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读课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高子阳 第一语文 2024-01-09

一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谈课程标准中的那些“数字”

三读课标:对“倡导、提倡、建议”的思考

四读课标:这是一部“能”字最多的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到“核心素养”,却有13次“语文素养”,因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4年才提出来的。

2016年9月16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18个基本要点。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出现34次!“语文素养”不再出现了!仅仅使用10年的“语文素养”一词结束,用核心素养取代。另外“关键能力”出现3次,以前的课程标准没有出现这个词。

当我们一线老师对“核心素养”还处在一知半解或者迷迷糊糊的时候(那么多条,如果用反复读背,真的说不完整),“关键能力”又来了。

什么是关键能力?虽然课程只有3处,但不得不思考,因为这是关键能力。虽然“语文素养”没了,那属于语文学科范畴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这次课程标准还是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即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这次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上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即以学科核心素养取代了学科三维目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标准非常明确地说“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一次同样是非常明确地说“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这超级大的变化,需要细致研究,课堂教学才会有体现。

关于关键能力,我就是看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讨论稿”才开始关注的。什么是关键能力?

许芳菊在《关键能力》(华夏出版社出版,2010年5月第一学段)一书中,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另外,在新加坡,把“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作关键能力。

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种关键能力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很明显,这四种关键能力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才能确立所教学科的关键能力。这可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我于是想寻找几本这方面的书,以“关键能力”在“京东、当当”上查到了很多带着“关键能力”字眼的书:《关键能力 : 儿童专注力训练手记》《指向关键能力的STEM课程构建》《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研究》《以国际理念引领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北京市房山区PISA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改革背景下数学关键能力进阶培养研究》《考点帮·知识+关键能力》《镜像练习:认知成长的关键能力(巧妙利用大脑的学习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变强!)》《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积极营地导师的关键能力》《英文写作12大关键能力》《看不见的竞争力:68个教育细节培养儿童关键能力》《发展关键能力,培养数字公民: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数字时代的公民,需要培养哪些关键能力?)》《成功业务人员的六大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你的孩子该学什么》《职场关键能力》《幼儿园保育员关键能力必修课》《幼儿园园长关键能力必修课》《卓越教师的关键能力与素养(12册)》《幼儿教师6项关键能力实操指导(6册)》……很是奇怪,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书没有找到。但从书名来看,越发感觉“关键能力”挺广泛的,众人对此也有不同之理解的。当然,但其中《高考语文读写关键能力培养》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一书名,其实非常明确地指出高中语文的关键能力是“读写能力”,其他语文方面的能力不能定义为读写能力。那能不能将“读写能力”定义为小学的关键能力呢?思来想去,感觉还是不关键。为什么呢?仅仅举识字有关要求,就可以发现了。小学六年,识字要求是认识3000个汉字,会写2500个;初中三年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没有会写多个汉字的要求(也就是三年初中,只有认识500个生字的要求),高中三年呢?连认识多少字都没有规定了。从这一点来看,小学识字能力那是非常关键的。我关注全国各个省市高考、中考语文成绩很多年了,没有哪个省的语文平均分及格过,优秀率极低极低。高中三年级为什么重视读写关键能力没有带来较高的分数呢?这是至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

我又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能力”,搜索到的文献有2046篇。最早的文章是1997年第5期,王立军发表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上的文章,题目就叫《关键能力》。读下来,仍然找不到属于小学语文的关键能力。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当“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时,有人认为,随着关键能力的提出,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过去式,而被关键能力所取代。也有不少学者撰文,认为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就是一回事,只是换了说法,如土豆与马铃薯一样,没有本质区别。那关键能力能否取代核心素养?肯定不会的。从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来看,两个词语是共同走进来了。这些年,国际教育及国内学界关于核心素养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议,但有一点他们普遍认同:核心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界定,告诉我们核心素养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什么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发展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培养关键能力,还包括培养必备品格,如责任感、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性格、良好的处世心态及协作精神等。在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核心素养才能获得综合效应。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包容与交叉的关系,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关于“关键能力”还是有不少论述的,这里摘录一些:

郑桂华教授在其论文《略谈指向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这样解释:

关键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一个人某一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又是在实践中才可能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意识的集合。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自主学习与建构的能力、对不同特质文本的阅读能力、在具体情境下的沟通能力、独立负责的思辨能力等。【“关键能力”能“等”吗?写作能力为何没有列进去?】

如何来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呢?郑教授指出,“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主要策略是:由基本技能教学向促进关键能力建构转化,通过系列学习活动促成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并注意与其他学科共享资源,实现关键能力的共生。”

大学教授的解释肯定是正确的,但对于一线小学老师来说,这些能力就变得难懂而不易在一线具体实施了。

有老师说,小学语文的关键能力就三个字“读、思、写”。

有人说,语文能力有: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写作能力。这些能力中的关键是什么?没有答案。

李旭东认为: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就是语文学力,也就是阅读力、表达力和文化力。

朱洁如在《小学语文关键能力的厘定》中:“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关键能力。

那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认同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包容交叉关系后,那“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思维能力”可不可以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呢?

不妨看一看“思维能力”包括哪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维能力”可不可以作为关键能力?答案是可以吧!我只能说是可以,还无法完全决定。因为小学识字能力、小学读写能力,的确很关键。有人说,关键能力可以多一点。可以是可以,但太多了,就不关键了。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就不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确定四个关键能力吗?这也是法子!那就把“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作为小学语文关键能力,亲爱的读者,你不反对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