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有哪些体制问题?听听拜登怎么说(上)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2-08-07





美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我们崛起道路上的第二大挑战——第一大挑战是我们自己。去年年初的时候,金灿荣教授在一档节目中说道,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是内政治理能力的竞争。中国政府自不必说,原本长期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拜登上台以来,将外交事务全权放手给布林肯等人处理,自己专心美国内政,这说明中美双方晓事的人不约而同都采取了同样的思路。


在今天,知己知彼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然而我们对美国的认识是准确的吗?我们对美国的认识能保持一直准确吗?不仰视,不俯视,不下跪,不狗血——既然要平视,那怎么平视?


正确认识美国以及美国人眼中的美国,是前提。


4月28日,拜登上任一百天以来,首次在国会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吹嘘了自己的功绩,也承认了美国面临的危机,其中包含若干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到底怎么样?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场演讲是我们“平视美国”的一个契机,今天我想带大家梳理一下拜登眼中的美国,从这我们大概能窥见未来四年美国的行动方向,规划自己的前进路线。



这篇演讲颇长,可以说的颇多,篇幅原因,我准备分两次写完,今天发(上),过两天写完发(下)。


从大的方向上,拜登主要谈了新冠疫情、公共卫生、外交、能源和气候变迁、经济、政治分歧、加税、种族和枪支泛滥等议题。一上来,他首先定性美国正处于“非常时期(extraordinary times)”——百年来最大的疫情、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他要谈“危机和机遇(crisis and opportunity)”,要谈怎么“为美国赢得未来(winning the future for Americans)”。他强调,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重新行动了起来(on the move again)”。


拜登首先进入的是可以自我吹嘘的抗疫议题。他曾承诺上台一百天,注射2亿支(上台前承诺1亿支,3月改为2亿支)疫苗, 他说现在一百天里可以完成2亿2千支疫苗。说到这里他不忘讽刺一把川普,说自己刚就职时,全美不足1%的老人打了疫苗,如今70%以上的老人都接受了注射。



拜登第二个自我吹嘘的话题是发钱。他说数百万美国人在忍饥挨饿(millions of Americans facing hunger),缺乏食物,缺乏营养,他的“美国拯救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给陷入困顿的美国人送去了食物、营养、医保、钱和工作。他声称美国“正走在将贫困儿童人口减低一半的道路上(on track to cut child poverty in America in half)”。


有一点可以注意的是拜登这里也提到了美国的无家可归者,之前在讲述今日美国“背叛”了建国理想的《美国,一个失败的国度》里,我介绍过《纽约客》去年五月的调查文章。每500名美国人里,就有一名无家可归者。与我们想象中很不一样,许多美国流浪汉,白天是教师、护士等白领,他们晚上睡帐篷,只是因为“突然有一天,发现房屋租金涨得自己再也承受不住”,“坐在电脑屏幕前,再也找不到一间能付得起租金的公寓”。拜登说要给流浪汉“提供工作”,但似乎不少流浪汉本身就是有工作的。这个问题不是提供工作机会就能解决的。



这只是我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在“振奋人心的演讲”指明了“振奋人心的前景”之后,拜登开始讲美国经济。他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说美国2021年的GDP增长幅度将达到6%,“这是四十年来我们最快的年度增长(the fastest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country in four decades)。”


然后他提到了中国,“为赢得21世纪,我们与中国及其他国家正在竞争(We are in competition with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win the 21st century)。”这是他第一次提到中国,之后他还将几次提到中国。


第一次提到与中国的竞争,他顺势提及美国要重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到“基础建设领域的公共投资曾经改造了美国(public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has transformed America)”,洲际公路、公立学校和大学、探月工程等科技项目都是当时造福美国社会的大工程,因此,拜登隆重推出了他的“美国工作计划(American Jobs Plan)”,他称之为“二战以来美国最大的就业计划”。


拜登要造桥、修路、建地铁。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有超过一千万家庭、超过40万间学校和儿童抚育中心日常喝的是含铅水,他决心要让美国儿童喝上干净的水。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困住美国基础建设投资的一直不是决心,而是单价和效率。有不少人对比过美国和中国造一座桥的成本(我想到的最近的例子是台湾外交官介文汲上周在《寰宇全世界》里的评论):一般来说,美国花两倍的钱和五倍的时间,差不多能和中国造出一座质量相当的桥。


