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二年磨一箭

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2-12-30

“证监会:即日起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

自2010年实质叫停至今,房企再融资已经暂停了12年,此间经历了2014年3月的再融资重启,2015年1月的涉房再融资事前审查豁免,直至2016年7月,证监会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议要求,不允许房企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从2016年启动重组开始,深深房等这个政策等了6年,没有等来房企融资的“第三只箭”,等来了借壳梦断和恒大祭旗,“融资未捷身先死,长使家印泪满襟。”

从2016年私有化开始,万达等这个政策等了6年,历经“世纪大交易”,万达商管与万达地产拆分的“轻资产化”和“去地产化”,迎来了腾讯、苏宁、京东、融创、蚂蚁、中信资本、PAG太盟集团等新朋故交,也只能无奈在2021年初撤回了万达商业的A股IPO申请,转身赴港。

面对“如何既不掏钱,又能救房地产”的附加题,终极解题思路只有一条:

放出名单内“优质房企”,到慷慨的A股会所签单。

以无数高杠杆房企的倒下为代价,2018年至今的房地产供给侧改革暂告一段落,化解房地产危机的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如数发出。

第三只箭包含了五项政策工具,分别是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配套融资、上市房企及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企境外上市政策、REITS盘活存量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本质上,能够享受到这项政策的房企范围并不大,限定在16条划定的“优质房企”范围内,也就是此前没有公开违约的央国企房企和决赛圈民企房企,但是会有一部分问题房企项目,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易主,实现保交楼和现金流修复。

本质上,这依然是一个指向保交楼而非招拍挂,指向竣工链而非开工链的政策。资金用途限定在“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与“(非公开方式再融资)用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

至此,供给侧的帮扶政策子弹基本打完,接下来看需求侧如何出牌,重点是需求侧的信心如何修复(对房价的信心),需求侧的购买力如何修复(六个钱包的充值)。

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的修复依然有赖于公开市场发债的正常化(融资现金流) 和销售市场的回暖(销售现金流),前者受制于后者,后者则受制于当前胶着的管控形势,以及居民收入的脆弱预期。

对于已经退出决赛圈、实质性阵亡的诸多房企而言,这个政策像是ICU里突然挂起了闪亮的灯球,你说好看吧,真好看,你说能蹦吗,真蹦不起来。不如趁早“置之死地而后X有化”。

对于因为地产坏账缠身估值受损的银行而言,不仅可以绕开“房企如何偿债”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债转股化解坏账,还可以通过已经许久不让备案的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盘活已经套牢的资产,打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崭新界面。

对于广大A股股民而言,“你问我股市算什么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你们银行救不起的地产,我们股市救。你们信托理财接不起盘,我们股市接。一句话,你们能接的起盘我们接,你们接不起的盘我们更要接。亿万韭菜,割无止尽!这就是股市,够不够清楚!“(以上台引用自XX)

11月23日,我在微博的《Joker and the queen》里这样写到:

“现在的政策就是,一直出牌出到你信为止,先信卖给后信,你咋还不信呢?”

信了,史诗级大利好,真金白银的政策,全靠父老乡亲掏钱了。

隧道的尽头

20条和16条

(更多复盘,欢迎加入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