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评介

乔松林 岳麓书社 2024-05-24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编者按

本文为《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岳麓书社出版)书评,刊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2期,作者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乔松林。


军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军事思想也应该成为历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军事思想,用中国传统的概念来表述,就是兵学。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七卷本《中国兵学通史》(岳麓书社,2022年)就是新时期对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的系统性梳理与研究。



其中《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由黄朴民教授撰写,该书对秦汉时期的兵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

岳麓书社出版


秦汉时期是中国兵学思想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兵书不多,兵学思想的原创性也远不及先秦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大量战争实践丰富了兵学理论。正是基于这个历史现实,黄著对该卷内容作了以下安排:首先,介绍这个时期兵学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物质基础,即“大一统”理念是秦汉兵学建构的文化基石,钢铁兵器的普遍使用、军事工程的修建、军事交通网的形成、武库的大量设置等因素是兵学发展的物质动因。其次,探讨政治制度对兵学的影响,即军队和国防建设、移民实边和军事屯田、兵役制度、地方政权等对兵学发展的意义。再次,考察兵学文献的系统整理及兵学主题的转换,重点讨论了《黄石公三略》的兵学思想。接着,论述秦汉时期兵学的实用理性与学术建树,从史料中勾勒出秦汉诸子、帝王将相与谋士朝臣的兵学思想。最后,对秦汉时期的统一战略及该时期的重大战役所反映的兵学成就进行了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目录


总体而言,该书有以下几个贡献。

首先,丰富了秦汉时期兵学的整体内容。与先秦时期相比,秦汉时期系统的兵书著述非常少,这就使得该时期的兵学显得相对单薄。面对这个问题,黄著将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乃至考古遗址整合起来,充分发掘史料的兵学价值。如对《吕氏春秋》《淮南子》《盐铁论》《潜夫论》等诸子文献兵学思想的论述,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大比例军用地图兵学价值的阐发(第38页),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体现的兵学观念的探讨(第142-144页)。不仅如此,黄著还从历史活动中发现思想。如从朝臣的对策中探讨兵学思想,对贾谊《治安策》,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疏》,来歙《平陇蜀策》等策论进行分析。再如对秦汉时期重大战役中所体现的兵学成就的解读,楚汉战争的战略方针、背水阵与韩信的用兵方略、平定七国之乱的战略决策、汉匈战争的战略指挥等案例,均被黄著纳入兵学的视角进行阐述。通过以上探讨,秦汉时期兵学思想的内容得到极大的充实,也证实了秦汉兵学表现形态的多样化。



其次,总结了秦汉时期兵学的发展规律。黄著指出,秦汉时期的兵学是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不断发展,历史实现空前大统一的时代产物(第61页)。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秦汉时期的兵学发展和特点尤为重要。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兵学理论的成熟,二者的共生与互动体现了经济因素的作用。汉代对兵书的整理与校定、分类与学术总结乃至兵学学习的普遍化,均体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代表最高政治理想和最大政治秩序的“大一统”理念。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兵学的主题也实现了转换,即逐渐趋向理论整合,并且高度重视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政策性研究。军事作为政治的延续,秦汉时期绝大多数的战争活动,其基本宗旨也是为了完成“一统”或维护“一统”。随之而生的兵学理论,其论述重心也是为了追求和维系这种政治与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因此,秦汉兵学的实践功能非常突出,兵学家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创造发明甚多,而较少作抽象的兵学原理演绎,因而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最后,重估了秦汉时期兵学的历史地位。针对秦汉时期兵学思想的原创性不如先秦时期这一情况,黄著一方面指出了秦汉兵学与先秦兵学之间的传承性与同一性(第7页),另一方面又对秦汉兵学独特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客观的评价。作者明确提出这一时期的兵学“前承先秦兵学的成就,下启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五代兵学的方向”,是“中国古代兵学嬗变演进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第1页)。具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兵学思想既实现了从“取天下”向“安天下”“治天下”的旨趣转变,也出现了学术兼容性增强的趋势(第79页)。前者表现在秦汉兵学“论政略重于论兵略,谈治军优于谈作战”(第81页),如《黄石公三略》既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政论书。后者的表现是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自然观念和政治伦理哲学渗透和规范兵学的理论构建与价值取向,使当时的兵学不再单纯以军事而言军事,更普遍的是将军事、政治、文化、经济融会在一起。



当然,该书仍有遗憾之处,最大的不足就是未采用可视化的图片,将军阵、兵器、战争地图等军事要素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尽管如此,《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系统梳理了秦汉时期兵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变迁,综合把握了兵学与政治文化、技术变革等诸多因素之间错综的联系,高度概括了秦汉兵学文化的时代特征,确是中国兵学史研究中难得的佳作。




 名  家  推  荐



《孙子兵法》无人不晓,中国兵学则少有人知。《中国兵学通史》全面梳理了中国古典兵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轨迹,深入总结了中国古典兵学的主要成就,系统阐释了中国古典兵学的重要价值,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  仲伟民教授


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历时七年终于完成,是中国史领域的最新力作之一,更是中国兵学史、中国军事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兵学史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这套书的出版,无疑将使中国兵学史的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西北大学宋辽金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  陈峰教授


《中国兵学通史》的出版是中国古典兵学研究里程碑式的重大成就。这部书将兵学置于中国传统军事学、军事文化的宏观背景下,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兵学的道与术、体与用、源与流,充分体现出作者鲜明的问题意识、自觉意识和以史为鉴的现实意识,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古典兵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总结,又是对兵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发展和积极探索,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资深研究员  吴如嵩将军

 

黄朴民先生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黄先生一直位居兵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其团队深得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思想精髓,首创“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兵学理论”的研究范式,彰显了新时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陈曦教授


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最近由岳麓书社隆重推出,这是值得庆贺的学术盛事。该书以“大断代史”为轴线划分为七卷,总计300余万言,是一部体大思精、新见迭出的学术经典。朴民教授致力于中国军事历史与古典兵学研究,成果厚重,得到了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该通史蕴含的若干新锐之说,代表着中国兵学研究的最新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孙家洲教授


该丛书体大思精,质量上乘,是中国古代兵学研究领域难得的创新之作,有望填补兵学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有力推动中国兵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弘扬中国传统兵学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新军事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蒋重跃教授


中国古典兵学研究领军人物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以“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兵学理论”为主线展开论述,考察中国传统兵学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揭示出历代军事思想的演变规律和终极动因,既加深了人们对其精华要义与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为今天的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提供借鉴的现实意义。《中国兵学通史》的出版,不仅是我国古典兵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这一专业领域最为新颖的标志性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宋杰教授


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煌煌300余万言,对各个历史时期兵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体系完备,脉络清晰,见解独到,多有创新,是当代中国军事史和兵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学术成果,相信此书的出版将对该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全根先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京东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 阳明心学的重要经典

喜报 | 岳麓书社6种图书入选“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岳麓书社《中华传统家训选读》入选2022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

书评 | 历史进程中的“湖南人的境界”

不拜神仙不拜佛,要拜就拜太史公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