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协和医生说|新冠疫情下,肿瘤化疗患者如何做到防护、治疗两不误?

北京协和医院 协和医生说 2022-12-27

作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肿瘤患者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做到防护、治疗两不误呢?今天,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组团”为您答疑解惑,做到抗疫与抗癌双管齐下。

如果延期化疗,对疗效有没有影响

化疗即化学治疗,传统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类药物,近年又增加了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化疗在很多肿瘤的治疗中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一般间隔时间为2周或3周,也有方案设计为每周用药。化疗的间歇期如果太短,脏器功能尚未恢复;如果太长,肿瘤又会重新加速生长。需要注意的是,下一程化疗日期只是一个预计的日期,实际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患者耐受性、不可抗力等。根据国内外研究共识,化疗日期因故延期多达两周时,疗效影响往往并不大,需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化疗药物在给药结束后,还会在体内持续一段时间,主要与药物半衰期相关。药物在体内一般需要经历5个半衰期才能代谢完,根据不同药物半衰期的差别,完全代谢完大约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化疗结束后,化疗药物在体内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浓度不同。因此,晚几天治疗,对于疗效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推迟时间太长,还是会影响疗效的。此外,对于一些进展快、对化疗非常敏感的肿瘤,还是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保证按时化疗


肿瘤患者在家发热了怎么办?

发热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当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进行抗原检测排查。此外,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两类:

感染性发热: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抑制,接受全身化疗后免疫抑制进一步加重,易合并感染(细菌、真菌或病毒等)。通常表现为发热,有时伴有咳嗽、咯痰、腹泻、尿急、尿痛等症状。此时应及时于门急诊行感染排查,完善血常规、炎性指标、降钙素原以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取得病原微生物送检。如确诊感染,应尽早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非感染性发热:

1.药物热:部分药物(包括化疗药、抗生素、血液制品)会引起发热。药物热常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多表现为畏寒、寒战,继而发热,体温38℃~40℃,给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处理后多可缓解。少数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反复发热,严重者需要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肿瘤热:当肿瘤负荷较大时,成为人体内生性致热原,导致肿瘤性因子释放入血,引起发热,称为“肿瘤热”。其一般为低、中度热,体温很少超过38.5℃,通常无需特别处理,喝水或者物理降温即可。如肿瘤热反复加重,可能提示肿瘤负荷增大,此时应评判抗肿瘤治疗是否有效,后续考虑调整用药方案。


3.吸收热: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放疗、介入栓塞等治疗,若导致肿瘤细胞坏死、溶解时,机体吸收会出现暂时性发热,多表现为低中度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等措施即可。

肿瘤复查时间到了,可以延迟吗?

肿瘤复查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或了解当前病情。其中,评估治疗效果时,一般每2~3个月一次,如果患者症状稳定,则可以推迟1个周期再评估;如果症状有加重,建议及时评估。评估时,注意避开人流、戴好口罩,可选择互联网开具检查检验项目,尽量门诊一次性完成血检和影像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当肿瘤患者休疗期间定期评估时,一般治疗结束后前2年每3~6个月一次,第3年起每6~12个月一次。因为预定的时间间隔本身很长,推迟一段时间是不影响的。


肿瘤患者“阳”了怎么办?

因为感染活动期本身就是抗癌治疗的禁忌症,如果肿瘤患者不幸感染新冠,建议先治疗病毒感染,待核酸阴性后再继续抗肿瘤治疗


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使用一些解热镇痛的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


如用药后症状没有好转,并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持续3天以上体温超过38.5℃,需联系社区医生。如果社区无法处理,则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此外,部分肿瘤患者需要开具长期慢病药物,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通过互联网医疗或委托社区志愿者帮忙购药。


肿瘤患者日常有哪些防护重点?

肿瘤患者本身属于免疫异常的群体,如正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更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较正常健康人更易出现感染,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定期复查血象,积极升白治疗:多数肿瘤患者化疗后会出现骨髓抑制,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导致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随之降低,因此必须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疫情期间,建议更积极地预防性升白治疗,以减少粒细胞缺乏引起感染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能有效做到预防感染。不要经常用手碰触鼻子、眼睛或嘴巴,避免与发生感染性疾病或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烧、咳嗽、打喷嚏、咽痛)的患者接触,外出佩戴N95口罩,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尽量避免与动物接触,患者居所每天开窗通风2次,常用物品使用浓度 75% 以上的酒精表面消毒等。

定期健康状况监测:抗肿瘤治疗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可让主管医生开具相应的对症处理药物,减少反复就医所带来的风险和不便。同时,正在进行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在家中备好电子血压计、指夹式血氧仪等常用小型器械,便于自身健康状况监测。

特别提醒

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在化疗间歇期,在这期间需做好自我的健康管理,加强营养支持和适度锻炼,尽量保证体重稳定。此外,疫情期间肿瘤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躁、抑郁等情绪,情绪也可能会进一步引起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因此,建议肿瘤患者远离焦虑的诱因,增加娱乐活动,适当运动,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或疏导

作者介绍:葛郁平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肿瘤学硕士。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委员、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委员。擅长常见实体肿瘤如软组织肉瘤、肺癌、消化道肿瘤等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作者介绍:张智旸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参与多项国家级临床试验及科研项目,对各种消化道肿瘤及罕见肿瘤有一定经验。

作者介绍:邱维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长期从事肿瘤及肾脏内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同时对肺癌、消化道、泌尿系等恶性肿瘤也有涉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审核专家:周建凤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担任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癌防治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消化道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MDT)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擅长结直肠癌的综合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对其他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延伸阅读






协和医生说 | “新十条”出台,居家隔离,

你准备好了吗?

协和医生说 | 新冠感染别担心,协和药师

手把手教您准备“居家小药箱”并安全用药

协和星原计划 | 新冠疫情期间,孕妇如何

增强免疫力

协和医生说家有新生宝宝,如何应对

新冠病毒?

协和医生说 | 新冠病毒感染后“居家治疗”,

你做对了吗?

协和医生说 | 新冠疫情下,准妈妈如何

做好自身防护和居家观察?


编辑/王敬霞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