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 | 海外:刚启动的加息与快倒挂的曲线

刘刚 李赫民等 中金点睛 2022-05-06

3月FOMC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美股反应积极而美债上行趋缓,重要的不在加息本身而在于是否超预期,一个清晰和稳定的收紧路径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前期限利差过窄,2s10s只有不到25bp,一旦倒挂,则可能引发市场的衰退担忧,也将使得美联储政策操作陷入被动局面。


摘要


一、此次的反常之处?2s10s利差为历次加息启动时最窄


多数加息开启时,2s10s利差都至少在100bp以上,而当前2s10s利差已缩窄至21bp,3s5s基本倒挂。一旦倒挂,“麻烦”之处在于容易引发经济衰退预期。80年代以来5次曲线倒挂后,除了1998年,看似美国不久后均进入了或长或短的收缩周期。但细究后发现也并非是完全的充分条件,例如2019年短暂倒挂后的衰退实际是2020年初疫情所致,不应归结为2019年夏天倒挂的结果。此外,对衰退判断更敏感的3m10s利差依然处于高位,历史上与2s10s都较为接近,但此次明显背离。

二、期限利差过窄为哪般?2年过高、特别是2年通胀预期过高


通常情况下,2年期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较为一致,至少不会偏离太多,但此次偏离度为2004年以来新高。拆解看,2年期上行过快又主要是其中隐含的通胀预期过高(2年期5.5% vs. 10年期 2.9%,换言之2s10s的通胀预期早已倒挂),这也反应了“近端”通胀高企,而“远端”通胀预期依然相对稳定的情形。

三、期限利差过窄怎么破?缩表推升长端、通胀抑制短端


为防止倒挂,无非就是长端抬升更多、或者短端上升受限。对于前者,缩表可以起到作用,我们预计5月缩表规模可能最高达900~1000亿美元每月,10年长端国债可能不排除摸高到2.3~2.4%。对于后者,通胀或通胀预期回落将起到更多作用,因为计入近端通胀预期已处于历史高位,有回落空间。但潜在下行风险也是同源的。如果俄乌局势供应冲击固化,那么也会明显放大转化成倒挂和真实衰退甚至滞胀的可能性。

四、1999年期限利差“不走寻常路”的启示?基本面是关键


当前利差过窄的情形并非没有,1999年6月加息周期开启前2s10s利差也仅25bp,但后续加息开启后却“不走寻常路”期限利差并没有收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违约后,美联储1998年9~11月转为三次降息,待经济回升后1999年6月再度开启加息周期。但意外的是加息初期很窄的2s10s利差却并未像正常情况那样收窄,反而在加息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基本持平,自然就避免了倒挂。究其原因,经济向好是收益率曲线没有收窄倒挂的根本原因,直到加息末期经济回落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后转为倒挂。

五、过窄利差是否预示很大“衰退”风险?2s10s或相对失真


过度依赖2s10s作为判断美国很快走向“衰退”的信号可能会有偏差,主要是由于当前2s10s或部分失真,理由如下:1)更为敏感的3m10s利差依然处于高位;2)2年期通胀预期处于历史高位较为异常,存在回落空间;3)美联储缩表可以起到抬高长端利率的作用;4)如1998年经验,即便起点很低,但只要后续增长依然还有韧性,那也并不意味着期限利差在加息周期中要一路走低。整体看短期内很快陷入“衰退”的概率不大。即便曲线倒挂,对经济何时步入衰退和市场何时下跌在时间上的“预示”效果也很差,基本无法作为实际可操作性的依据。


正文


加息刚启动收益率却快要倒挂,这一“罕见”现象为哪般?有何影响?


3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加息25bp终于尘埃落定,同时给出的加息路径(点阵图预计年内再加息6次,2023年加息3次)以及暗示5月可能开启缩表也都符合预期,美股因此反应积极而美债上行趋缓,其关键原因在于,正如我们在《3月FOMC:加息落地,缩表明确》中分析的,重要的不在加息本身而在于是否超预期,一个清晰和稳定的收紧路径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同样如我们在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前过窄的期限利差。当前2s10s只有不到25bp,给后续加息留的空间不够。一旦倒挂,则可能引发市场的衰退担忧,这不仅有可能会引发资产波动,也将使得美联储政策操作陷入被动局面(从历史经验看,美联储往往在倒挂后便停止加息)。



一、 此次的反常之处?2s10s利差为历次加息启动时最窄


此次期限利差过窄的情形的确较为反常。从去年底以来,2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便快速抬升,使得市场常用的期限利差指标2s10s(即2年和10年期美债利差)在本周美联储首次加息前只有25bp,这也是1990年以来历次加息周期开启时最窄的一次。大多数时候加息周期开启时,2s10s利差都至少在100bp以上,而当前这一“罕见”的现象仅有1999年加息周期开启时可以类比。最新的2s10s利差已缩窄至21bp,而3s5s基本持平逼近倒挂(图表1~图表2)。


图表1:年初以来,受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影响,短端利率快速抬升,当前2s10s仅21bp,5s10s已基本持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本周召开的3月FOMC会议前2s10s仅为25bp,是1990年以来历次加息周期开启前最窄的一次,与1999年加息周期开启前基本相当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收益率曲线一旦倒挂,“麻烦”之处在于容易引发经济衰退预期,尽管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其实并非必然的充分条件。回顾历史,1980年以来,抛开80年代初滞涨环境下利率水平的剧烈波动,2s10s收益率曲线倒挂仅发生过5次,分别为1988年12月-1990年3月、1998年5月-1998年7月、2000年2月-2000年12月、2005年12月-2007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9月。根据NBER(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对于美国经济周期划分,在上述5次美债利率曲线倒挂后,除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临时降息,看似美国不久后均进入了或长或短的经济收缩周期。但细究后发现也并非完全如此,例如2019年短暂倒挂后的衰退实际是2020年初疫情爆发所致,不应归结为2019年夏天倒挂的结果。此外,对衰退判断可能更敏感的3m10s利差,历史上看与2s10s都较为接近,但此次却明显背离。当前3m10s依然高达~180bp,与历次加息前相仿(图表3~图表4)。


