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cula 观点 | 瓦吉科·恰齐亚尼:弥漫、断裂、走神之物

耶苏 Ocula艺术之眼 2022-10-19



展览现场:“Vajiko Chachkhiani:指头,拳头,吮拇指”,空白空间(顺义),北京(2022年9月17日至10月27日)。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作为一种媒介,影像是否可能在呈现物像的同时,将自身转化成具有代入感的心理现实?这似乎是格鲁吉亚艺术家瓦吉科·恰齐亚尼(Vajiko Chachkhiani)在空白空间的两个展览“瓦吉科·恰齐亚尼:指头,拳头,吮拇指”(展期:2022 年 9 月 17 日至 10 月 27 日)与“瓦吉科·恰齐亚尼:影像作品”(展期:2022 年 9 月 9 日至 10 月 20 日)里不断释出的问题。


展览现场:“瓦吉科·恰齐亚尼:影像作品”,空白空间(草场地),北京(2022年9月9日至10月20日)。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通过对项目、影院、早期短片的布局设计,艺术家的十六部影像被放置于不同的视角之下。尽管如此,石雕、火焰、风、水体、血液等物质,反复出现在这些影片里。在《白色组曲》(2012)这件作品里,四个深色玻璃瓶静置水中,瓶口塞着黑色布条。它们其实是用于爆破的莫洛托夫燃烧瓶。


随后,几股白色液体涌入,如烟雾与遗忘般弥漫开来,直至整个屏幕变成无差别的白色。而《冬日暖阳》(2022)这部新作讲述了一位主人公在独自造访儿时居住的老屋后,突然将其点燃。作品用超过一半的镜头来描绘室内外火焰燃烧的细节。


瓦吉科·恰齐亚尼,《白色组曲》,2012。静帧截屏。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借助延时摄像、长镜头来聚焦看似静止或者不停运动的物像,瓦吉科·恰齐亚尼颇具纪实风格的画面之下,总会带着类似走神的心理状态。


苏联解体以来,格鲁吉亚因其位于高加索南麓的特殊位置,一直承受着地缘分裂带来的社会动荡。当瓦吉科·恰齐亚尼将镜头从物转向人的时候,观者与对象的角色,也逐渐从分离走向交错。


瓦吉科·恰齐亚尼,《冬日暖阳》,2022。静帧截屏。单频4K录像,彩色,有声。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天空之下》(2021)关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的格鲁吉亚难民问题。片子在简洁的构图中再现了黑海上两艘曾经运送难民的渔船。船只从远处缓缓驶来,快到岸时却掉头回航,慢慢走远。值得注意的是,船只靠近那一刻,观众可以看清甲板上站立的人群一直望着镜头,这一注视要到船体完全侧转之后才消失。


在瓦吉科·恰齐亚尼近几年所创作的几部围绕人物展开的故事片中,主角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走神而从当下的认知中断裂出来。


瓦吉科·恰齐亚尼,《天空之下》,2021。静帧截屏。单频2K录像,彩色,有声。由布兰茨美术馆委任创作。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借助男主角的视角,艺术家在《冬日未至》(2017)里带领着观众进行了一次关于挖掘、重访、释然的心理变化过程。象征自我与历史的人物雕像从水中被吊起,绑在男主角的车后拖拽,直至碎裂殆尽。一路上陆续出现牛,羊群,遥望自己的少年,坐班车的年轻人等情节。这些意象处于回忆与现实之间,以纪录片式的镜头构成。线性的叙事,在最后时刻被一段加速横向移动的街道场景所瓦解。


瓦吉科·恰齐亚尼,《冬日未至》,2017。静帧截屏。单频2K录像,彩色,有声。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重金属蜂蜜》(2018),光是标题便暗示了充满张力的日常。故事围绕一个普通的家庭聚会。镜头里的女主人忙碌地准备着餐桌,提醒孩子摆餐盘。但几个熊孩子不是沉迷于枪战游戏就是盯着看手机不放。此外,刚回家的丈夫、爱八卦的三姑六婆、自顾的老人等,一个个要么置身事外,要么不厌其烦地絮叨着自己的观点。女主人不断升级的内在情绪,以一株被风吹得瑟瑟颤动的绿植表现出来。接着,室内开始下起大雨。荒诞的气氛之下,女主人取来一把枪,从容坚定地将家庭成员一一射杀。画面里,血液与雨水四溅流淌,血腥而突然......


在此之后,聚餐又恢复了正常和睦的景象。然而家庭合影上淡淡的血迹,再度暗示出这场发生在内心的冲突。最后一个镜头中,镜子里模糊的男子形象,似乎将这次决裂的心理主角转移到家里的大儿子身上。这位影片中一直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刚才那场超现实的屠杀中因女主人打光了子弹而幸存下来。


瓦吉科·恰齐亚尼,《重金属蜂蜜》,2018。静帧截屏。单频2K录像,彩色,有声。图片提供: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窗帘、首饰、绿植、血液、流水,乃至神情、嗓音、肢体、眼神、声响,在这部影片中以相互交织的结构被平等呈现,流露出各自的意识。影像开始消解横亘在物与人,人与人,以及这两者与社会结构间的差异。如此瓦吉科·恰齐亚尼式的断裂感,总会以时间的流逝或突发的暴力得以展现。它们可能来自生活规训及决裂,有的则借用主人公无限弥漫的走神而重启现实,或者通过切换多个视角,将人物压抑在胸中的情欲耗尽。


经由这些极具代入感的影像语言,观者才得以从单向地猎奇情节,转向主动地对周遭展开再次构建和想象。这似乎也回应了展览的用心,即尽可能平等地将艺术家不同阶段的探索加以呈现。


因为出没于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与递进,正是这个真实而日趋碎裂的世界所给予的。—[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