要知道,拜登提到的美国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的年代,是一百多年前的镀金年代,那个年代的美国工人确实吃苦耐劳,当然,这里面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不少工人还不被算作是白人甚至本身不是美国人,享受不到多少权利(《在美国,谁算白人?》)。今天,过了几十年舒服日子的美国工人还能不能胜任一场创业风格的建设奇迹,是很让人怀疑的。


美国普通人的日子过舒服,是在镀金时代之后,推荐一本书《应许之地1929-1968:中产阶级的崛起如何改造了美国(Promised Land: How the Rise of the Middle Class Transformed America, 1929-1968)》。


拜登当然没有谈我提的问题,他高调宣布了自己创造就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之后,宣称气候变化和美国人医保条件的改善,都将与就业相关。在他宣称美国可以占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时候,他第二次提到了中国——“没有理由认为,风力涡轮机的桨叶只能在北京生产,而不是匹茨堡,没有理由。(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e blades for wind turbines can't be built in Pittsburgh instead of Beijing. No reason.)”


匹茨堡位于美国“铁锈带”,是衰落的前工业中心,拜登这里的意思是要重振美国制造业。



他话里有一处遮遮掩掩的地方,中国新能源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新疆。前一阵子美国在新疆棉花和西红柿上做手脚,后来有人发现新疆的新能源产业也很发达,有好事的记者就去问布林肯,美国要制裁新疆新能源产业吗?布林肯支吾半晌,然后说,我们也要发展的。


以前大家都唱《达坂城的姑娘》,以后可以唱“达坂城的风力发电站”。


上面是一个小插曲,讲完还是回到拜登的演讲上来。拜登发出了要让“美国工人领导世界”——他举的例子是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口号。看着拜登这话,我想到的是拿着政策优惠在上海设厂但零部件被要求采用国产配件的特斯拉,不知道马斯克听到拜登这句话会作何感想。



在宣布庞大的基础设施计划的最后,拜登着重强调,90%的相关岗位不要求大学本科学历,75%的相关岗位不要求副学士学位(associate's degree,大致可理解为大专)。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奥巴马第一次国会演讲上,曾宣布2020年美国要培养世界上最多的大学毕业生,这个豪言壮语今年初已被证实未能实现。现在拜登特意强调学历要求不高,联系到12年前奥巴马的演讲,似乎是对现实做出了妥协。


拜登谨慎地提出了他重塑中产阶级的计划。他明确指出“不是华尔街建立了这个国家,而是中产阶级建立了这个国家,而工会建立了中产阶级”。他再次呼吁民主共和两党在最低工资法案等问题上团结——换句话说,之前一直不团结,之前的呼吁也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现在美国想要获得两党一致,只有反中议题,所以拜登第三次提到中国,他说在科技发展上美国已经落后(We are falling behind the competitio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过去美国把2%的GDP投入科技研发,如今不到1%。他警告道,“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在快速逼近(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closing in fast)。”



下一个话题是公共卫生。拜登的总体意见是鼓励对其投资。之后他第四次提到中国,说自己要带领美国人赢得未来的竞争,他需要推行“一代人一次的投资(once-in-a-generation investment)”,接着他介绍起他的“美国家庭计划(American Families Plan)”。


主要是公共教育,拜登说他怀疑12年义务教育对美国已经不够了,要再加两年对学龄前儿童的义务教育。他说有专家研究成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提前接受教育,将来更有可能拿到高中和大学学位。拜登还说他要增加助学金奖学金的数额。第一夫人吉尔·拜登是社区大学的教授,拜登说吉尔将领导这一改革。



增加学龄前义务教育、增加助学金奖学金,这笔钱从哪里来呢?拜登要向有钱人征税。征税的问题我们稍后专门说,先分析一下拜登公共教育的观点。


我是很关注公共教育的,这里我很不理解拜登这里的思路,感觉他文不对题。美国公共教育的失败已经不是一个遮遮掩掩的话题,许多人研究它。就我接触到的材料,对其最大的批评大概来自两点。


第一是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的决然分野,讲快乐教育的公立教育并不传授多少知识,而穷人家的小孩又无钱上补习班(中产阶级的崩塌在美国也不是一个遮遮掩掩的话题,也就是说越来越多普通人家的小孩接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这种情形造成的后果就是阶级属性在教育阶段就固化了。


今年4月号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登载了美国左翼记者Caitlin Flanagan的文章《私立学校是不能原谅的:在美国富人子弟与穷人子弟所受教育的鸿沟大得惊人(Private Schools Are Indefensible: The Gulf Between How Rich Kids and Poor Kids Are Educated In America Is Obscene)》。她用的obscene除了“大得惊人”这个意思,还有“下流”之意,可谓一语双关。


