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建松 陈正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定位与新使命

周建松、陈正江 中国高教研究 2024-02-05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类型,其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活跃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图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新定位、肩负着新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时代背景、教育基础、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关切等因素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环境,从类型、层次和功能等层面深入探讨高职教育新定位,从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积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科学把握高职教育新使命,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类型;层次;新定位;新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类型,其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活跃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图景。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双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新定位、肩负着新使命,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研究支撑。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环境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体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从时代背景、教育基础、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关切等方面对高职教育环境作深入分析。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这是由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也是由职业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优化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对全社会的人力资本供给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二)教育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但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类型定位不够优化、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社会吸引力不高、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等问题。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迭代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高职教育,为有效适应以知识生产配置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高职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经济,既体现着内在的教育性,也体现着外部的经济性,因此优化高职教育类型定位不仅是教育问题,也与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与高职教育紧密相关就有劳动力和技术两大要素。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万人左右。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的现实,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质升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进一步完善、层次上进一步提升。

  (四)技术进步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迭代升级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推动生产模式变革,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塑造新的产业形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很多领域已经难以有效适应工程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技术蓝领已不再是只有中职学历的技术工人,基本都要具有高职及以上学历者,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产物,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并为高职教育定位与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五)社会关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自改革开放之初在我国生成,在过往的40多年时间里,逐步由小变大,目前,已跨入由大变强的征途。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政府、社会乃至院校自身对高职教育类型和层次的认知还不够深入,这导致高职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造成了在教育机构发展、学习者意愿等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主体性困境。随着人口结构变化,社会吸引力将是建设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应着力补齐的一块短板。事实上,类型和层次对高职教育吸引力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吸引力和培养质量互为条件,培养质量是基础,吸引力是条件。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新定位


  定位是为开展工作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位置。高职教育新定位既要反映其传统与基础,也要体现着当前的优势与重点,更包含着未来发展的目标与规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定位不仅体现着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更关乎着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科学而精准的分析。

  (一)类型定位

  《实施方案》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分类是一种唤起身份和规则的机制。通过分类,研究对象得以明确,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了类型。通常而言,类型的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取决于教育功能、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职业属性使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1. 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办学面向。高职教育要瞄准国家战略,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努力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真正使高职教育成为区域离不开、行业都需要的教育类型。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职业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利用国家重视产教融合的重要契机,出台一系列产教融合政策,鼓励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企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真正把它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抓手。

  3.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要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要着力培养就业能力及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就业有能力,创业有本领。

  (二)层次定位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从中等教育开始的,随着20世纪80年代短期大学的自发兴办,逐步有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推进,我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高职教育占“半壁江山”的格局。近年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从中职到专科高职再到本科职教进而到专业学位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逐步完善。在这种格局中,高职教育层次定位具体体现为高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

  1. 高中后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后教育,其层次定位为5B。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开展终身学习有了新的需要。这其中,有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途径参与学历型职业教育的,也有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来提升岗位从业能力或转岗优岗的。作为高中后教育的重要主体,高职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高职教育应对社会公众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积极加以回应。

  2. 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事实上,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为高职教育打开了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通道。在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进程中,高职教育肩负着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特别是高职教育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同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一线岗位,在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培养目标、入学标准、教与学过程等对于促进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跨界特征,对于加强教育体系内循环及实现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体系连接互动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具体体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1.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具体的要求,这里的“高”主要是指所培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从事的岗位工作更具专业性,这是智能化时代产业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变革下某些岗位工作的特征。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和复杂程度,是对真实职业活动内容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整合性迁移。因此,高职教育在学历层次、专业结构优化、课程教学更新、技术与内容结构等多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使其人才培养真正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高职教育可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将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同资历、学历和职业资格连贯起来;另一方面,经由高职教育可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在此基础上,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新使命


  新定位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使命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职教育肩负着重大使命和担当,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积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这是高职教育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的根本前提。

  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年4月29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必须立足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而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职业教育,求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特别要切实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既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科学建构的原则,也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能促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经验的理论升华与实践深化。

  3. 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既是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重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源于对我们对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社会功能这样一些重大问题认识的深化。立德树人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重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根铸魂。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以质量和效益取代规模和速度,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以劳动生产率提升为重要特征的效率驱动型高质量发展。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以质量和效益取代规模和速度,就是要深化内涵建设,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1. 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出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价值判断。高职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制度设计、教学管理、配套改革等各相关环节都必须将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从办学目标、教育传统和培养特色等方面努力将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渗透到学生成长中。在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不断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通过理论武装、思想引导、文化引领、典型带动、行为激励、成长导航,并在实施反馈中不断优化方案、改进设计,指导和推动更好实践,培养职业操守好、岗位适应快、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深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一般包括理念、目标、层次、类型、专业、教学、布局、运作、管理和规模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选择范围和空间。打造开放办学系统是高职教育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开放开门办学意味着要整合和引进各种社会资源,相应地,高职办学模式应从学校本位向产业、行业、企业本位转变,努力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3. 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是规范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这里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管理?如何管理?管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管理体制的三个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通过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素间的特定逻辑,高职教育以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来推进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集团化办学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把已经封闭甚至有些僵化的组织结构再度开放出来,激发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 深入推进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保障机制改革亟需加强职业教育内外沟通协调,在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形成保障合力。就高职院校而言,要发挥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一方面,完善“五纵五横五大链”即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教学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纵向系统,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横向层面,目标链、任务链、标准链、操作链、反馈链协调运行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优化教学诊改工作运行机制,做好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发布,强化质量监控,切实保证内部质量螺旋上升,提升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与行业、协会、基金会及专门第三方评价与认证组织的合作,委托开展学校办学质量监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或满意度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跟踪评价、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机制,全面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形成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改革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主要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1. 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是指两个职业教育层次之间构成有机联系,在学制、招生考试、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等方面相互承接、相对分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状态,两者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从而实现较高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包括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高职教育提升培优,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本科发展问题。纵向贯通的当务之急是提升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建设更多的职业技术大学,允许开设更多的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连接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键问题,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导向。同时,要鼓励现有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向职业教育转型或者真正开办更多的职业教育专业、专业硕士学位,既要扩大规模,也要形成与纵向贯通相衔接的体系。

  2. 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人的发展是更高层次、更广维度的普适性发展。尽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由人口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仍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作为类型教育,高职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要使高职教育受到全社会重视,增强吸引力,必须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和融通问题。在建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同等重要的要求,使同一层次之间的各类教育可以相互融通,实现同等地位。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以彰显高职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能与教育价值。

  3. 探索总结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制度模式。《意见》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既是理论研究的成果,更是实践探索的成果。过往40年,我们在自身探索和域外借鉴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道路。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高职教育应聚焦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围绕其功能与价值、体系与制度、专业与课程、标准与质量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制度模式、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周建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陈正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8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建松 陈正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定位与新使命

周建松、陈正江 中国高教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