翻译技术


国外翻译过程研究30年

——翻译过程研究的理论模型回顾与展望

西南大学/内蒙古大学 刘艳春

西南大学 胡显耀


摘要过去30年,翻译过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迅速,文章梳理、评价了国外翻译过程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翻译过程研究的理论模型经历了信息加工模型、翻译能力模型和翻译认知模型三个主要的阶段,这些模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近5年来,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翻译过程研究开始关注译者的性格、情感、人机交互及环境等影响译者认知活动的因素,这些研究显示翻译过程研究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翻译过程研究 理论模型 具身认知 人格 情感


国内外翻译技术研究述评(2000—2021)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华树

上海海事大学 刘世界


摘要翻译技术发展迅猛,受到国内外翻译学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持续的探讨。文章结合系统性综述和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0—2021年间翻译技术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考察发文趋势、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趋势等方面的现状,揭示现存问题并提出指向性建议,以期推动翻译技术研究与时俱进。

关键词:翻译技术  机器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  本地化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探究

——评《超越翻译》


广西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宋 菁


摘要《超越翻译》一书将翻译置身于宏观领域,从语言学、文学、文化等多学科视角对翻译的本质和规律展开论述,对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译学研究进行深入探索。文章介绍了该书的核心内容并进行简单述评,提炼其蕴含的时代主题和学术价值,希望为新时代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翻译研究 跨学科 《超越翻译》


人机合作视域下的“翻译修改”新探

——《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

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评介


浙江大学 朱含汐 冯全功


摘要在翻译产业的数字化时代,人机合作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主流工作模式,《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一书立足现实需求,从概念辨析、技术应用、认知过程、能力培养等层面探讨了西方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领域的前沿话题,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重新思考翻译修改的概念界定问题,指出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部兼具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双重功能的论文集,对推动我国翻译服务行业发展、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翻译修改 译后编辑 机器翻译


扫码关注本刊公众号

微信号|TEFLE204

邮箱|wydhjx204@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语电化教学》2022年第1期目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