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警方"和服"执法不是为了传唤,疑是为了抓捕

徐雪芬 徐雪芬说舆 2023-04-06

昨天晚上,"作案"的女孩被"关心"了!“作案工具”,也被归还了!

19日下午5点,苏州市高新区狮山派出所警方上门找到小亚的家人,双方交谈后,警方将之前没收的小亚的衣服和鞋袜归还给其家人,并对小亚表示了关心。


这份关心,就算苏州警方的“下文”了,也代表这件事情警察做错了,大家也不要继续揪住不放了。


这个案件,原味袜子也要留下?


许多辅警或者民警有时就是法盲,也为了表现自己,最后弄得单位也下不了台。


在此之前,女孩说,警察没收了她的衣服鞋袜 ,说是作案工具。


这是谁作的案?这是一个什么案?


昨天晚上,北京青年报发了这条消息后,舆情有所回落,但是批评质疑之声仍然不断。


这次舆情不是源于炒作,是源于死不认错。


这个事件明明发生在8月10日,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说成是8月15日投降日?


再说,是投降日,你当地有宣传吗?


放下架子去关心下,也可以接受,只是这种关心是倒逼的。


他们应该庆幸凌晨一点多女孩没出事,否则他们和他们的领导是要被处理的。


我估计这个倒逼的关心,不是他们自己意识到的,很可能是省厅要求他们做的。


因为他们不知所措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北京青年报没有这篇报道,舆情也就偃旗息鼓了。或者,即使有了这篇报道,但是发出后已经马上被删除,也成不了气候。


成气候的是啥?是自媒体踊跃转发和对这篇报道的评论。


这里有一个时间差。发出报道和报道被删除之间,非常短的时间差,被正义的自媒体人利用了。


勇敢的自媒体人迅速接过“核心信息源”的棒,以大众速度传播。这里要感谢北京青年报记者纪佳文、 实习记者吴琳、张从容的担当,还要欣赏“和服”女孩的不畏惧,敢于接受采访。

最后,文字不多,该事件的核心信息源,全部漏光。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将办案单位苏州市高新区狮山派出所直接点名。


这篇报道所曝光的内容,将构成社会问责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此时,再不“关心”,就来不及了。


这是一起小题大做,顶嘴报复的执法。“和服”执法,只是表面现象。

本事件非常恶劣的是:女孩进派出所还被拍了正面、侧面、背面的照片,舆论称之为标准“囚犯照”。

他们不是为了“传唤”,是为了抓捕!

法律人批评的背后原因是:滥用寻衅滋事理由、滥用职权乱抓人的执法者的极度反感和抵触。

警察执法要依据法律,而不是依据其心情。道德谴责没问题,你可以喜欢她或者不喜欢她。但扣一顶违法犯罪的帽子法无禁止也不自由,那想必与法治就无关了。

舆情持续发酵,一是说明老百姓需要警方一个明确态度,二是老百法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任性执法将很难存在。

法律可不是放在地上踩几下,再拿起来用的绳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