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音乐学》2021年第1期目录辑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中国音乐学》编辑部出版


本期辑要

本期内容围绕民族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评论三个方面展开。民族音乐学方面,涉及音乐学家曹安和生平经历的梳理、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讨论、蒙汉调的混生样态与族性分析、海南苗族传统祭仪音乐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比较研究、中国民族器乐即兴演奏的思维方式与特征的探讨、鄂温克族萨满敖包祭祀仪式中多声部音乐的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方面,包含梨形琵琶源起考辨、甲骨文所见商代乐官阶层及乐制思想研究、《校定北西厢弦索谱》记谱法研究、周代“诗乐”历史面貌的考察、朱载堉“均准”相关问题的探讨;音乐评论方面,阐述了音乐学研究中多向度综合研究的运用、探究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梳理了黎锦晖评论史与音乐思潮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期目录

 民族音乐学 


005 响了一百年的琵琶——音乐学家曹安和


张振涛


020 夹缝中的“学问”——河北民间音乐践行有感


江玉亭


030 蒙汉调的混生样态与族性分析


宋瑾


038 海南苗族传统祭仪音乐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比较研究


杨民康


055 中国民族器乐即兴演奏的思维方式与特征


陈新凤、施冰青 


062 鄂温克族萨满敖包祭祀仪式中的多声部音乐研究


苗金海



 中国古代音乐史 


069  梨形琵琶源起问题的讨论


张寅、吴春艳


083 甲骨文所见商代乐官阶层及其乐制思想


谢炳军


090 《校定北西厢弦索谱》记谱法研究


柏恒亮


101 从三种“文本”存在看周代“诗乐”



107 朱载堉“均准”初探


潘霞



 音乐评论 
111 欲识庐山真面目,纵览横看总相宜——单向度思维的超越与多向度综合研究的运用
秦序


122 批评内外问题与环境营造问题梳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学科建设与发展若问题(之一)
明言
128 百年黎锦晖评论史及相关思考
吴安宇、王龄翊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 


134 民族歌剧的历史轨迹及其整体研究——“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研究”课题总序


居其宏


143 首届“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揭晓


《中国音乐学》编辑部






封二、彩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发展历程(二)

彩二:“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古琴音乐会;《智化寺京音乐》首发式封三: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学术提名发布仪式封底:著作推介(《智化寺京音乐》)


响了一百年的琵琶——音乐学家曹安和/张振涛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曹安和先生的生平经历。作为现代音乐学的第一位女性学者,曹安和见证了20世纪女性从事琵琶演奏、音乐教育、学术研究的不凡经历。琵琶立身,一不易也;笔耕不辍,二不易也;为兄分忧,三不易也;终生不嫁,四不易也;享寿百年,五不易也。有此五不易,气象高华,独树一帜。

【关 键 词】曹安和;琵琶演奏;音乐教育;学术研究



夹缝中的“学问”——河北民间音乐践行有感/江玉亭

【内容提要】本文是笔者在编纂国家集成志书及其他民间音乐践行活动中积聚的一些思考,主要围绕音阶、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曲体结构、旋律变异等音乐形态进行探讨,涉及的现象多为现有音乐理论中所不囊括的,特此呈现,以期对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所补益。

【关 键 词】河北民间音乐;音阶;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



蒙汉调的混生样态与族性分析/宋瑾

【内容提要】蒙汉调属于相邻族群混居地的混生音乐,主要是汉人历次迁徙草原,造成蒙汉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融合,以及音乐文化的杂糅。其混生样态表现在歌词语言、曲调、歌唱发声和演唱场合诸多方面的蒙汉族群传统音乐交合产生的独有特征,如蒙汉双语、晋语系词汇、衬词、叠字、多羽宫五声调式、超大音程、特殊润腔、舒朗节律、真假声;清唱或粗管笛(梅)、四胡、三弦和扬琴伴奏;坐唱、化妆表演、即兴演唱、男女对唱等。其族性体现在“漫瀚人”的特殊局内观、局内感和局内情。如国族、族群和区域三重文化身份认同中,后者突出,形成“风搅雪”文化价值观和区域音乐文化惯例;以蒙汉调艺人表演为典型呈现的特殊乐感;“蒙汉一家亲”的区域混居族体成员的共同情感。

