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语破框和依存不得不说的故事第二弹

黄含笑 计量语言学
2024-09-03
前言

长久以来德语总是背负着“难听”“难说”“难学”的负面标签,“罪魁祸首”就是德语特色的句法结构——句框

德语句子由左、右句框及其划分出的句子场域构成(如下图),虽然结构规整,但读者往往直到句末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一旦中场中元素过多,德语学习者、使用者就常常有难以理解这一句子的烦恼。

然而李媛、黄含笑、刘海涛在2021年发表的文章《德语书面语破框现象是特例吗?》却用数据证明,德国人也没有这么“傻”。现代德语日常使用中打破句框规则的破框现象层出不穷(如下图)。人们出于省力,将原本应在中场的元素挪到右框界之后的后场,形成破框,以此应对长句框带来的认知负荷。(可参阅「德语书面语破框现象是特例吗?」)

那么,如果使用破框受省力原则的驱使,在德语发展史上,破框的使用是否呈现上升趋势?德语使用者是否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破框,使之逐渐取代句框的地位?如果并非如此的话,又是出于怎样的认知原因呢?

三位作者的新作给出了解答!

语料库和工具

新作《Die historische Entwicklung des Nachfeldes im geschriebenen Deutsch und ihre kognitive Begründung: Eine korpusbasierte Studie(德语书面语破框历时发展及认知溯因: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注:标题中Nachfeld一词为“后场”之义。后场即破框所在场域。),发表在德语语言学界著名期刊《Sprachwissenschaft(语言学)》第47卷第3期(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文章选用德语文本历时语料库(Deutsches Textarchiv)进行破框历时研究。该语料库囊括16至20世纪报刊、科学、应用文、文学等各领域代表性的德语书面文章。作者以每50年为单位,随机选取其中18-20世纪的报刊文本,构成每个世纪约1000句、共含5000句左右体量的自建语料库。

对语料进行基础清理后,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人工标注及校对。标注层面主要为拓扑场域及破框类型。破框类型分为短语形式破框(包括介词短语PP、名词性短语NP、形容词性短语AdjP、副词性短语AdvP、补语性短语AduP)和非短语形式破框(包括完整句SZ、从句NS和带zu不定式INF)。文章使用Exmaralda-Partitur软件进行语料标注,借助语料格式转换程序Pepper和ANNIS平台检索语料,进行统计分析。

历时发展趋势

结论1:破框使用在近三百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如图所示,在过去的三百年中,破框的使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58.87%下降至32.61%。

这与我们最开始的假设恰恰相反。尽管使用破框比不使用破框省力,但破框在整体语言使用中的比例却越来愈少。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考察具体破框结构使用的趋势。

结论2:非短语形式破框在所有破框句中约占85%,其使用呈现下降趋势,短语形式破框占约15%,其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在不同类型的非短语形式破框中,从句使用最多,带zu不定式次之,完整句最少。其中,从句的使用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在不同类型的短语形式破框中,介词短语使用最多,名词性短语次之,之后是副词性短语和补语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最少。

认知溯因

从上述结论1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破框使用呈下降趋势,但比例一直很高,最高点甚至达到约60%。这说明尽管句框结构是德语的标准结构,但德语使用者很喜欢使用破框。这是因为,使用破框的句子比同等意义下使用句框结构的句子依存距离小,需要花费更少的工作记忆,较为省力,这符合人类语言省力原则(参见 李媛、黄含笑、刘海涛 2021)。

不过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么省力的破框结构,人们使用得却越来越少呢?我们来看看破框结构总体发展和各具体结构发展的对比情况(如下图)。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破框的下降趋势主要是受非短语形式破框中的从句破框的影响。从句破框占比大,下降明显,导致破框整体使用比例也下降。

那么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少地使用从句破框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再次用到依存距离这一指标。依存距离是认知语言学中衡量工作记忆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算含不同破框结构的句子在破框前后的依存距离,我们可以观察在使用不同破框时,人们的工作记忆负载。文章择取不同类型破框句,进行依存标注和平均依存距离计算,得出结果如下图。

我们发现,尽管使用从句破框的句子比不使用的依存距离小,但从句破框本身的平均依存距离就比其他类型的破框都要高。这也意味着,从句使用本身并不省力。所以百年来,人们逐渐少用从句。不过,由于从句是德语句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称为“必要的”破框,所以从句破框在非短语形式破框中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它的下降自然而然就影响到了破框总体的使用比例。
结语
认知在语言发展中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从未停歇。基于破框省力的结论,我们假设人们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破框。结果却出人意料,德语发展过程中,破框使用越来越少。这主要受从句破框减少的影响。然而,从句破框的减少也并未违反省力原则,因为使用从句本身就比使用其他类型的破框结构更费力。

语言使用者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尝试在必要的句法结构和省力原则之间寻求平衡。通过研究破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趋势,还可以从中窥见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计量语言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