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政研究》张宽等 | 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如愿以偿还是事与愿违?

张 宽 黄凌云 财政研究 2023-08-28


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

如愿以偿还是事与愿违?


张 宽   黄凌云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传统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压力,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市场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事实特征。地方政府作为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主体,其行为对区域创新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理论层面上政府财政支持对科技创新活动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影响,那么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正面效应还是负面影响占据主导作用,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政府创新偏好是“如愿以偿”还是“事与愿违”?本文在详细阐述和归纳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可能影响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系列待检验假说,并利用2005—2015年中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结构)反映的政府创新偏好是增强区域(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强化政府创新偏好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应因城市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城市整体创新水平而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和制度环境状况等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强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以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同时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支出结构双重视角构建政府创新偏好指标,将政府创新偏好纳入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之中,为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视角理解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区域创新能力更加侧重于反映地区知识创新活动对经济社会系统的贡献能力,因此本文使用包含专利价值信息的城市创新指数来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第三,本文构建了一个因果识别分析框架,着重探讨了反向因果、遗漏变量、不可观测因素引起的模型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不考虑内生性问题会低估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本文还从城市规模、地理区域、创新能力水平视角讨论了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影响,并验证了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和制度环境状况在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中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情境下政府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原因。

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改变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的“重基建轻创新”财政预算体制,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不断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其次,地方政府应该以创新“质量”为导向,高质量的创新活动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经典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创新活动前期面临的巨大风险与不确定性将私人资本基本排除在外,来自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投入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强力“补丁”。再次,地方政府在提升创新偏好时,除了考虑自身财政资源外,还需要将城市规模特质、地理区位优势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纳入考量范畴。最后,鉴于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和制度环境状况是约束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应的显著因素,地方政府在塑造区域创新能力过程中应该致力于破除这些外部因素的制约。




论文框架概览
点击看大图





作者简介:


张  宽,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

黄凌云,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20年第4期


----------






往期推荐

·卞元超等:财政科技支出竞争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提升?

·关成华等:财政政策工具与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

·韩凤芹:生产性社会投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

策划:邢    丽      

采编:于婧华     周广帅(实习)

(封面图片来源:https://www.fotor.com.cn)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