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鹏颖、李雨珊 | 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逻辑

田鹏颖、李雨珊 思想田野 2022-04-13

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逻辑


田鹏颖 李雨珊


《沈阳日报》2021年01月21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既为中国现代化标注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擘画了时代蓝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具有深刻而生动的实践逻辑。

全面绿色转型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制度。所有这些,极大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到实践的转化、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这几年,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获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速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到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已超额圆满完成。

全面绿色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新境界,正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孕育了“全面绿色转型”。

全面绿色转型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理论和实践证明,全面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形态、基础特征和基本前提。只有顺应发展阶段,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发展矛盾,才能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全面绿色转型是加快转变绿色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资源分配效率的基本前提。只有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推进绿色生产力发展、促进绿色生产方式转化,才能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绿色转型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果说新发展格局是未雨绸缪的“先手棋”、开放共赢的“双循环”、健康繁荣的“大市场”,那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就是合乎规律的战略转向。

当前,我国生态格局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没有缓解、生态系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资源能源过度开发消耗等问题依然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需要把绿色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在开新局的过程中把握好生态全局,以生态格局奠定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以绿色促创新、以绿色管协调、以绿色谋开放、以绿色创共享,使得新发展格局在形态上成型、功能上成熟、运行上成势。

全面绿色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求,是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运用中生成和发展,必将引领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陈铁迪

推送制作:卞有为

图片编辑:陈祎玮

文字编辑:雷红玉、张蕊

审核:米亚楠、卞有为



往期回顾

田鹏颖 | 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

田鹏颖 |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坚持系统观念”

田鹏颖 |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

田鹏颖 | 敢为砥柱立中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