【关 键 词】蒙汉调;漫瀚人;混生音乐;族性;三重文化身份认同



海南苗族传统祭仪音乐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比较研究/杨民康

【内容提要】海南苗族从明代起陆续从广西等地迁居海南,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将之划归苗族,但若从其语言系属看则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勉语金门方言,学界据此认为其族源与广西山子瑶和云南蓝靛瑶等瑶族支系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根据笔者对上述多省民族地区民歌进行田野考察和采用转换生成音乐分析法进行民歌演唱套路分析的结果,可知在两个民族传统祭仪民歌之间同样存在着诸多近似的音乐和词曲关系特征,就此可以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去证明在以上三地苗族和瑶族之间的确存在着异地同源的音乐文化关系。并且,这种立足于音乐和艺术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结论,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对海南苗族与国内其他多省区瑶族的族群及文化来源进行整体性考察研究和跨学科比较研究。

【关 键 词】海南苗族;云南蓝靛瑶;广西山子瑶;传统祭仪音乐;跨地域性比较



中国民族器乐即兴演奏的思维方式与特征/陈新凤、施冰青

【内容提要】即兴演奏是演奏主体在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从思维角度研究即兴演奏,有助于挖掘演奏主体的创作意图,有利于对即兴演奏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通过分析吴蛮、李祥霆、蔡秉汝等中国当代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的即兴表演,可以归纳出深藏于即兴演奏行为背后的思维运行方式以及求同性、求异性、包容性等思维特征。

【关 键 词】即兴演奏;思维;方式;特征



鄂温克族萨满敖包祭祀仪式中的多声部音乐研究/苗金海

【内容提要】在苏联学者的著作中,已有关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鄂温克族萨满音乐中存在多声部音乐的调查与研究成果。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研究领域,对于萨满教等自然宗教音乐中的多声现象尚未给予足够关注。本文对鄂温克族萨满祭祀先达尼敖包(先世萨满敖包)的田野调查,揭示了中国鄂克族萨满仪式音乐中复调织体多声部音乐的客观存在。通过对鄂温克族与满族、蒙古族及中俄两国鄂温克族萨满音乐中的多声部音乐进行比较,认为中国鄂温克族萨满仪式音乐的多声思维更多体现为观念层的多声思维,而非“乐本体”的方法层的和声思维。前者可能是集体无意识、不自觉的,后者则是有意识、自觉的。各种萨满多声部音乐的共性在于声部间主从关系的明确区分与身份认同,表明不同类型的萨满教多声部音乐可能存在共同的符号化表征方式与隐喻。

【关 键 词】鄂温克族;萨满敖包祭祀;多声部;仪式音乐






梨形琵琶源起问题的讨论/张寅、吴春艳

【内容提要】文章对三则琵琶起源记载进行剖释的基础上,分别对“西亚”“印度”“本土”三种起源学说进行了考辨。提出琵琶起源问题的考察,应打破研究资料以汉文化圈为主的现状,跳出音乐文化单向流动的思维,在丝路文化多向交流的大背景下,采用历时与共时纵横对比的方式予以整体地观照,方可理出我国琵琶源起与流布的基本脉络。我国历史上的琵琶是一种跨民族、地域、文化的“国际性”乐器,其既不是“本土说”中原文化的独立产物,也不是“西亚说”“印度说”外来文化的简单输入,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经中国文化改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琉特类分支乐器。

【关 键 词】梨形琵琶;琉特;琵琶起源;丝绸之路音乐



甲骨文所见商代乐官阶层及其乐制思想/谢炳军

【内容提要】从殷墟甲骨文看,乐官阶层主要由多瞽、多、多万等职官构成。这些乐官主导着商代的音乐教育系统,掌管祭祀中的乐舞助祭活动,有的还参加征伐,在这些主要的国家事务中作用显著,政治和文化地位显赫。从乐舞助祭活动的频率和规模看,“尚声”和“节乐”是殷商音乐思想的两翼,前者来源于商人敬畏鬼神的信仰和娱乐鬼神的用意;后者侧重于对规范人间和反对人间过分享用音乐的用心。可以说,甲骨文所见的商代乐官阶层及其音乐思想对中华音乐文化有着开创和奠基之功。

