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ChatGPT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求是读书会 浙大译学馆 2023-12-16




       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下午,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何文忠老师为翻译专业“求是读书会”带来了一场题为“ChatGPT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卢巧丹老师主持,吸引了广大师生以及校友参加。

       讲座开始时,何老师通过几段视频启发同学们在对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不能只关注文本的生成,还需要关注图像与视频的生成,并提到了自己的一个担忧——未来信息可能更加真假难辨,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了。何老师认为,现阶段,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派乐观地认为机器永远只会是机器,永远是人类的工具;而另一派则悲观地认为机器有朝一日可能会发展出其自身的“意识”,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但是,目前人们对“意识”和“理解”的哲学探讨却还不够充分。比如,一般认为,机器并不“理解”人类语言,而只是基于概率在进行预测,那么机器为何能够做出符合人类预期的回答?也许人类的所谓理解也没有那么神秘。人工智能是人类制造的工具,但“理解”本身是否只为人类所独有?人工智能是否也有“理解”能力?跟人类的理解有何异同?对于这个问题,知识界还要深入思考。唯有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在AI时代为“理解”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何老师表示,面对看似“无所不能”的ChatGPT,自己一方面感到惊奇、震惊,但另一方面也感到“恐惧”。何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hatGPT将会与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强大的智能化表现将极有可能使其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唯一入口”。同时,何老师也认为ChatGPT不会是一个终点,AI替代人类各种工作的趋势还将持续扩大,文本处理只是一道“开胃菜”。将ChatGPT视为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严重低估了其能力,它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将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处理英文信息方面比处理中文信息要更加迅速且准确,其更为优秀的外语水平可以更好地协助我们工作。外语人其实可以将其视作一个机遇,更高的外语水平可以让ChatGPT发挥出更大效能。ChatGPT确实会替代许多的人类工作,但是,由于许多职业“容错率”较小,目前ChatGPT还难以完全取代一个职业,如患者就不可能完全按照它给出的治疗方案去治疗,而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做最后的决定。因此,在这样一个窗口期,如何运用AI赋能去解决痛点,让译者专注于翻译本身才是我们所要去思考的核心问题。许多人强调ChatGPT的译文没有达到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水平,而对其持负面态度,这是不对的。如果ChatGPT干什么都达到了各行业顶尖人员的水平,那么我们现在的讨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随后,何老师着重探讨了ChatGPT赋能翻译实践的问题。他指出,就文本与语言的质量而言,尽管它所生成的译文比绝大多数初级以及许多中级人类译员的都要出色,但它在翻译时仍然无法处理一些深层次的语言和文化问题,没办法直接交付。从这个问题出发,何老师对ChatGPT如何在文本分析、机器翻译、术语处理、信息挖掘、风格训练及译文修改等对人类译者产生帮助的翻译实践环节进行了详细讲解与展示。比如在翻译自己不太熟悉的区块链与加密货币的图书时,译者完全可以直接向ChatGPT进行提问,让它提供相应的双语对照术语,再利用Google+ChatGPT Extension或者New Bing进行核查,即可保证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他指出,ChatGPT对翻译技术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颠覆,许多软件不需要了,剩下的也必须融入ChatGPT,否则就会被淘汰。ChatGPT也可以弥补人类翻译能力诸多方面的“先天”不足。然而,它对使用者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极高。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答案,必须首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他鼓励同学通过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助力自己的学习与科研,提高工作效率。

       何老师以视频翻译与口译为例指出,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帮助译员提高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但也会给处于“转型期”的译员造成不小的困扰。这是因为在这段时期内,口译员需要摆脱其原有的工作及思维模式,接受技术工具的辅助,人机之间的磨合对于大多数译员来说将可能会是一个较为痛苦的过程。此外,即便将来某一天ChatGPT的翻译能力能够超越中国的顶尖译员,但是由于人类对翻译产品的期待与要求有所不同,社会对高水平的人工翻译仍然会有很大的需求,因为这些场合还是需要人类把关。再者,ChatGPT目前还无法在翻译中识别出原文中的一些错误,对同一篇文章的多次翻译也不一定能如人工一般渐次进步,因此,何老师鼓励同学们在使用ChatGPT时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在AI给出答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何老师还指出ChatGPT带来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诸如隐私与数据安全、失业潮、语言霸权、信息伪造、教育体系颠覆、版权体系崩塌以及被AI取代所产生的压迫感与虚无感以及涉及到语言服务技术伦理的各种问题。何老师还提醒我们要警惕它对翻译与语言服务行业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如意识形态与立场。不可否认,ChatGPT挤压了译员的空间,带来了技术焦虑,削弱了传统翻译的乐趣,也在无形之中消解了翻译的成就感、满足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大了译者工作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公众对翻译工作的轻视。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何老师强调要做好以下几点应对:一、人机协同各取所长;二、可以将工作外包,但不能将思想“外包”,做人工智能的主人,而不是被它主宰;三、信息、术语要反复查核,不能完全信赖ChatGPT;四、努力学好翻译技能,让自己的翻译水平处于“金字塔”顶部;五、综合运用AI工具。何老师特别强调,AI取代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工。在未来,批判性思维能力、洞察力以及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个人财富。他鼓励同学磨练自己与AI共事的能力,做不会被AI取代的人。

       讲座结束后,何老师与在场师生就翻译项目流程、翻译技术方面的教材编写、技术革新对翻译研究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卢巧丹老师总结道,何老师的讲座基于他过去四个多月来对ChatGPT的思考和实践,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发人深思。面对AI技术,我们应该练好内功,拥抱AI技术,学会“与狼共舞”。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ChatGPT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如何让AI技术赋能翻译实践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影响也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文字:陈文涛

图片:燕俊昊

审核:杜磊、高睿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