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刀完了,来聊聊《时光代理人》的优点与不足

满分帅 故事研习社 2023-11-24


如果你最近生活压力大,心情不太好,考试没上岸,公司老板骂……

没有关系,我推荐你看《时光代理人》,一部温馨且治(致)愈(郁)的高质量国产动漫。

目前,《时光代理人》更新到第二季,追番人数 800 万,播放量 4 个亿,口碑整体稳定,但同时也在剧情、人物上存在不少争议,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时光代理人的简介下方,贴有一个悬疑的标签近年来,以悬疑为卖点的作品不少,稍微带点谜题,带点反转的,都管自己叫悬疑

但我觉得,好的悬疑作品,它是有门槛的。不说别的,光看「悬疑」两字,「悬」是悬念,「疑」是推理,这两者相互区别,又缺一不可。

从目的来看,悬念指的是不确定将要发生什么;而推理指的是弄清楚过去已经发生的事,这当中就包括人物的动机和行动的方法。

举个例子,我躲在衣柜里,不知道会不会被人发现,这是悬念;而观众想了解我为什么躲在衣柜里,这就是推理。

而从本质上来说,悬念是一种情绪,推理是一种理性认知。

情绪和理智,大多数时候并不兼容,这是我认为悬疑片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既要充分调动观众紧张的情绪,又不能让这种情绪过了头变成恐怖,同时要有一套合理的内在逻辑,让观众能从剧中抽出身来冷静思考,因此剧情的节奏和情节点的拿捏就十分重要。

只有做好了这一点,其他的巧思和创新才是锦上添花。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能从「悬念」和「推理」这两个角度,去评价《时光代理人》。

悬念是什么呢?

希区柯特说,悬念=紧张+疑问,它是一种带有疑问色彩的紧张情绪。

疑问本身并不能构成悬念,比如有一道数学题不会,老师一步步地解答你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不会包含紧张的成分,所以不叫悬念;但如果是在考试中就不一样了,在面对复杂题目的同时,还要顾虑考砸的后果,这才是悬念。

叙事作品对于这一原理的运用,最常见的,就是不直接告知人物行动的结果,而是把人物置于危险的境地,让人物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引发观众强烈的紧张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物任何行动的结果,就是悬念。

在《时光代理人》的设定中,程小时具有「回溯」照片的异能,通过附身在照片中的人物,实现对过去进行观察,甚至是干涉的能力。

第一季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幕,一是程小时回溯到委托人陈潇的照片中,和陈潇的母亲在桌子底下躲地震,二是程小时回溯到被拐卖的儿童身上,趁着人贩子熟睡时翻证件。

《时光代理人剧照

这些场面的设计痕迹很明显,手段很老套,但是效果很好,就是要你代入,要你紧张。

在此基础上,《时光代理人》还采用了一个更加巧妙的设计——悬念两难。

在第二个单元故事里,程小时一行人接到委托人陈潇的请求,对方希望程小时能回到照片中去,把当年自己未能说出口的话带给过去的朋友。

当程小时进入照片并顺利完成任务后,才意识到,照片所记录的,正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大地震发生前的画面。而陈潇之所以委托这个任务,正是因为他的好友、母亲都在当年的地震中不幸离世,使得他未能说出的话语成了一生的遗憾。

意识到所有人即将面临死亡威胁的程小时,不顾陆光的劝阻,执意告知村民地震将会发生,并且最后请求陆光可否只救陈潇母亲时,剧情出现了双重悬念:

第一,是程小时能否顺利改变过去,救下陈潇母亲;

第二,程小时改变过去的行为,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时光代理人剧照

观众在面对这两重悬念的时候,内心必然是两难的,一方面与人物共情,希望陈潇母亲能活下来,一方面又害怕这一改变会引发其他灾难,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换句话说,观众渴望解开悬念,但又不希望看到解开悬念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陷入两难境地,一来二去便加深了对剧情的情绪投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

不仅如此,这种双重悬念还会增加同一场景下的情感层次。一般我们看小说看动漫,都会下意识代入主视角,这时候,如果我们自己的情绪,和人物的情绪,不能拉开距离,那这样的共情就很单一,没有层次,也不会产生错位。

