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狐说鬼第一书,一经问世,就风靡天下

胡国浩 岳麓书社 2022-04-02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蒲松龄(1640—1715),清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淄川区)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故被称为聊斋先生。蒲松龄家在当地为世家大族,到他父亲蒲盘时,家道已经中落。蒲盘早年热衷科举,但屡试不第,为谋生计只得边做生意边读书学习。蒲盘娶有一妻两妾,但直到40多岁还未生子。于是他就放弃经商,改做慈善,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并修造寺庙、吃斋念佛。终于,在晚年时接连生下5个孩子,蒲松龄就是夫人所生的第二个孩子。


蒲松龄像


蒲松龄天资聪颖,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学习,在19岁时参加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考第一名进学,考中秀才。少年成名的蒲松龄意气风发,却没想到,此后屡试不中。迫于生计,只得南下,到宝应(今扬州宝应)知县孙蕙处做幕僚。这是蒲松龄第一次走出书斋,走出淄川,短暂的幕僚生涯(一年有余)大大丰富了他的见闻,使他对百姓疾苦、官场黑暗、风俗民情等都有一定了解,为此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回到家乡后,蒲松龄主要在同乡毕际家做私塾先生。毕家为书香世家,文化氛围浓厚,蒲松龄与毕家兄弟子侄多有诗文唱和,他们对《聊斋志异》的写作和完善提出了很多建议,甚至亲自参与写作。大约在30岁时,蒲松龄开始了《聊斋志异》的写作,经过10年艰辛,到40岁时,此书已经颇具规模,主要篇章大多也已完成。这10年岁月,既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他人生中十分艰辛的一段时期:科场接连失意,生活穷困,有时家里甚至揭不开锅。但幸而妻子刘氏非常贤惠,含辛茹苦照料家庭,生活才得以维继。


51岁时,蒲松龄乡试再次落第,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放弃科举,全身心投入《聊斋志异》的创作、修改当中。晚年,蒲松龄家境日渐丰裕,便修建了一座书斋,起初命名为“面壁居”,后改为“聊斋”,也就是本书名的由来。71岁时,蒲松龄结束了近40载的教书生涯,返回家安度晚年。此时早已灰心仕进的他,却迎来了迟到的荣光,多年的廪生终于熬成了贡生,并被授予“儒学训导”的虚衔。


平心而论,蒲松龄虽然是文章妙手,但之所以科举惨淡一生,跟他少年得志不无关联。尽管他文采纵横,但八股文有着极其严格的格式要求,稍有出格,即被淘汰。考秀才时,蒲松龄文笔奔放,不受拘束,本已是违规。但主考官施闰章爱才心切,不拘成法取他为第一名。受到鼓舞的蒲松龄可能真的以为自己的文风就是光明大道,所以才会有以后连续四次乡试落榜的惨痛经历。临终前两年,蒲松龄仍为自己没能登科而感到羞愧:“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子孙,亦孔之羞。”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故事,为何会屡屡出现在他的笔端。


蒲松龄自幼受父亲影响,对仙佛鬼怪等奇闻逸事格外感兴趣,特别喜欢听人讲鬼故事;长大后,又痴迷于民间传说的搜集与整理。蒲松龄把听来的故事记录下来,汇编成册;又和同道对其进行修改,或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这就造成了《聊斋志异》来源的多样性。


“半日闲”《聊斋志异》,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蒲松龄虽一辈子热心科举,但气质更偏向“文学青年”。他也有心以志怪小说为立言之业。早在汉代,小说就已是图书的一个重要门类。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或如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小说家所言虽然是道听途说,不怎么可信,但其中却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也有其价值。班固站在正统立场,对小说家“不屑”的态度,影响了中国文学界两千多年,直到近代才被摒弃。蒲松龄将自己的创作称为“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也就是说,虽然自己不成器,但希望读者不要因人废言,忽视其中所讲的道理。


蒲松龄出生的时候,父亲曾梦见一个和尚身着袈裟走入卧室。蒲盘醒来后,儿子恰好出生。蒲松龄认为自己生活清贫,门庭冷落,跟出家人生活一样萧条,故深信佛教因果轮回之说。《聊斋志异》一书,虽然故事庞杂多样,但“因果报应”思想却贯穿全书。以因果劝世,是该书一大特色,且深刻影响了清代志怪小说的写作。像众多怀才不遇的文人一样,蒲松龄一生积攒了太多的怨气,故需要借鬼魅狐妖、幽冥神怪来宣泄满腔孤愤。他借异史氏之口,把自己对人世的种种见解诉诸笔端,文笔纵横捭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郭沫若对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评价确为公允。


