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艺术生产者] 吴桐禹 - 以艺术家视角和藏家共情

Dudu Du Laboratory 2022-10-20

『新·艺术生产者』是 Du laboratory 推出的长期推送单元。人们的生活之所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工作成果。除了艺术家、策展人,还有画廊、拍卖、媒体、运输、画材等等环节共同工作的结果。我们将邀请在艺术产业链条上辛勤工作的朋友以问答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理想与现实。



--------------------请朋友们多多关注----------------




「 新 · 艺术生产者 」

NEW ·  ART PRODUCER


吴桐禹

WU TONGYU

杰铭画廊 运营负责人 \ 艺术家经纪人 \ 摄影师



采访:孙策



孙策 > 桐禹你好!咱们是去年在杰铭画廊因为《无边风月》的展览认识的哦。除了策展人惠书文,这个展览得到了陈逸鸣馆长的大力支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虽然你们是一个小团队,但是在整个展览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相当的专业度和超出工作而已的热情。这是你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吗?

吴桐禹
>
哈哈,感谢孙老师的认可和支持。我对工作的认知是——寻找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所以抱着这样的态度我先是在米兰当地画廊实习,然后回国也尝试了不同的职业角色,例如做过杂志社编辑、CEO助理、在家具设计公司输出平面视觉,也在私人gallery工作过,中间也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之后我就来了杰铭画廊,陈逸鸣老师团队这里。职业选择是需要经历失败,需要不断推倒过于乐观的自我判断而后重建。你需要了解社会如何运作,需要接触和你价值体系毫无交集的人,然后你才能深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前期多份尝试也坚定了我的信念——在艺术行业深耕下去的决心,不管以哪种职业身份。




▲《simbiosi-contemporanee》群展 MA—EC艺术中心
     米兰 展览现场 2018



孙策 >
谈到留学,目前似乎变的很困难了。你是意大利留学回来的,学的是纯艺术的雕塑专业?感觉女孩子选择这个专业从体力的角度上看还是需要考虑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吴桐禹 >
选择雕塑这个专业的初衷是当时这个专业覆盖的学科类目比较多,涉及了材料研究、图形心理学、艺术解剖学和大理石及不同质地的石材技法课程等。

其实对体力提出要求的并不是雕塑或某个专业,而是创作媒介。我一直记得当时解剖课上两个意大利女生选择画了半个墙面尺幅的作品...

之后发现这个专业吸引我的是,它会让你重新认识不同材质被赋予特殊的语言属性,包括了物质、空间、时间和人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艺术语言的维度确实比想象的更宽广


孙策 >
你是哪一年回国的?回国后选择在画廊业工作有什么感受?我觉得一个学纯艺术出身的人会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来看待展览,包括和藏家的沟通,除了专业知识也会有一些更感性的认识?

吴桐禹 > 我差不多是18年年底回国的,也是经历了不同行业后选择回归到艺术行业中,就像第一个问题中所说到我对工作的认知是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一开始也是在几家私人画廊有短暂的经验,自身工作状态过于理想化及画廊主对市场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工作频换。我认为国内画廊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竞争激烈,行业规范欠专业化同时收藏市场也严重受限。尤其是潮流艺术被推向市场浪尖,传统画廊的成交量更是难以望其项背。我也刚刚入行一两年,处在摸爬滚打的探索阶段。纯艺出身的确在阐述作品和专业知识上更取巧,但我觉得更多的优势是“以艺术家的视角和藏家共情”,对于很多收藏者而言除了作品本身的市场价值外更注重背后的“精神价值”,“共情”可能会快速促成藏家和艺术家产生交集或者引导他进入作品。除了作品的感染力,更多需要从业者以一个“好的故事”抛砖引玉,以一个被赋予作品精神价值的状态去阐述故事,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环节