你看这个人物,你觉得她很可怜,人物看自己,也觉得很可怜,那看完顶多感慨一阵就没了。

以《祝福》为例,我们觉得祥林嫂被封建迷信压迫得很惨,但祥林嫂自己不觉得,她甚至用迷信压迫自己,这种错位之间留下的空白,就是作品主题产生的地方,优秀的叙事作品,在这点上往往具有共性。

再看《时光代理人》,因为回溯照片这一独特的设定,让观众所代入的视角并不唯一,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情感层次,还为拉开心理距离创造了条件。

还是以地震这一集为例:

首先是程小时代入照片中的陈潇,去亲历人物的情感,用上帝视角感受灾难来临的无奈与痛苦,这是第一层代入。

其次是观众代入的程小时,通过程小时的视角,去感受程小时本人,由陈潇母亲联想到自己母亲而产生的心理变化,这是第二层代入。

这样情感就处于一种叠加爆发的状态,同一时间里,观众既替程小时感到难过,又因陈潇的妈妈感到遗憾,既希望回避悲剧,又害怕改变过去,处于两难之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情感层次就丰富多了。

《时光代理人剧照

这样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单元的故事里,但正如上文所说,如果只是同一种性质的情感,那不管叠加多少层,效果也还是单一的,因为这样的情感缺乏特点,你同情他,我同情你,怜悯来悲哀去,一两集可以,每集都这样的话,容易造成情绪疲乏或者审美疲劳,到最后可能变成浅薄的滥情。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个人站出来,营造更复杂的心理错位的情景。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陆光。

在这个情景中,陆光所提供的,并不是和观众与程小时一样的悲悯情绪,他表现得更加理智冷静,比起照片里人物的命运,他更关注程小时行动的后果,所以他「欺骗」了程小时。

他先是假意答应帮助程小时改变过去,救下陈潇母亲,实际上仍是顺从着历史的发展轨迹,使得陈潇母亲最终还是埋身于乱石之中。愤怒的程小时给了陆光一拳,两个人之间也就因此拉开了心理距离。

《时光代理人剧照

并且,陆光的存在,正好能适时地将观众与当事人遭受的苦痛拉开距离,让观众从激动的情绪中脱身,回归理性的思考,通过视角的切换,我们不会一味地沉浸在怜悯、同情的悲伤氛围里,反而会带以一种批判、反思的态度去审视程小时的行动,并开始对他的做法产生质疑,这样一来,观众、人物之间就产生了错位。

顺带一提,有些作品之所以产生争议,是因为它制造了错位,却没有留出一个视角来展现这种错位,这样就会让观众觉得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

陆光这个视角在剧中所起的作用,不仅是通过视角的切换,来灵活地释放或者隐藏信息,还能让整部剧不会全都吊在「悬念」上,给理性的推理留下了空间,还会因为人物之间的心理分化,让人物关系保持动态变化,从而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时光代理人剧照

要营造悬念,一定要懂得观众的喜好,人的喜恶是悬念的分水岭。例如动画中的徐珊珊,走在巷子里,背后出现了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悬念就产生了,观众会因为担心徐珊珊的遭遇而感到紧张;但如果是数学老师这样油腻肥胖的中年男子,那他身后就算出现十个拿刀的人,观众也会觉得这是喜剧,不会产生悬念的紧张感。

换句话说,只有符合我们喜好、或者在我们生活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事物,例如敏感的事件、危险的物品、人人都想要的东西(金钱)等等,才会受到我们特别的关注,每当这些事物出现时,我们的注意力便会以一种超强的强度聚焦于其上,这时大脑往往会越过一般的思维、分析、判断等过程,直接代入情绪。

《时光代理人》采用单元剧的形式,每一个单元又取材于社会的典型事件,职场压迫、性骚扰、灾难、拐卖儿童,这些原型来自于现实的故事,能够让观众直接进入悬念的情绪状态,从叙事层面看,就省去了很多的程序,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去铺垫,就能模拟出足够共情的场景,来满足观众宣泄情感的需要。

所以说,《时光代理人》在「悬念」的营造上,我觉得是很成功的。

众所周知,塑造人物大致有两个方向:纵向刻画与横向刻画

纵向就是展现人物完整的成长经历或变化过程,让读者理解人物性格的成因,这样做能增加读者与人物的粘合度,缺点是需要的篇幅较长,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成」,比如《火影》、《死神》这种超长篇故事,一路从主角小时候画到当爹。