从文章写法看,《聊斋志异》主要以“情节离奇”和“细节描写”两方面取胜。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总能一波三折,让人猜不透结局;层层变化,愈写愈奇,让读者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与白话小说不同,《聊斋志异》纯为文言,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寥寥数语即勾勒清楚,没有一点多余之词。由于《聊斋志异》故事性强,文辞优美可观,甫一问世,就风靡天下,成为万口传诵的流行书。这也刺激了清代志怪小说的繁荣兴盛。



《聊斋志异》虽属晚出,但由于流传甚广,版本众多。其中抄本一系中,重要的有蒲松龄本人誊写本、乾隆十六年(1751)张希杰“铸雪斋抄本”以及山东淄博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山东博物馆藏711号抄本。刊本系列中,众版本多以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多种《聊斋志异》的整理本问世,其中以任笃行先生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所参阅版本更为详尽,校订更为精审。故此次出版的底本,主要以此书为参考,同时兼采当下通行本之长,努力推出一良善版本。


由于《聊斋志异》全书体量庞大,所以各种选本应运而生。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展示原书的精华,对选编者是个不小的考验。本书在选择篇目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着重选择故事性、文学性较强的篇目。《聊斋志异》本是一部“才子书”,它结合了志怪和传奇等文言小说的布局手法,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叙事特长,以简洁的文笔,塑造出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造就了诸多文学名篇。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所以,本书侧重挑选那些立意高卓,情节诡谲多奇,文笔清新隽永的佳作。


二、突出重点,以仙凡幽冥题材为主。《聊斋志异》一书涉及鬼怪传说、社会生活、民间风俗、官场见闻,可谓一部别样的小百科全书。在如此精简的篇幅内想要多方兼顾、面面俱到是很难的。而蒲松龄用功最深、影响最大的文章,主要集中于鬼狐精怪。所以,本书拟分“倩女幽魂”“狐魅迷情”“离魂惊梦”“精怪多变”“奇人异士”五大类,努力展示《聊斋志异》的“志怪”精华。


三、结合新时代要求,注重伦理道德教化。《聊斋志异》虽然表面上大多讲的是“怪力乱神”,但凡读过之人,不难发觉其“议论醇正,准情酌理”。作者主要是以鬼狐之事来讥讽丑恶、警戒顽愚;其中有关“忠孝节义”的描写,更有助于维护世道人心。通过阅读古典文学,理解和学习优良的传统文化,对当下人们培养健全的价值观念,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由于《聊斋志异》属于文言小说,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本书做了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做到文辞准确,更要尽量呈现原著的文学特色。因此,本次翻译,笔者尝试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对个别语句的表达采取意译。而且,为保持文气连贯,对原著中省略的文字,也在翻译中酌情补译。


纪晓岚曾拿自己和蒲松龄比较,认为“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笔者之才,较之文达公(纪谥文达),亦“诚莫逮其万一”。以万万不及之力,惶译前贤文翰,粗疏鄙陋之处,望诸方家不吝指教。


胡国浩

2020年7月20日


本文为岳麓书社“半日闲”《聊斋志异》前言,作者胡国浩。





推荐阅读


“半日闲”《聊斋志异》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聊斋志异》为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志怪小说集。此书为读者描写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写狐仙鬼怪,反映世间百态。其中的文章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以写花妖狐媚、奇人异行著称于世,文字优美,情节生动,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学的明珠。


“半日闲”丛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半日闲”丛书取“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意,选取古代典籍中以闲情逸趣为主要内容的部分图书,精选篇目加以精注精校,并衬以精修高清古代名画,图与文相得益彰,古朴自然。采用进口轻型纸,锁线露背装订工艺,便于携带和捧读。

已出书目:《舌华录》《智囊》《情史》《笑林广记》《夜航船》《子不语》《山海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读读陶渊明,让生命回归最本真的宁静

三八妇女节,听听岳麓书社女编辑们的故事

马背上夺取天下,李世民浑身是胆

这几本蒙学经典,家喻户晓、百读不厌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半日闲”《聊斋志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