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几个月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23-11-22
1,
后台收到几位留言,超过30天的,就没看到。这个公号数月没有更新,还有几位牵挂,感恩。
没有更新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主要还是过敏。
一个敏感我猜可能是因为写了🤫短评Timothy Synder的On Tyranny: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其实压根儿就没讲中国,都是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事。而且压根儿也没有发出来。
我把文章存档在了 huafang.substack.com,订阅是免费的。不想订阅点continue即可直接查看。但还是希望大家订阅一下,防止失联。前面写的普通人就是负重登山:关于美国的10本书 | 翻书党人札记 公号还在。另外还写了一篇在substack上。
接着就是因为真的身体上的过敏没有继续写作。眼睛过敏断断续续从五月份开始,快有一个多月,到了六月多才算好转。
等眼睛好转一直到7月份就围绕一个词:dossier。
从7月底到8月中,因为CC回国,独自带娃3周,中间带娃去了一趟内布拉斯加。回来之后就准备开学了。
2,
和大家聊聊这几个月的事吧。
我四月初去了一趟韩国,主要是匹大GSPIA和SNU的公管学院有一个合作,双方会互访,不仅局限于学生交换,也意在推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SNU的公管教师清一色毕业于欧美顶尖学府,其公管项目在世界都算排得上号。

和SNU的同行交流了我这几年的一个初步想法,叫做informa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熟悉文献的大概马上就看出来这是我借用了“Information economics信息经济学”的想法,主要是说公共组织发布的政策信息,民众也不一定接收到,接收到了也不一定理解,就算理解也不一定遵从,更不要谈合供了。
信息经济学主要关心的还是信息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不对称由此造成的效率损失,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二手车的“柠檬市场”了。我主要关心的是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公共组织与公民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几乎所有公共服务,因其外部性,个人在获得自己好处的同时也会助益他人,所以或多或少都涉及个人合供。
以往公管的文献,较少讨论或几乎不讨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重要的是现在信息渠道发达,misinformation加上public distrust government的问题,使得“信息”问题更加复杂。但信息除了本身作为一个公共品问题外,还会影响其他公共品的供给,所以又是一个不得不处理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之前写过communication for coproduction的几篇文章(合供研究进展2021为合供而沟通-系统性文献综述与研究议程),目前的工作也主要是看不同类型的信息和不同信息渠道对个人合供的影响,有几篇文章在审,希望能发出来,到时候再和大家详聊。
GSPIA在韩国有不少校友。所以此行另有几处也多受韩国校友的照料。感受极深的一点是韩国的长幼等级制极为森严,年轻的校友对老校友那是毕恭毕敬,点头哈腰,提包引路,老校友坦然以对,早就习惯了,一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一方面觉得自己离这种东亚价值观越来越远,不是坏事;另一方面也觉得可能美国化太久了,尊敬师长方面似乎退化了许多,倒也不是好事。大抵还是需要平衡一下为好。
3,
韩国之行“走”了很多地方。主要是我有个同事备战匹兹堡半马,但来韩国前稍微扭了一下。跑不行走可以,就问我要不要一起去走走看看。
我印象中走吧就属于那种闲庭信步,就答应了。要是早知道这哥们是暴走模式,一趟就是三个小时,我还是留在酒店附近的咖啡馆里为好。
韩国的不公平程度惊人。我们走了很多地方,传统的景福宫,北村的白麟济家屋,这些算是保存较好的。游客来自韩国各地,也遇到很多讲普通话的游客。在旅游景区衣着光鲜并不意外,能负担起旅游的,已经不能算是底层了。

(景福宫里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

(北村的教育博物馆。)
我们还去了号称外国游客都会去的一个服装及小商品市场,类似于80年代义乌小商品市场。二层曾经是辉煌的韩国婚纱市场。但新闻里都是韩国低生育率的问题,韩国人不仅不生小孩,而且年轻一代连恋爱都少更不要说婚嫁了。市场当然也就今非昔比了,怎么讲呢?就是落后于时代步伐的感觉。

(韩国市场里的小吃排档。)

