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挝大象保护中心 Elephant Conservation Center(ECC)

鶽鴞 象语KTE 2021-06-11

老挝拥有一个世界(欧洲)知名的大象中心Elephant Conservation Center(ECC),他们从2001年开始做大象方面的工作。作为保护中心,ECC自然什么都做,收容、治疗和退役大象,持续计划着繁育和放归项目,接收游客和志愿者项目,同时也做科研。ECC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环境极好(环水库可划艇),且经费充足。ECC拥有Australia Aid捐助的大象医院和研究室,研究室可进行激素层面的分析。见到了两位在做科研的研究生(博士生),一位主要做实验室工作,做激素和基因层面分析,一位主要做野外工作,追踪、监测野象。关于沙耶武里大象节以及老挝大象的情况,将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
ECC官网:
https://www.elephantconservationcenter.com/
ECC部分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4603605/

治疗和正强化训练场所

研究室

整体环境

我个人最关注大象中心的一点是科普工作,我认为它需要传播相当容量的大象学知识,而不应仅仅是保护理念。在近距离、亲眼观察大象的情景下,人们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如果仅仅是保护教育,可能直接看媒体宣传来得更快。与媒体所做的简单意识传播不同,大象中心要传播真实且科学的知识。

最初在大象广场上看到ECC的海报时,我感到很惊喜,专业性非常强。后来在ECC看到了更丰富的海报,极大满足了我对知识的需求(有几十幅海报,部分放在文末)。但我深知,这些知识不是游客和志愿者能接受的。也不知是否是我听错了,他们管这些海报展览叫Museum。在闭幕式当天,沙耶武里省长以及其他领导也来参观了Museum。我想他们能看懂的内容很少。ECC的海报上文字很多,还有部分以英语、法语和老挝语三种语言呈现(ECC是法国人建立的),展示效果可想而知。我难以想象工作人员如何对着这些海报进行讲解,一天也讲不完。他们可能也不寄希望于参观者会在烈日下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大象广场的海报),或是仰着头拿望远镜去看(中心内的海报,挂得很高)。整个大象节期间,我只看到了零星几个国外游客来看海报,而老挝人都集中到海报另一侧的树下去看斗鸡展览了。

左:ECC在大象广场上的海报展览(被称为Museum?);右:斗鸡展示

ECC在大象广场上的雕塑、绘画和海报展示;绘画的意图在于将大象与当地人更了解的动物建立联系。ECC发起了一个项目,名为“Elephant can't run but we run to protect them”,暗含的知识点在于大象在运动中无法四足离开地面。下图为沙耶武里省长提供奖学金。


在ECC的三天,我跟着游客(1-2晚)和志愿者(6晚)体验了这里的项目。我个人认为,人们在这里并没能获得应有的大象知识和保护工作的参与感。第一天下午,游客和志愿者会在医院接受一个30-60分钟的科普讲解,远距离地观看兽医进行日常的正强化训练。但内容以大象故事和基础知识为主,比如亚洲象和非洲象的区别。游客能较近距离(10米)地观察大象在定点吃准备好的芭蕉茎,然后看着它们进入水中洗浴(有些大象选择不进水),但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讲解。而且,人们接受到的讲解均来自于老挝的当地人,他们在表达和知识储备上是有所欠缺的。让我觉得比较新奇的是,ECC的国外工作人员和游客(法国为主)几乎为非英语母语的国家,饭桌上很少出现我能听懂的对话。

游客观看的距离很远

第三天上午时,我看到10余名游客在清扫林中的土和落叶。为什么要清理次生林中土地上的落叶?纯粹为了美观还是真的没有活动可安排?这些游客或志愿者每天投入100美元却不能参与更有意义的工作,让我不太理解。我看到一些志愿者参与了丰容的工作,在社交场藏食物。但半小时的藏食过后,他们便无事可做了,坐在看台上等了一个小时的大象。在之后观察大象找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没有给志愿者进行更多的讲解。住两晚的游客和志愿者也会参与到与象同行的活动中,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多的讲解。

在ECC,游客和志愿者的状态是非常放松的,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做自己的事,划艇、游泳、休闲等。人们似乎是住进一个了大象医院或博物馆,付费参与只是保证了大象产业的伦理性和旅游的舒适性,而极少在保护大象和生态、援助当地社区等方面做出经济之外的贡献。当然,我只是短暂地参与了一些活动,看法比较片面。与我同行的人员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正是访客付了更高的参与费用,所以才应该更少地付出体力。

我一直在关注收容所的问题,有自己理想中收容所的运营模式。在志愿者活动安排和科普内容方面,我认为理想的模式来自于柬埔寨的大象谷项目EVP。志愿者可以参与大象体检、营地和森林内的基建工作(造桥、楼梯、正强化设施等)、生态修复(种树移栽)、森林巡护(清套)等。每天人们至少做2小时的体力劳动,在森林中漫步2-3小时。科普人员为西方国家的人(保证交流顺畅),而向导为当地的人(最好是曾经的猎人或牧民),人员始终与游客保持交流。在我看来,EVP的志愿者能感受到很强的参与感,认为自己为项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不是把时间分配在扫土扫树叶或是水边喝酒闲聊上。详见文章:大象收容所2——Elephant Valley Project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是以体验为主的志愿者工作,ECC很适合,每天都很轻松。如果想深度参与保护工作,更好的选择是柬埔寨的EVP(或是在泰国的EVT)。
一些海报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