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彼岸

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3-01-01

随着老人们的离去,渐渐远去的黄金海岸完全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之中。现在,人类文明的航船已经孤独地驶到了茫茫的大洋中,举目四望,只有无边无际的险恶波涛,谁也不知道,彼岸是不是真的存在。

——《三体II 黑暗森林》

如果我们把4月27日的2863定义为今年的第一个底部,10月31日的2885定义为今年的第二个底部,两个底部的反弹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流动性推动下景气成长小票带动的反弹,中证1000的反弹高点出现在8月18日附近,我们在0828-风格切了吗进行了提示,上证50在6月30日,上证指数在7月5日先后确认高点;后者是中美共振推动下中字头指数权重股带动的反弹,我们在20条和16条里确认了疫情、地产、美联储紧缩三座大山的集体翻越。

十月底外部流动性开始酝酿,11月中旬美联储第一次松口,国内从20条开始半个月内迅速推进到放开,地产从9月底的三道令到11月底的三箭齐发,2个月内出完供给侧的所有政策。共同点是“打左灯向右转”,除了“动态清零”没变,防控政策大拐弯,除了“房住不炒”没变,地产政策大拐弯,引用招商策略张夏的一条朋友圈:

“可以观察政策方向,但永远不要怀疑政策力度”。

作为映射,三座大山的共同受益交集,相关性最高的恒指/恒科分别反弹了35%和60%(其中还有空头回补的因素,美股中概尤为突出),其次是上证50反弹了16%(其中有外资回补的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说,这轮港股地产、恒生科技、中概股、铁矿石行情的主导力量,都带有类似的宏观属性。交易上也都来到了筹码密集区,即,从6月底见顶用了3个月盘整出来的震荡区间,要有动力去解放前面沉重的套牢盘,需要给这些资金更乐观的预期和更大的政策诱惑。

管控层面,随着新十条铺开,各地感染人数陡增,方舱改建,医院应收尽收,数据迎来第一个高峰,但是由于现在核酸覆盖率已经显著降低,分区数据也不再披露,很难掌握全貌,只能通过Google trends或者百度指数这样的搜索数据来代替疫情统计数据,按照海外的曲线斜率,1个月左右会有确诊高峰,1个半月左右会有死亡高峰,2-3个月会出现挤兑,如确认改为入境0+3,这个节奏还会加速,此为风险偏好压制一。

由于开弓没有回头箭,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启动”会带来过快的第一轮冲击,所以各地采用了看起来节奏不同的路径,医疗挤兑问题、重复感染问题、对于病毒恐慌心理的脱敏反复,对于路线选择的舆情讨论,“放开”的混乱和次生伤害,会逐一涌现,在一个复杂庞大且慢热的系统,需要更多时间来缓冲和调整。

好处是,我们已经有各种路径的公开海外数据可以作为参考,无论是判断我们“现在走到哪一步”还是“我们接下来会怎么走”,都有很明确的参照系,当然也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绎出中国特色的新版本。

地产层面,过去的地产高周转模式本质是高杠杆模式,具有很强的内部脆弱性,供给侧出清可能从政策导向(三道红线)转为市场导向(行业内整合)。供给侧只差“房住不炒”和“三道红线”,需求侧则会进入各地因城施策各显神通的争夺战。

“房住不炒”是写进大会报告的,如果真要变化,可能会呈现为“宣布房地产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果”;“三道红线”如果真要变化,可能会呈现为对于优质房企的定向放宽从文件走向落地。但一旦出现这样的变化,也意味着对于房地产从“救市”走向了“刺激”,如果“刺激”成功,表现为房地产需求改善,销量回升,可能会带来新一轮资产价格的上升,经济复苏,但换锚进一步推迟;如果“刺激”失败,可能会导致无法被房地产接纳的流动性溢出,叠加防控放松后的结构性修复,引发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担心的“通胀压力”,此为风险偏好压制二的两种展开。

消费层面,大疫三年,终于走出隧道的尽头,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永久性损伤”和“疤痕效应”决定了我们的消费复苏可能很难出现海外的报复性修复,而更多是分化的结构性修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负也因为总量见顶、政策导向,人口周期等因素,仅有回补预期但难有增量预期,随之带来的大宗商品中长期需求萎缩、地产后周期重新洗牌,此为风险偏好压制三。

信用层面,11月新增社融继续低于预期,新增社融大多分项低于去年同期、尤其是债券和贷款,理财“赎回潮”下,M2超预期回升,政府融资进入空窗期,企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但主要为政策拉动,实体需求尚未有效修复,“放开”的第一阶段,居民预期维持低迷,宽信用需要新的传导路径,此为风险偏好压制四。

综上,我们从管控、地产、消费、信用四大内部因素讨论了将面临的中期情景,随着反弹进入高位区间,利好预期被逐一计价,年报业绩预披露开始,市场可能会回归现实。

如果把2022年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最大的宏观变量在于全球流动性收紧,下半场最大的宏观变量则是中国的重启复苏之路,随着“强预期弱现实”下的“强预期”无论防控、地产还是流动性,都已经逐一兑现并充分交易,我们进入了预期落地-弱现实-互相掏口袋的年末。

短期现实是,本轮主要是外盘主导的强宏观品种行情,看A50,看恒生医药和恒指地产,看美股中概股,正因为外盘主导,板块出货的特征呈现为,拉港股同标的同品种或者同板块,然后出A股的货,港股拉个50%消耗的资金量比较小,但是形成的心理刺激很大。

也因此,之前的板块轮动电风扇已经换上更锋利的叶片,变成了切割机。除12月5日指数个股普涨外,随后几天出现了指数高位震荡,趋势板块轮番冲高后大幅回踩,下跌家数3000+,T日涨停的板块T+1日直接跌停,成交缩量,赚钱效应很难看的局面。

接下来的关注点包括①经济会议能否给出相对有力的支持政策预期,带来稳增长的交易机会②美国CPI数据和美联储会议是否会出现通胀反复的情况,带来美元指数反扑③年报披露季能否在一片大窟窿中,找到一些能够走出独立周期的优质标的④市场是否会从提前交易复苏,走向提前交易结构性通胀。

“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证生存的,发展是生存的最好保障”——《三体》 

(第一时间收到市场复盘,欢迎加入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