这个市场当然有特色,那就是一楼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吃。怎么讲呢?卫生和其制作条件也都是浙江舟山沈家门20年前排档的水准。只不过我们两人囊中羞涩(没换韩币,摊位几乎不收信用卡,好不容易遇到一家刷不出来,更没有微信支付宝之类的),结果没有吃成。最后找了家店坐下来吃。
但是韩国的另一个市场就令人瞠目结舌了,那就是面膜市场。横跨三四个街区,除了吃饭的和便利店,几乎全部都是卖面膜的店,捎带其他化妆品,但面膜绝对是大头。联想到韩国人前光鲜靓丽,倒也是不难理解。这个相较于前一个市场来说,那就是中间间隔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感觉。
(酒店楼下的两个世界。)
我们住在首尔仁寺洞,这地方的星巴克比匹兹堡还多很多。对比那个类似中国几十年前的小商品市场,恐怕也是两个相互无法理解的韩国。
在韩国的这几日,最大的新闻恐怕是韩国生育率全世界最低。这对韩国来讲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加上韩国女性社会地位低,雪上加霜。我认为老龄化的等级制社会,大体都会走到最后一代的低生育率状态,而政治制度在这方面几乎无能为力。

4,
从韩国回来之后,本来觉得学期结束,匹兹堡春暖花开,是时候追寻王小波在这边的脚步了。不料世事无常,眼睛过敏了。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严重过敏,主要是眼睛红肿瘙痒流泪不止,瞳孔放大,不得不去了眼科急诊。吃药滴眼药水外,遵医嘱,不得不限制使用屏幕的时间,还要靠睡觉来度过。极大影响了生活,也对不住各位合作者,各项研究一推再推,实在无奈。
好在现在我终于缓过来了。我的眼科医生来自加州,她说自己刚来匹兹堡的时候,也这样。
那我问你现在好了么?医生说,明年春夏你提前做好准备。好吧。
我在美国好些年,没有什么春夏过敏的症状。但各方水土不一样,与自然和平共处,我还得慢慢学。
5,
递交了申请升等的dossier。各个学校要求不同,小结起来大概就是:现在既要有质也要有量。如果结果幸运,我到时候再来分享一些我自己准备这个的过程中的想法。
但不管怎么说,我自己目前的感受还是要持续不断输出,所谓编连续剧一样写论文。古人说流水不争先,争滔滔不绝。诚不我欺。
至于到底是要追一个热门,还是坚持自己的独门?是随大流还是独辟蹊径?我的想法是要有自己的坚持,但也坚持与主流的理论对话。
我觉得尤其是博士生和年轻学者的阶段,不要怕自己与众不同,因为那可能就是你的贡献。
另外每个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快与慢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对自己说别着急,也要对自己说坚持下去。
说是与主流理论对话,其实也就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理论上拔高点,或者说要有大局观,但执行的时候不妨小一点,把细节做扎实一些。
6,
年初《给自己的5条建议》里:每天写500字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做到,回头得补上。
锻炼身体倒是见缝插针在做,体重没减多少,精力好一些。
和老师朋友接触还挺多,去内布拉斯加也是访我们在美国这几年遇到的最好的朋友夫妇,当然主要是蹭朋友带娃。从善出生也是他们帮忙。只想说有他们是我们三生有幸。
最后一条说要学会拒绝,大概勉强算做到了30%?“说不”这件事不那么容易,也许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东西。
先和大家聊这么多。目前还有2个RR,4个在审,3个待投,3个待写完,3个待做新的实验。落下的研究也会尽快赶上来的,请合作的师友们稍微再耐心等一等。
至于独自带娃这件事,我在朋友圈连更了21天,和很多带娃的妈妈们有了交流,是之前完全没想到的事情。没怎么和爸爸们交流,可能带娃的爸爸们比较少,或者带娃的爸爸们不想交流。
我稍后会更新一下带娃时随手记下来的东西,自己回看也觉得得到了提升。好像与娃一起,自己又成长了一些。

(从善和见贤在Cleverland眺望Erie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