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多高算高?量化测算利率影响美股阈值

刘刚 李赫民等 中金点睛 2022-05-06

近期,美债利率叠创新高且2s10s倒挂,但意外的是美股表现强劲。市场对此不解甚至困惑,主要基于利率上行对股市不利、同时倒挂后衰退风险上升两个常识判断,但细想都不完全成立。一方面,倒挂后不必然有衰退而间隔很长。另一方面,利率上行多数与市场同向,尤其是加息初期。当然市场不可能一直无视,那么多高算高?


摘要


一、利率如何影响市场?短期看预期,速度很关键;上行初期市场继续上行(压制估值但盈利上行)


首先,短期预期尤为重要。预期计入不充分时,往往会带来利率和市场剧烈动荡,与利率绝对水平无关。其次,利率上行速度同样关键,无论水平高低。债券利率上行过快,本身代表着债券资产波动增加,容易造成跨资产波动传染。第三,长周期看利率上行股市多数上行,直到中后期。利率对市场的传导路径依次是情绪、估值、最后盈利,故估值的拐点早于市场。


二、市场能够承受多高的利率?2.9%~3%是敏感区间


方法一:股债相对吸引力。当前标普500整体动态股息率为1.37%。2000年后至疫情前标普500动态股息率 vs. 10年美债利率的均值为-1.49%。二者当前差距为-1ppt左右,意味着假设股息率不变,10年美债利率升至2.8~2.9%附近时,股债相对比价将会回到均值附近。


方法二:利率与估值和市场长期相关性。统计1962年以来标普500估值与10年美债利率间关系,我们发现利率达到某个“阈值”后估值才会收缩,疫情爆发以来这一“阈值”降至1.6%,解释了美股估值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收缩。但市场“阈值”更高,同样方法,触发市场拐点“阈值”2013年以来约在3%附近。


方法三:股权风险溢价。假设股权风险溢价从目前进一步收缩至2003~2007年更乐观水平(均值2.2%),对应0.5个百分点收缩,可承受10年美债利率升至2.9%。


方法四:利率与财务杠杆。
对比2000年以来标普500非金融板块个股净杠杆率与10年美债利率,二者明显负相关。假设杠杆从当前水平降至历史均值,对应10年美债利率约为2.9%。


方法五:融资成本与投资回报率。
融资成本逼近投资回报率时,将会侵蚀企业利润并抑制投资意愿。我们用标普500指数ROIC衡量企业投资回报率,并用美国10年期投资级(BBB)和高收益债券利率衡量融资成本。10年高收益利率(当前6.1%)距ROIC均值有1.8个百分点空间。此外,当前高收益率利差3.7%,距2000年以来5.1%均值有1.4个百分点空间。若10年高收益利率抬升1.8%,10年美债利率额外提升0.4个百分点,即对应2.8%。


综合上述五个维度,我们发现2.9%~3%是一个敏感区间,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就不会波动,但市场可通过风险溢价和盈利缓冲垫消化。


正文


焦点讨论:美股近期“无视”利率上行和曲线倒挂,市场能够承受多高的利率?


近期,受加息预期升温影响,美债利率叠创新高,10年美债利率一度逼近2.6%后回落至2.39%,2年美债利率则触及2.5%,使得2s10s利差自2019年以来首度倒挂(-7bp)。但意外的是,美股市场在此期间却表现强劲,标普500指数3月中旬以来上涨6.6%,纳斯达克综指更是上涨10.1%。


市场对利率抬升下美股依然强势收涨多少有些不解甚至困惑,主要基于利率上行对股市特别是成长股往往不利、同时倒挂后衰退风险增加等两个常识性判断,但细想其实都不完全成立。关于倒挂和衰退的关系,我们在《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八问八答》已做了详细阐述,倒挂后不必然有衰退,而且倒挂到衰退和市场拐点平均间隔长达17和10个月,所谓看着近走着远。而针对利率上行与市场走势,也不是利率上行必然伴随市场下跌,实际上多数时候两者都是同向的,尤其是在加息初期和利率处于相对低位时。