【关 键 词】甲骨文;乐官;商代礼乐;乐器;音乐思想



《校定北西厢弦索谱》记谱法研究/柏恒亮

【内容提要】《校定北西厢弦索谱》是清初顺治年间刊行的三弦伴唱《西厢记》谱本,其中所使用的三弦演奏法与工尺谱并记的方式,在目前所见工尺谱谱本中较为罕见,也是目前可见较为完整的清初三弦谱式。文章从谱中的工尺谱字、三弦演奏法、点板等方面,对该谱的记谱法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校定北西厢弦索》中工尺谱记谱法的改良进行了阐释。

【关 键 词】《校定北西厢弦索》;工尺谱;三弦



从三种“文本”存在看周代“诗乐”/韩朝

【内容提要】事实上,历史是敞开自身的;同样,周代“诗乐”之历史存在亦在述说自身。本文从“诗乐”存在的历史状况切入考察其历史的面貌。通过梳理发现,周代“诗乐”随着周代社会变化和制度兴衰出现了不同的样貌,以其承载方式看有三种:依存于口传之“诗乐”;展演于仪式之“诗乐”;书写于文本之“诗乐”。在“文本”意义上,即:口传文本、仪式文本和书写文本。此三者特点不一,功用各异,涵义亦殊,同时亦非此消彼长,而是先后产生又共存于不同的空间,用于不同的目的。本文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诗乐”的三种“文本”存在;2.“诗乐”的两次历史衍变;3.“诗乐”的三种社会功用;最后再讨论“诗乐”存在方式的几个历史特点。

【关 键 词】周代“诗乐”;礼乐制度;口传文本;仪式文本;书写文本



朱载堉“均准”初探/潘霞

【内容提要】明代朱载堉制成的“均准”是中国第一台平均律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本文基于文献对“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均准;朱载堉;十二等程律






欲识庐山真面目,纵览横看总相宜——单向度思维的超越与多向度综合研究的运用/秦序

【内容提要】本文是为赵宴会专著《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所作“序”。笔者借此探讨了音乐学研究中多视角、多学科、多向度综合研究的重要性。

【关 键 词】单向度思维;多向度综合研究;主位;客位;音乐学方法论



批评内外问题与环境造问题梳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学科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之一)/明言

【内容提要】该文探究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学科内外问题与批评环境营造的问题。“内部”,指的是音乐批评学科自身之内的问题;“外部”,由音乐批评社会环境与传播媒介平台等构成。“批评环境”,指的是音乐批评的软性环境营造与建设。文章结论提出: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矛盾重叠、风云诡谲的批评环境,需要我们音乐批评的学人在音乐社会中倡扬、树立“人人都是批评生态”的意识,构建“人人参与音乐批评”的环境,呵护“人人都能评价音乐”的精神。 

【关 键 词】音乐批评学科;外部问题;内部问题;呵护批评精神



百年黎锦晖评论史及相关思考/吴安宇、王龄翊

【内容提要】我国20世纪以来音乐思潮的发展与黎锦晖评论史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音乐思潮极大地制约了黎氏评论中的思想倾向、话语选择、审美风格,另一方面黎氏评论史又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近代音乐思潮的发展,并成为中国百年音乐思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历史语境的隔膜和时代话语的干预,黎氏研究在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等方面产生了“好与坏”“冷与热”的困顿与误读。

【关 键 词】音乐思潮;黎锦晖评论;鉴照性;救亡歌曲





往期回顾




《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1期要览

《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2期要览

《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3期要览

《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4期要览




版权声明:
1、任何方式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等资料,请注明: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微信号:gh_f4b9bb80bb1e)。
2、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的著作权、版权,均归作者和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有。如涉侵权,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