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语书面语破框现象是特例吗?

黄含笑 计量语言学 2022-06-09

小编按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篇文章出自《现代外语》2021年第3期。正如篇名“德语书面语破框现象是特例吗?”,作者李媛、黄含笑、刘海涛探讨了德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破框,并通过语料库检索得出了十分有趣的结论。

浙江大学的刘海涛老师团队近年来基于依存理论和大规模真实语料,致力于探索跨语言普遍现象。在“花格老刘”的带领下,团队在对数十种语言进行跨语言普遍规律探索的同时,近期又在德语语言研究领域开花结果,目前已有两篇文章发表在《计量语言学学报》和《浙江大学学报》上,分别为“Word Length Distribution in German Texts during the 17th-19th Century”及“名词分布是人类语言的不变量吗?——以德语书面语中名词分布为例”,另有一篇有关德语名词句法特征计量研究的论文已被德国一家高级别检索期刊录用,敬请期待!这些成果不断为德语语言及跨语言普遍现象研究提供新维度和新思考。


我最近在学一门外语~

英语?日语?法语?

是德语!

啊,那一定特难学吧!


句框


提到德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难”、“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于德语的一个特殊结构——句框。“美式毒舌”马克吐温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抨击”《可怕的德语》,其中就有吐槽句框结构的经典文段:

An average sentence, in a German newspaper, is a sublime and impressive curiosity; it occupies a quarter of a column; it contains all the ten parts of speech – not in regular order, but mixed; it is built mainly of compound words constructed by the writer on the spot, and not to be found in any dictionary – six or seven words compacted into one, without joint or seam – that is, without hyphens; it treats of fourteen or fifteen different subjects, each enclosed in a parenthesis of its own, with here and there extra parentheses which re-enclose three or four of the minor parentheses, making pens within pens; finally, all the parentheses and re-parentheses are massed together between a couple of king-parentheses, one of which is placed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majestic sentence and the other in the middle of the last line of it – after which comes the VERB, and you fin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the man has been talking about; and after the verb – merely by way of ornament, as far as I can make out, – the writer shovels in “haben sind gewesen gehabt haben geworden sein,” or words to that effect, and the monument is finished.

马克吐温以一句超长的句子生动地描述了德语句子何其复杂与冗长,动词更是常常姗姗来迟,让人好生费解。

德语句子常由一个句框构成,左框界为定式动词,它占据句子首位(一般疑问句和命令句)或第二位 (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右框界为动词的其他部分,如可分动词前缀、复合谓语的分词部分或动词不定式等。

句子以句框为界,左框界之前为前场,左右框界之中为中场,右框界之后为后场。德语句子通常由前场、左框界、中场、右框界四个元素构成。前场、左框界和右框界各占一位,其他元素都放在中场。

所以如果中场中的元素过多,就会发生如下情形(节选自《可怕的德语》):

»Als die Koffer gepackt waren, REISTE er, nachdem er seine Mutter und Schwestern geküsst und noch einmal sein angebetetes Gretchen an seine Brust gedrückt hatte, die, in schlichten weißen Musselin gehüllt, mit einer ein- zelnen Tuberose in der Fülle ihres üppigen braunen Haars, kraftlos die Treppe herabgewankt war, noch immer bleich von dem Schrecken und der Aufregung des vergangenen Abends, doch voller Sehnsucht, ihren armen, pochenden Kopf noch ein letztes Mal an die Brust dessen zu legen, den sie inniger liebte als ihr eigenes Leben, AB

其中abreisen(启程)是可分动词,词干和前缀分别为左右框界,由于中场中的元素过多,读者直到最后才知道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不过德语句框结构使用果真如此吗?



破框


实际上德国人也并没有那么“傻”,“破框”便是他们应对句框的手段。此时,原本应在中场的句子成分会部分或全部移出框外,打破标准的句框结构。如下图所示,von der ständigen Konfrontation mit Krieg und Elend (战争与贫困的长期折磨) 原本应在中场,实际上却出现在右框界 abgelenkt (暂时摆脱) 之后的后场,打破了句框:

这样一来,语言表达者能够更省力地建构句子,而接收者也能更省力地接收信息。那么破框的使用情况如何?它是否真正实现了省力的目标呢?

传统的德语语法无法解释破框结构,所以将其视为句框结构的例外。然而,对“例外”这一说法,不少学者提出了异议,认为破框实际上是标准语法之外的次要标准或语言习惯,它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相当的出现频率”。

由于语料以及技术方面的限制,至今为止该领域的研究者极少关注破框在德语语言中的总体频率,针对破框结构的具体分布也缺乏清晰完整的呈现。本文作者基于德国权威语言机构德语研究所对破框结构的界定,利用图宾根德语报纸语料库树库 TüBa⁃D/Z 11.0,对破框的频率及分布展开研究。



结论


研究得出:德语书面语破框结构占比近三分之一,在各破框结构中,从句和带 zu 不定式等非短语形式破框结构占绝大多数(约4/5),而在占比较少的短语形式破框结构中,介词短语更容易破框。

非短语形式破框

短语形式破框

紧接着,文章又对破框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前文谈到,在语言使用者的感受中,框架比较费力,而破框比较省力,那么究竟能否证明这一点呢?破框这一不符合标准语法的结构,为何出现频率如此之高?

从人类认知结构的普遍性上来说,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加之人们的思考方式呈现接续性特征,过长或者结构过于复杂的句子都有可能会影响书面和口语交流的清晰与流畅。破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当遇到上文中可分动词前缀和词干之间成分过多、相距过长时,人们使用破框来避免遗漏动词前缀。

所以破框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同样涉及人类的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为了探究破框以后德语句子结构的规律及动因,作者使用依存句法标注若干语料,基于依存距离指标衡量工作记忆负载,统计分析破框结构在破框前后的平均依存距离。

统计得出句例破框后的依存距离均小于其框架体,这表明使用破框比使用框架体的句子更省力。可以设想,破框是德语使用者应对工作记忆有限性和语言省力原则的一项策略,符合人类语言使用的普遍规律。



结语


读到这里,想必各位朋友对句框与破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书面语实际使用中,破框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并非例外。尽管它打破了原有的定式结构,即句框,但依存距离大大减小的好处使得人们喜欢使用它,因为它让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都变得更加轻松。

在一种语言中,正常结构被打破,不遵循标准语法模式,从而发展出一种非常规的结构调整,成为该语言的新常规,为使用者广泛接受并实践,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认知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表现。破框作为这样一种新常规,再次证明语言是由人驱动的复杂自适应系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