但不论如何,市场不可能一直无视利率上行,何时将会有影响?我们将在本文中通过五种方法测算利率对市场影响的阈值,这在未来一段时间利率大概率易上难下的背景下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表1:受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影响,美债利率叠创新高,10年美债利率已抬升至2.38%、2年美债利率更是攀升至2.45%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但对应的,美股市场表现却相对强劲,标普500指数3月中旬以来上涨6.6%,纳斯达克综指更是上涨10.1%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倒挂后不必然有衰退,而且倒挂到衰退和市场拐点平均间隔长达17和10个月,所谓看着近走着远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利率如何影响市场?短期看预期,速度很关键;上行初期市场继续上行(压制估值但盈利上行)


关于利率对市场的影响,我们在《美债利率上行过快的挑战》、《“缩表恐慌”前因、后果与历史经验》等报告中总结过以下特点:


1)首先,短期预期尤为重要。货币政策实施,都有一个从预期酝酿、到完全计入、再到实际执行的过程。初期更多通过预期影响资产价格,因此预期计入不充分特别是让市场意外时,往往会带来利率和市场的剧烈动荡,与利率所处绝对水平无关,2013年的“削减恐慌”与今年年初的“缩表恐慌”都是如此。但进入实际执行阶段后,预期的充分计入反而会带来利率阶段回落和市场反弹,如3月FOMC会议后。中期走势则与基本面趋势有关。


图表4:当前联邦利率期货隐含5月加息次数为1.8次、6月3.5次、12月8.7次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当前联邦利率期货隐含5月FOMC会议加息50bp概率已升至69.4%

资料来源:CME,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初期更多通过预期影响资产价格,因此预期计入不充分特别是让市场意外时,往往会带来利率和市场的剧烈动荡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2)其次,利率上行速度同样关键,无论水平高低。速度是另外一个重要维度,债券利率上行过快,本身代表着债券资产波动增加,容易造成跨资产的波动传染(我们自有的波动指标超过1.5倍标准差时,往往会有市场动荡),2018年10月和今年年初均是如此。近期这一指标再度突破1.5倍标准差(过于一周达1.9倍),因此依然值得密切关注。


图表7:从我们自有的利率上行指标来看,近期利率的波动持续突破1.5倍标准差的阀值(一度突破1.9倍)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风格上,利率上行相对有利价值股,但对成长股估值的影响相对更为敏感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3)第三,长周期看利率上行股市多数上行,直到中后期。利率上行并不意味着市场必然下跌,实际上多数时间二者反而是同向的,尤其在初期(《近期美股的反弹能走多远?》)。利率对市场的传导路径依次是情绪、估值、最后盈利。从估值定价和现金或股息贴现概念来理解的话,估值的确与利率成反比(PE=1⁄((r_f+ERP)),r_f 为10年国债,ERP为股权风险溢价),但当利率处于低位时,实际结果反而多数为同向,这是因为初期风险偏好(反映为风险溢价下降)足以抵消利率抬升拖累,直到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压制估值。但进一步到压制市场,还需要盈利见顶回落,因此估值的拐点早于市场。


此外,利率上行的影响也非千篇一律,尽管成长股因为高估值和更远期现金流折现更易受损,但银行板块却可以受益于利差的扩大。



二、 市场能够承受多高的利率?五个维度测算,2.9%~3%是敏感区间


但是利率上行总有一个阈值可能使得负面影响开始占据主导。我们分别用5种方法测算,发现当前10年美债对美股的影响阈值可能在2.9~3%附近。具体而言:


方法一:股债相对吸引力。当前标普500整体动态股息率为1.37%。2000年后至疫情前标普500动态股息率 vs. 10年美债利率的均值为-1.49%。二者当前差距为-1ppt左右,意味着假设股息率不变,10年美债利率升至2.8~2.9%附近时,股债相对比价将会回到均值附近。


图表9:当10年美债利率升至2.8~2.9%附近,股票和债券之间的相对吸引力将抬升至长期均值附近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假设制造业PMI基本维持在当前水平不变,10年期国债利率如果升到3%,对应的静态估值约为17.4倍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统计1962年以来标普500估值与10年美债利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利率到某个“阈值”后,估值才会收缩;目前这一“阈值”降至1.6%附近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类似的,我们发现目前市场转负的“阈值”还要更高,对应10年美债利率在3%附近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方法二:利率与估值和市场的长期相关性。统计1962年以来标普500估值与10年美债利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直到利率达到某个“阈值”之后,估值才会收缩。不过由于过去多年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因此这一“阈值”也不断降低。1962~1980年,当利率水平升至6.5%后估值逐渐回落,1981~2001年间这一“阈值”降至5.8%,在2003~2013年又降至4.0%附近,2013年后为2.4%左右。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这一“阈值”进一步降至1.6%,这也解释了美股估值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逐渐回落(10年美债利率从去年11月初的1.56%一路走高至当前的2.38%,标普500指数动态估值从21.3倍降至当前的19.5倍)。


