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阳明的瑞金足迹

钟燕林 杨溢 当代江西 2024-05-12

王阳明在瑞金待的时间很短,但他心系百姓,平定寇乱、安定一方,传道授业、教化子民,将心学与社会治理、人才发展等方面深度融合,对当地的民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勤于政务、传播心学,为赣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关于王阳明在赣州、大余等地的史料记载较多,而他与瑞金的故事似乎鲜为人知。
明代,瑞金县为虔州府属地。据记载,正德十二年(1517)春,为剿灭长汀、漳州一带寇乱,巡抚南赣的左都御史王阳明督师起兵进讨,途经瑞金,在此驻军一月余。
在瑞金期间,王阳明心系百姓,为民解忧,推行新法,强化治理,他在瑞金学宫进行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阳明像。

平定寇乱 为民解忧
虔南地处蛮夷之地,正德年间,经常有山寇扰攘。王阳明在虔南任职期间,经常要带兵进剿寇乱,常年奔波于各地,戎马倥偬,但他总是利用空暇时间,四处讲学,传播心学思想。
正德十二年(1517)春,为剿灭长汀、漳州一带寇乱,巡抚南赣的左都御史王阳明督师起兵进讨,途经瑞金。寇乱平叛后,王阳明率领部队凯旋归来,再次经过瑞金,恰逢瑞金等地久旱无雨,庄稼面临绝收。
出于为民之心,他按照当时的求雨习俗,向东山祷祀,不久后大雨滂沱,旱情得以缓解,王阳明此前压抑的心情得以舒缓,于是题诗一首,名为《驻节瑞金作》:积雨雩都道,朝来喜暂晴。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野屋多移窜,穷苗尚阻兵。趋迎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在诗中,没有王阳明平寇的狠辣形象,更没有镇压暴民的无情铁血,展现的是他博大的仁者胸怀和为国为民的忧思。随行人员程嗣功、范辂受王阳明的影响,也分别作了一首和诗。
程嗣功诗云:春来常苦雨,喜见浃旬晴。陌柳迎征盖,山花映去旌。逢人勤问俗,到处说休兵。远忆绥柔者,私心切景行。
范辂诗云:山光摇野色,溪水漾新晴。路险需舟楫,风清引旆族。丹心知报国,白面愧谈兵。明日漳南道,何如称此行。这两首诗也是对王阳明此番平寇后心情舒畅的真实写照。

瑞金学宫图。
执经问学 传播思想
王阳明在瑞金期间,非常关心当地教学教育发展情况,他先后来到瑞金学宫、罗峰书院、乡私塾等处视察时,召集瑞金的儒学生,在瑞金学宫讲学数日,亲自执经问学,娓娓开导,传播其心学思想。
旧时,瑞金人受农本思想和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普遍“以农为本”,较为保守。明正德十二年(1517),王阳明在瑞金讲学一个月,在学子当中大量灌输心学思想,这种思想逐步成为瑞金明代以后的主导思想,心学中“崇尚自然,知行合一”的治学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使瑞金民众变得更加勤学务实,更加开明开放,更具有超越精神,转变了“学而优则仕,货卖帝王家”的思想。
从《瑞金县志》记载的明代以后历史人物中可以看出,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人往往不是有较高功名的人。
如清代江右诗人代表杨枝远,他仅是拔贡(即拔贡生),但诗词格调高雅、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刊刻自己的诗文千余首,深受人们喜爱,被雍正皇帝诏誉为“国士无双”,被时人誉为清代“李白”。
杨以任,他平生重气节而薄虚誉,尤重“以性命为功名,以道德为事业。”其才名卓誉,为当时学界名公大家所称赞,与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并称为“江西五大家”。
赣南理学代表人物罗有高,他相信天命论,其理论为人的才能不在于天赋,关键在于学。其作品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散文博采众家、由博返约、独树一帜,其论说精微独到、命题颇新,其记叙流畅清新、又多奇倔之笔。
还有民国维新思想家陈炽,为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留心天下利弊,深究富强要策,曾不辞劳苦,遍历沿海诸要埠,亲历香港、澳门诸繁区,考察其政治、经济诸形势;又博览群书,较古今得失,广泛结交通晓洋务者、外交使节,综合心得,于1894年撰集成书,题为《庸书》。
《庸书》内外百篇,涉及面广,内容极为丰富,文中针砭时势,全面阐述其治内攘外、挽救危亡的主张,并提出“救亡图存”思想(既要抵制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同时在教育、商务、法律、农政、边防、医学诸方面皆有独到的论述。该书的主题是:中国必须改革,必须变通。这种“开明开放”的思想,逐渐在县民中传播扩散,对瑞金后世影响颇深。
因王阳明对瑞金学子的重要影响,嘉靖十七年(1538),瑞金知县王釴将旧时学宫故址创为书院,以此为先生讲学之地,并将王阳明的塑像立于院中。

王阳明先生文集。

推行新法 强化治理
瑞金地处广东、福建之咽喉,流民、盗匪猖獗,时常侵扰乡民,百姓苦不堪言。了解此情况后,王阳明责令瑞金知县率先推行十家牌法,强化社会治理。
十家牌法后来称保甲法,令十家为一甲,每家置小牌,上写本户籍贯、人丁数目、有无寄住暂住之人,置于门首,以凭查验。每甲另置一大牌,开列各户姓名,背面写“告谕”,每日轮一家沿门讲说,并审查各家动静。若发现生人或踪迹可疑者以及违犯告谕不听劝诫者、即行报官究治。若有隐匿,十家连坐。
“告谕”共有五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小心以奉官法,勤俭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甲内凡有盗贼水火,俱要齐心合力应援,坐视不赴者告官惩治;平日习为奸盗赌博,俱要投报,许其改恶自新、若遇警窃,即于此辈中查考;婚丧礼仪俱要俭朴,若奢靡而不听劝,报官究罚;斗讼等事,俱要和解,若恃强凌弱及诬告他人,同甲不报者连坐以罪。
瑞金实施十家牌法不久,就化解了乡民为盗的社会因素,成为崭新的社会治安管理方式,一时间,瑞金全境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社会治安趋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瑞金罗汉岩景区。
陈石留踪 世代流传
相传王阳明驻瑞金期间,曾与部下来到瑞金城东的壬田罗汉岩,寻访故友。
罗汉岩是瑞金的名山,据《瑞金县志》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僧人“就岩为屋,岩于是著焉”。罗汉岩又名陈石山,相传南北陈武帝(陈霸先)曾率兵驻扎于此,凭借地势险要,以少胜多打败敌人,后人便将此山唤做“陈石山”。
传说神通广大的伏虎禅师在此经过,发现此地为绝妙的道家清修之地,遂在筑舍布道,掘地得十八石罗汉,人们便将山岩的名称换做“罗汉岩”。由于罗汉岩集陈石山风光之大成,久而久之罗汉岩就成了陈石山的代名词。

正因为有了王阳明的到访,此山更是声名远扬。在现今罗汉岩景区的碑刻和解说词中,有这样一首诗:

古来绵江八大景,名扬四海传九州。

最是陈石山水色,观后胸中黄山无。
王阳明在瑞金待的时间很短,但他心系百姓,平定寇乱、安定一方,传道授业、教化子民,将心学与社会治理、人才发展等方面深度融合,对当地的民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
一杯“女人茶”能解百姓忧
党纪“日用而不觉”的三重进路
内陆小城“鳗”游世界
解锁桃源梯田的振兴密码

且说“白鹭”上青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