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论域

中社学人 2023-08-28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论域

摘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一项极其紧迫的学术任务。
通过批判反思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的三重论域得以呈现。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就是对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域进行“中国式解答”。
其一,要着眼于回答“何谓现代化”命题,

阐释好现代化本质及其基本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

论证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多元关系,解构传统—现代二元对立论。

其二,要着眼于回答“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命题,

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单线进化论的解构与超越,

解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联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与实践具体性。

其三,要着眼于“现代化问题如何解决”命题,

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成功解决以发展与秩序的关系为显著表现的一系列“现代化悖论”的,

论证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中国是如何避免后发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化衰败”问题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





注释


1 冯仕政《发展、秩序、现代化:转型悖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主题》,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2(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4—55页。
3(2)[美]迪恩·C.蒂普斯《现代化理论与社会比较研究的批判》,载于[美]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03—104页。
4(3)[美]J.古斯费尔德《传统与现代性:社会变迁研究中误置的两极》,载于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24页。
5(4)顾忠华《韦伯学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6(5)[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3页。
7(6)[美]胡格韦尔特《现代化理论的社会学基础》,载于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6页。
8(7)[美]胡格韦尔特《现代化理论的社会学基础》,载于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8页。
9(8)[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10(9)[美]西里尔·E.布莱克等《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一份进行比较的研究报告》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40—441页。
11(1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12(1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13(1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
14(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2009年版第466页。
15(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23页。
16(1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9页。
17(16)[美]塞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345页。
18(17)[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19(18)[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20(19)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67页。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唐爱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2(06)


终审:“中社学人”责编曹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