但市场的“阈值”显然更高。同样通过统计1962年以来标普500指数表现与10年美债利率的关系,我们发现触发市场拐点的“阈值”2013年以来大概在3%附近。


图表13:标普500指数的动态估值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持续持平并在11月利率快速上行后逐步回落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如果股权风险溢价从目前位置收缩至2003~2007年更为乐观水平上,那可以承受10年美债利率升至2.9%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方法三:股权风险溢价。股权风险溢价能够抵消一部分利率抬升的影响,当前标普500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为2.7%,已低于2001年以来均值(3.4%)及2018年10月市场波动前水平(3.0%)。若假设股权风险溢价从目前位置进一步收缩至2003~2007年更为乐观水平(均值2.2%),对应0.5个百分点的收缩,可以承受10年美债利率升至2.9%而保证估值不进一步收缩。


方法四:利率水平与财务杠杆。对比2000年以来标普500非金融板块个股净杠杆率与10年美债利率的关系,我们发现二者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60%)。截止4Q21,非金融板块个股净杠杆率中位数为57.8%,较疫情期间71.3%的高点已经大幅回落,但仍低于2000年以来42.5%的均值。假设杠杆从当前水平回落至历史均值,对应10年美债利率约为2.9%。


图表15:对比2000年以来标普500非金融板块个股净杠杆与10年美债利率关系,二者高度负相关(相关性系数-60%)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假设杠杆率较当前水平回落至历史均值,线性回归后对应10年美债利率所处水平约2.9%左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方法五:融资成本与投资回报率。当融资成本逼近投资回报率时,将会侵蚀企业利润并抑制未来投资意愿。我们用标普500指数ROIC衡量企业投资回报率,并用美国10年期投资级(BBB)和高收益债券利率衡量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3月,标普500整体ROIC为11.1%,10年期高收益债券利率为6.1%,二者相差5%。2018年10月美股波动前标普500 ROIC为8.8%,10年高收益利率6.3%,二者相差2.5%。


受疫情低基数和财政刺激推动,当前美股偏高的美股投资回报率大概率不可持续。假设ROIC逐步回落至疫情前长期均值(2020年3月疫情爆发前均值为7.9%),即ROIC从11.1%降至7.9%,那么如若使融资成本逼近投资回报率的话,10年高收益利率(当前6.1%)距接近ROIC均值仍有1.8个百分点的上行空间。进一步看,当前高收益率利差约3.7%,距离2000年以来5.1%的均值水平仍有1.4个百分点的空间。那么如若10年高收益利率抬升1.8%的话,10年美债利率需额外提升0.4个百分点,即对应10年美债利率为2.8%。


图表17:假设标普500指数ROIC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对应高收益级公司债收益率抬升至8.3%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假设高收益利差维持7.5%历史均值,10年美债利率有0.8%上行空间,对应3%左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综合上述从股债吸引力、利率与估值和市场的长期相关性、股权风险溢价、财务杠杆以及企业投资回报率等五个维度的测算,我们发现,2.9%~3%的10年美债利率可能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区间,而在达到这一水平前,市场仍可能通过风险溢价和盈利的缓冲垫来消化。当然,上述静态测算的水平并不意味着没有达到之前就一定不会波动,情绪和预期的变化、以及利率上行的速度都仍有可能成为触发波动的原因。


图表19:拆解看,近期标普500指数盈利预期仍在持续上修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当前标普500指数2022年EPS一致预期同比增长9.4%,2023年预期同比增长10.0%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4月5日已经发布的《多高算高?量化测算利率影响美股阈值 2022年3月28日~4月3日》

刘   刚,CFA SAC 执证编号: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李赫民 SAC 执证编号:S0080120090056 SFC CE Ref:BQG067

王汉锋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