▲《逃逸的表情》王皓/张赢 双个展 杰铭画廊 展览现场 2021


孙策 > 感觉开幕包括作论坛的那几天你们一直在忙。大多数人对画廊从业者的工作还是不很了解,你平时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吴桐禹 > 哈哈哈,曾经还没踏入这个行业的我一直以为就是可以穿得美美的在办公室感受艺术氛围。

大部分情况是繁杂机械化的,小到开票统计核对、设计宣传物料、开幕布展、给藏家送作品等等,体力脑力相当的职业。

对于一个年轻的画廊团队而言,如果画廊主并不是藏家转型,这个时候执行者要承担更多负荷,同时成长的空间就相对更多。市场定位,这可能是前期一两年都需要摸索的课题。社群如何形成?画廊的目标人群该怎么定位?除了通过常规展览还能以什么方式吸引到目标人群及潜在客户群体?这些相当考量从业者的社会面及展览策划能力,也需要你有不错的社交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因为需要知道当下哪类是“明星”艺术家,同时要寻找那些新晋艺术家和画廊共同成长,所以艺术家资源拓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接下来就是展览筹备,这个是画廊日常主要的工作之一。通常画廊会按年度做计划,需要提前确认展览主题内容和艺术家,接下来就是开幕嘉宾拟定等等。因为画廊团队小,所以也是一人分饰多种角色,总而言之制定艺术品销售计划,负责艺术品销售、客户资源开发、跟踪及维护、拓宽艺术品销路,完成客户联络、合同签定及货款的接收工作,时刻关注国内外艺术品动态,收集艺术品信息,前宣衍生品设计都是必做的工作内容,所以这些都算是历练和成长吧。



▲《无边风月》孙策/黄启佑 双个展 杰铭画廊 展览现场 2021


孙策 >
我知道你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你的工作,生活一定造成了冲击。你现在的生活工作是怎么样的?上海这一特殊时期的经历有没有改变你多一些问题的基本认知?

吴桐禹 >
感觉上海这次疫情大家除了失望就是无力,疫情对各个行业而言都是巨大的冲击,目前居家隔离已经50多天了,每天核酸抗原、抢菜、团菜,然后线上办公。

这段时间正好在看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一本带有敏锐政治前瞻性的书籍。语言并没有真实反映这个世界,它会重构世界。集体主义的光环也可能逐步瓦解个人权利。所以语言统治是瓦解思考的第一步。自省和质疑,是保持思考最好的状态。


孙策 >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前辈和老师?

吴桐禹 >
有,是在美院时期我的主课教授—Gianni Caravaggio。他本人是Brera美院雕塑系主教授,是艺术家、是哲学家、也是柔道教练。他对我学生生涯之后整个艺术认知影响非常大,包括我的很多同学都深受影响。

他让我了解到,艺术的内部构造该是纷繁复杂,它可以是概念性的探索,是某种隐晦的信号,是形式上无可挑剔的结果,不该只是简单的“好看”两个字去评判。

包括有次上课时他说,“我们不需要用我们的作品去试图让所有人喜爱,因为谁都做不到。但它会令少数懂得欣赏它的人心动就足够了。”



▲《理智与情感》陈春妃 / 顾奔驰双个展
     协助现场作品搭建  2022


孙策 >
据我了解亦飞鸣美术馆之前作了一个《青年陈逸飞》的展览,除了难得一见的画作以外还作了一些详细的一手文献的梳理,能介绍一下这个展览和你参与部分的工作吗?

吴桐禹 >《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的展览,从前期筹备策划到落地布展,这中间的确花了很多时间,陈逸鸣馆长也是亲力亲为到每一个细节上。当时第一次和馆长,策展人及展览顾问开会的时候,陈馆长就送了我一本《青年陈逸飞》的书籍先做展前的了解和学习,这也方便了之后协助策展人在文字内容及艺术年表的校对工作。

因为本身是有平面工作的经验,所以画廊和美术馆的平面视觉都是我输出的,同时也包括了展览统筹,协助策展人的一些工作推进筹等。


▲《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开幕现场 2021


孙策 >
从个人角度讲你觉得纯艺术教育背景进入画廊业有什么不适和优势吗?