最近在读一篇超长的文章是谁夺走了美国人的数学能力?美国百年数学战争演义》,作者是一位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美籍华人,她研究了美国数学家和教育家之间长达百年的争斗,讲述了美国公立教育是如何被不懂数学的“数学教育博士”把持,一步步“摧毁”美国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我的最主要的读后感是,数学教育简直是一种贵族教育。


CF先作为前私立学校的老师,讲述了富人子弟对自己分数不满意,家长第一时间到学校给老师施压的故事,接着讲述了自己作为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感受到的“私立学校的上帝是钱(The god of private school is money)”的故事。她用美国精英大学的录取统计数字告诉读者,为什么在美国,“穷人家的孩子在上失败的学校(many poor kids attend failing school)”。她还提供了其他感性的对比,比如几乎每一所私立学校都配有保安,而每一所公立学校都配有警察,各种意味,不言自明。


CF的文章发出来不久,5月3日,右翼杂志《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上就刊发了田纳西州特里夫卡撒勒大学(Trevecca Nazarene University)英语教师Graham Hillard的批判文章《私立学校不会拯救我们,但是家长的戒备可以(Private Schools Will Not Save Us, But Parental Vigilance Might)》。


GH的大意是,是的,私立学校有这个那个问题,但是公立学校问题更多,最主要的就是左翼分子过早地在公立学校里给孩子灌输关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阴暗面的认识。GH举了三篇课文为例子,指责左翼在公立学校给孩子们洗脑,居然让孩子们知道美国存在种族不平等。GH的目的在于,他要说公立学校已经如此堕落,家长们当然要负好责任,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


细想想,GH反驳CF,谈的却好像并不是一回事。再细想想,他们谈的好像又是一回事。



这是美国公共教育的第一个问题,比较复杂抽象,第二个问题就好理解得多,在美国上大学太贵了。两个月前,沉重的大学贷款一度成为霸占美国各大媒体版面的话题。美国大学生学费有多贵、学贷有多沉重呢?举一个例子,奥巴马用了21年才还完学生贷款。


前年智利暴动,事后分析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沉重的学贷让年轻人感到对生活失去希望,引发严重社会矛盾。如果我们在百度里搜一搜“智利学生贷款”,却能找到七八年前一些学者鼓吹智利学贷制度优秀的论文。从智利到美国,沉重学费以及学贷都引发了剧烈的社会波动,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这些年,我们却看到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声情并茂地鼓吹提高大学学费,说这样可以为穷人家的孩子设立更多的奖学金。每次听到这样的奇谈怪论,我都想请他们先去南美洲,先把之前宣扬同样观点的美国、智利的社会问题处理处理,处理好了,再来给中国上课不迟。他们这样的大能,留在中国,真是屈才了。


我很认同的一种观点,对之前某些人提高学费的另一种反驳。


写到这里,差不多介绍完拜登演讲的一半,从抗疫情到公共教育,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重振中产阶级,从医保到新能源,从自吹自擂到对川普明嘲暗讽,信息量还是很大的。不能说拜登认识到的美国体制问题不准,但跟世界上所有政治人物的演讲一样,拜登用了许多修辞术(rhetoric),我看到不止一家媒体在评论时用到这个词。可能不少观察者跟我一样,多多少少感到拜登演讲中有些话语避重就轻,有些计划没有对症下药。


前半段最重要的几个议题,无一例外都需要两党的精诚合作,然而目前这样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难以展开。美国的政治与社会仍然受极端思想影响,在FOX频道的转播留言区里,对拜登的冷嘲热讽长篇累牍。演讲之后,川普接受采访,抨击拜登“破坏美国”,并且透露现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可能会成为他2024年的竞选搭档——拜登在演讲里diss川普,川普还以颜色,非常公平。



拜登前半段的演讲里,还有一个让人不解的地方,看上去他要在不少新领域投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印了那么多纸钞之后,美国现在也意识到不能再无止境地印下去了。拜登隐隐约约提到要向富人课税,下半段演讲中,加税是意料之中的重磅话题。可是我听下来,拜登想要切的是美国富人的大蛋糕,但这一刀切不切得下去,还犹未可知。对此有关的评论也非常多,具体我会在(下)中再介绍。


(未完待续)


— END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