横向就是通过侧面刻画,从不同的角度去塑造人物多维的性格特质,这样能在短时间内让人物的设定变得丰富,但容易流于表面,缺少对人物的深度挖掘。

那既然如此,把两者结合起来,不就没有缺点了?倒也不是。

如果有篇幅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像《时光代理人》这样主打情节紧凑的剧来说,用在人物身上的笔墨越多,就会在原本紧凑的情节因果链中缀连上无关的事件,从而对整体紧张氛围产生影响

在此情况下,《时光代理人》用了两个方法:回忆和映射。

回忆比较常见,要让观众快速了解人物性格的成因,回忆是最不占篇幅的纵向刻画的方法,在人物情绪波动的关键时刻,穿插一点对往事的回忆,人物行为的动因就有了,这点没什么特别的。

比较值得说的是映射,用照片中当事人的经历,来映射程小时的过去,比如艾玛和父母一起吃蛋糕,陈潇母亲睡前的歌谣,这些情节在讲述人物故事的同时,也塑造了程小时,这样一箭双雕,不会额外占用篇幅,算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纵向刻画的方法了。

《时光代理人剧照

虽然如此,但为了追求连续不断的反转,整体过快的节奏还是让人物稍显缺乏深度,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沉淀,只能抓住机会去表现人物,结果导致有些地方略显刻意,用力太猛,很不自然。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是《时光代理人》的粉丝,其次我也很喜欢程小时和陆光,这只是从叙事手法的层面讨论人物的艺术生命。

比如程小时在地震发生后,哭着对乔苓说我好害怕这里,说实话,这里我感觉很出戏,我知道制作组的想法,但我觉得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在这种情形下,最震耳欲聋的莫过于沉默,就算是崩溃,以程小时小时候的性子,应该也是自己躲起来痛哭,在没有交代程小时和乔苓是如何建立感情的前提下,让程小时突然抱着乔苓喊「我想他们」,说实话有点尴尬。

《时光代理人剧照

我觉得在人物情绪饱满的状态下,比起直接表露感情,让言行与内心产生错位,从而产生的艺术效果要更加生动。比如程小时硬生生忍住冲动,不说出真相,而以「玛雅预言」作为借口的时候,人物的艺术审美达到了高潮。

一个人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矛盾和纠结,却最终以云淡风轻的形式表露出来,内在放大矛盾,外在回避矛盾,这种情感的错位幅度越大,感染力就越强。

想象一下,过几天的情人节,你精心挑选了礼物准备去找TA告白,结果在半路上碰见TA牵着别人的手,这时你虽然内心很难受,但表面上还是要云淡风轻地说:好巧哦,你们也出来啊?

这时候内心的情绪会因为表达的回避,而更加强烈。

所以我想说的是,《时光代理人》每一个单元剧情本身所产生的情感效应已经非常强烈了,这个前提下人物的情绪表达,不管是语言还是行动,如果不稍加克制,那可能就会过犹不及,反而影响观感。而且,在塑造人物的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克制情绪表达,是让人物有显得深度的最简单的办法。

那人物为什么一定要有深度,单纯、冲动一些不行吗?可以是可以,但是基于作品设定,主角的职业需求,不允许人物没深度、不允许人物不克制。

在9~11集中,程小时得知艾玛是因为自己的善意而反遭不测时,他整个人看起来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第一个单元故事里,程小时自作主张替艾玛回复了信息,因果被打乱,导致艾玛上了行凶者的车,最终在巨大的打击下自杀身亡)

他终于明白过去不可改变,一番独白让观众觉得他终于成长,可等到艾玛要自杀的时候,又穿越到艾玛自杀的现场,自报家门告诉艾玛内幕试图改变过去,就让我感觉程小时是为剧情冲动、为剧情克制,人物的独立性,成了推进剧情的牺牲品。

《时光代理人剧照

换而言之,整部作品还是重在表现「事」而不是表现「人」,当然,考虑到短短 11 集要容纳这么多的信息量,我觉得这也算不上什么缺点,本来情节和人物二者也不能完全兼得。


作者档案

满分帅,专注于动漫、游戏剧情叙事分析的语文老师,B站同名up主

作者丨满分帅
运营丨冬至
封面来自《时光代理人》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你的创作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