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镜片如何做出亿元大产业

陈建红 当代江西 2024-05-12

余江人“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这句顺口溜反映了余江眼镜的过往传奇,也饱含着无数从业者的奋斗汗水。


“哪里有眼镜店,哪里就有鹰潭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敢闯敢干的余江人纷纷远赴他乡经销眼镜,在国内外创造传奇。

如今,“眼镜之乡”鹰潭余江区已是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在全国眼镜产业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余江眼镜为何能在全国“破圈”?这小小的眼镜又是如何做出亿元大产业的?

在世界眼镜博物馆内,陈列的雕像还原了200多年前余江眼镜人的情景。作者供图

求新求变 重踏前辈眼镜之路

寻根溯源,余江眼镜的故事要从清朝嘉庆元年(1801)讲起。

当时,浙江湖州一个小伙子赵赫磊漂泊四方,学了一门打铜焊锡的铜匠手艺,除此之外还会制作、修理和售卖眼镜。他天资聪颖,手艺学得很精,加上勤劳守信,又善于招揽客人,生意十分红火。

赵师傅20多岁离开浙江老家,挑着眼镜担一路谋生,来到江西余江地界。偶然路过中童镇鸭塘周村时,他邂逅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

就是这惊鸿一瞥,赵赫磊成为周村女婿,从此在余江扎下了根。

道光十四年(1834),赵赫磊挑着一个专用的眼镜箱子,带着一批鹰潭眼镜人在鸭塘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眼镜行业组织——眼镜帮会,就是现代眼镜商会的前身。

余江人“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这句顺口溜反映了余江眼镜的过往传奇,也饱含着无数从业者的奋斗汗水。

在计划经济时代,眼镜产业陷入沉寂。但沉寂中同时也积蓄着复兴的力量。

为谋求生计,余江区中童镇人重新捡起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眼镜行业,拉开了中童眼镜复兴的序幕。

1976年,余江中童公社成立了由48人组成的“中童公社眼镜服务组” ,正是这48人重踏中童前辈销售眼镜之路,奠定了鹰潭眼镜市场跻身我国五大眼镜市场的基础。

渐渐地,中童镇形成了“村村有眼镜销售大户,户户有眼镜销售能人”的局面,如在全国拥有300余家门店的广州百事通集团董事长杨华太;

国内隐形眼镜最大的批发商江苏亨得利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光美;

国内最大眼视光设备龙头企业——上海雄博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永进;

销售额在云南省零售业中居首位、旗下拥有近60家直营店的云南大全眼镜周全……

据不完全统计,余江籍在外从事眼镜相关行业的人员达5.7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以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贸易网点有300多个,在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对外出口、提高余江知名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余江眼镜园企业生产车间。作者供图

攻坚克难 产业链渐趋完善

一直到2000年左右,余江还只是一个眼镜销售之乡,因为余江本土并不生产眼镜,所卖的眼镜都是余江人从温州、广州等地进货,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如何把眼镜销售业绩优势转化为眼镜制造优势,余江人开始探索。

“工业强省,是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制造业,推动眼镜产业链价值跃升是余江历任党委、政府班子的工作重点。”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旭辉说。

进入20世纪后,余江区大力发展眼镜制造业,在中童镇建设规划了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2002年建成第一期6.5平方公里的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至今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二十多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眼镜制造企业的入驻,余江走上了从单纯卖眼镜到制造、销售眼镜同步发展的轨道。

“为补齐眼镜产业链,政府攻坚克难,紧紧围绕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的眼镜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成效显著。”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江柏胜介绍。

香港上市公司雅视集团、眼镜原材料生产龙头企业亨得利、国内老视镜领军品牌“夕阳红”等纷纷落户余江。

鹰潭万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落户产业园,是“夕阳红”在余江投资兴建的一家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物流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老视镜生产、销售企业,每年生产眼镜250万副,在全国有1.5万多个柜台。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操作着半自动激光焊接生产设备,一眨眼的工夫,一副眼镜的六个焊接点位就完成焊接。

该公司总经理叶建军介绍,“当初选择到鹰潭余江投资,就是看中这里有遍布全国及海外的庞大销售队伍,同时具备交通便利、企业用工成本低等优势”。

二十多年来,余江眼镜制造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迅速集聚。

最初,产业园只有十几家眼镜制造企业,且大多数生产低端产品或者只做眼镜的装配。

如今,园区内已有眼镜生产企业260余家,其中有生产成品眼镜企业69家、生产眼镜配件的企业36家、生产镜片的企业8家、眼镜电镀企业14家、配套小微企业100余家,产业工人1.6万人,产品远销欧美等地。

鹰潭万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认真操作激光焊接生产设备。作者供图

政企联合 向百亿级产业冲刺

在余江眼镜园核心区域,一栋高楼恢宏且时尚,“世界眼镜博物馆”几个大字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这是全国第一家介绍眼镜发展历史的博物馆。

旁边,台湾美食一条街、眼镜文化主题公园、鹰西雕塑公园、眼镜制造体验地等景观与世界眼镜博物馆融为一体,构成集文化体验地、娱乐休闲区、景观观赏点、眼镜生产线展示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养生地。

在博物馆内,2023年新上线的AR导览项目让游客耳目一新。

“戴了智慧AR眼镜参观世界眼镜博物馆,感觉到身临其境,比听讲解感触更深。进来后,有达·芬奇与我们对话,宋应星告诉我们《天工开物》是怎样的,还有古代的集市让我们有不同感受,好像穿越到不同时代。”在穿越古今的“时空隧道”前,两位游客体验完AR眼镜后情不自禁地说。

全国第一家介绍眼镜发展历史的博物馆——世界眼镜博物馆。作者供图

同样,这股智慧潮流也渗透在多家眼镜企业的生产车间。

走进鹰潭晶威眼镜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在流水线前专心加工镜框,锣切、冲压、电焊、打磨、清洗,一道道生产工序相互衔接,一副副眼镜产品从概念到落地。

“眼镜制造正在向智能化转变,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40名工人可以干以前200人的活。”该公司负责人谢琼感慨道。

在制造方式智能化的同时,产品研发也日益精进,该企业目前已经拥有独特技术,生产出的镜框保证多年不变形。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余江眼镜园区内目前有14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从2016年开始,余江眼镜外贸出口就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23年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

如今,不少企业都开辟了智能眼镜的组装生产线,不断创新研发各种新款式、新概念眼镜。

“几代人怀揣着两百多年来共同的‘眼镜梦’,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余江这个‘眼镜王国’,我们通过政企联合一起将产业做大做强,冲刺百亿级产业。”黄旭辉说。

余江眼镜产业的强势崛起,改写了全国眼镜产业的版图,余江已成为比肩广东深圳、浙江温州、江苏丹阳、福建厦门的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百年眼镜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游客体验AR眼镜带来的全新感受。作者供图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为何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
高校课堂缘何成为赣剧“秀场”
从“野果避难所”到“生态科普新地标”
在幸福村里守护幸福
露营经济何以“步步为营”

被误读的杨万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