吴桐禹
>这好比从业者和创作者两者之间的身份来回切换,前者的重点是“他人”,后者是“自我”。

在学着成为一位好的运营者和艺术家经纪人的课题上,对二级市场的敏锐度及市场化包装艺术家IP是需进一步补充提高,商业画廊需要被市场考量。就像第三个问题中提到的,我觉得更多的优势是“以艺术家的视角和藏家共情”。


孙策 > 作为已经入行的从业者,你想对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经验和建议?

吴桐禹 > 感受来自于预期,预期是内心观念与现实是否一致的衡量。

需要学着评估自我能力,这也是在自己尝试了很多行业之后,发现其实大部分行业的相似度很高,当你成为一个从业者后创造力会被削减,需要你投入耐心学会倾听和适当的服从,需要从个人意识中跳脱出,你的服务对象也将从个人变成多人。所以从业者和创作者职责范围还是非常不同的。不要停止社交,持续保持学习的心态,是你会在这个行业中越走越远的途径之一。


孙策 >
学艺术的人都有一个作艺术家的梦想,未来如果有机会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创作?

吴桐禹 > 其实我在陆续创作中,目前的创作媒介是以数码图像为主。如果空间允许,还是会尝试多种材料媒介。



吴桐禹《自画像·局部》90x60cm
   艺术微喷 哈内姆纯棉硫化钡


▲吴桐禹《逃离自由》120x80cm
   艺术微喷 哈内姆纯棉硫化钡



吴桐禹

1992年出生,现居住上海。
6年意大利艺术留学背景
现任杰铭画廊运营负责人、艺术家经纪人、摄影师
作品涉及装置、摄影及雕塑等




&:


欧洲艺术家工作室系列精选 >

ANDEREAS BLANK’STUDIO

Hilde Overbergh’ Studio

Via Lewandowsky维亚•莱万多夫斯

策展·中少年>
米诺:当别人向往“远方”时,我只在当下
殷嫣:没有什么怕失去的,一切都是得到
惠书文:痛感、脆弱和希望,是回应这个时代的无言立场
廖廖: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国内外展览系列精选 >
柏林展览现场:抵抗要点 Points of Resistance

POINTS of RESISTANCE IV: SKILLS FOR PEACE 柏林画廊周隆重推出

Poppy and recollection—黄佳、夏鹏、王凯凡、Clara Broermann抽象联展

POINTS of RESISTANCE IV: SKILLS FOR PEACE-(柏林画廊周隆重推出)参展艺术家作品

CY • TWOMBLY -赛•托姆布雷

展览现场:变奏 - 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

中谷芙二子


ART 22 条 

关于ART 22 条 —— 孙策篇

关于ART 22 条 —— 沉默篇

关于ART 22 条 —— 杨重光篇

ART 22 条 —— 刘峰篇

收藏&生活系列精选 >

收藏&生活-陈石ChenShi


德意志归来兮系列精选 >

德意志归来-夏鹏 XiaPeng

德意志归来-杨重光YangZhongGuang

德意志归来—吴霜 Wu Shuang

德意志归来-张博夫 Zhang BoFu

德意志归来 - 徐升Xu Sheng


绘画艺术中的理性与情感 >

直线的意志 | 庄卫美


毕业十年 >

毕业十年 — 岳一川 Yue Yichuan

毕业十年 — 施 翔 Shi Xiang

毕业十年 太 平 Tai Ping


----------------------------------------------------

▲ 点击关注<Du Laboratory>更多国内外艺术资讯
▲ 延伸关注<有艺思>了解更多艺术发声

-----------------------------------------------



Du/Laboratory是一个综合性的试验平台,涉及的创作媒介跨越当代艺术的各个层面,对四处空降的国际化当代艺术潮流保持一种警惕性,同时致力于艺术家自身系统的充分、深入挖掘,持续关注徘徊在艺术和非艺术边缘“中间状态”的实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