图表3:1980年以来,2s10s收益率曲线倒挂后,除1998年7月以外,美国均进入了或长或短的收缩周期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1980年以来,3m10s收益率曲线倒挂后亦是如此,但当前3m10s依然高达~180bp,与历次加息前相仿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二、期限利差过窄为哪般?2年期过高、特别是2年期通胀预期过高是主因


究其原因,2年期特别是2年期通胀预期过高是主因。与长端不同,通常情况下,2年期利率与联邦基金政策利率较为一致,至少不会偏离太多,但此次的偏离度创出2004年以来新高(当前2年期国债利率高达1.9%,而基准利率仅为0.25~0.5%),再往前就要追溯到1994年那一轮加息周期(图表7)。当时连续一次加息50bp甚至75bp,使得一年内的加息幅度高达300bp(《如果美联储一次加息50bp》)(图表5~图表6)。进一步拆解看,2年期上行过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中隐含的通胀预期过高。在近期油价走高的背景下,2年期通胀预期已从1月末的3.3%升至当前的4.7%;相比2年期,10年期通胀预期则较为温和(从1月末的2.5%升至当前的2.9%,也已是历史新高),换言之,2s10s的通胀预期早已倒挂(-180bp)(图表8~图表9),这也反应了“近端”通胀高企,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油价一度飙升,而“远端”通胀预期依然相对稳定的情形。与此同时,2年期国债的期限溢价(term premium)自去年底逐步上行,但10年期限溢价仍处于低位,这也是造成两者差距另一个维度的解释(图表10~图表11)。


图表5:1994年加息前2年美债与联邦基金利率相差100bp,在连续加息50bp阶段这一差距升至175bp左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1994年加息阶段期限利差持续收窄,尤其是10月之后;1994年末接近倒挂,基本对应加息周期结束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当前2s10s利差相对较窄的原因是短端利率抬升过快并脱离基准利率(2年美债与联邦基金利率当前相差170bp),仅1994年那一轮过快加息可比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在近期油价快速抬升的背景下,2年期通胀预期快速抬升,已从1月末的3.3%抬升至当前的4.7%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相比2年期,10年期通胀抬升相对温和,导致2s10s通胀预期近期倒挂明显(~-180bp)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年初以来,10年美债利率的上行为利率预期驱动,期限溢价持续下行且维持低位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短端美债利率的期限溢价自去年年末开始逐步上行,但长端期限溢价仍被持续压缩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三、期限利差过窄怎么破?缩表启动推升长端、通胀趋缓抑制短端


从影响曲线的效果来看,为了防止出现2s10s倒挂后的“衰退预期”,无非就是长端抬升更多、或者短端上升受限。对于前者,缩表可以起到作用,是因为缩表在同等条件下比加息对长端利率的影响更大。3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暗示可能于5月份开启缩表,我们测算缩表速度可能最高达每月900~1000亿美元(《3月FOMC:加息落地,缩表明确》)。由于美联储直接持有相当规模的长端国债(5~10年及10年期以上占比约42%)(图表12~图表13),因此在同等情况下,对长端利率的抬升效果更明显。在这一情形下,如果我们基于对2年期国债的假设,并结合2s10s期限利差、利率预期和期限溢价以及实际利率通胀预期等三种方法测算,2年美债可能在2~2.25%,而10年长端国债可能不排除摸高到2.3~2.4%。


图表12:当前美联储持有长端(5~10年及10年期以上)国债规模占比42%,2017年缩表前这一比例为60%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3月FOMC会议美联储暗示可能于5月份开启缩表,我们测算缩表速度可能最高达每月900~1000亿美元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对于后者,通胀或通胀预期回落将起到更多作用。处于历史高位的2年期通胀预期明显受到短期通胀居高不下的影响,特别是俄乌局势升级推升油价,更是使得近期2年期国债通胀预期飙升。当前油价从高位回落,同时扣除掉油价影响的美国核心商品通胀环比2月已经回落(图表14)、2月薪资增速也环比持平(图表15)、再加上渠道缓解和库存回升(图表16),至少说明如果没有油价突发的扰动,通胀压力是有改善空间甚至有可能见到高点的。给定当前的油价,我们测算美国headline通胀高点较此前预计的3月可能延后一到两个月出现,但只要俄乌局势不进一步升级恶化,那么还是可以预期到价格的回落(图表17)。若这一情形发生,我们预计2年期利率中计入的通胀预期也难以继续在如此高位徘徊,进而有助于抑制2年期国债的上行速度(图表18)。换言之,当前如此高的2年国债“超前”给出了过多加息空间,如果不是通胀预期过高的话,后续加息可能未必再进一步等比例推升其走高。话虽如此,潜在的下行风险也是同源的。如果俄乌局势在程度和时间两个维度上都超出预期,将会加大制裁和供应冲击固化的风险,那么也会明显放大转化成倒挂和真实衰退甚至滞胀的可能性(《俄乌冲击的第二波:从避险情绪到通胀担忧》)(图表19)。


图表14:当前油价已经从高位回落,且扣除掉油价影响的核心商品通胀环比2月已经回落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2月时薪环比增速0.0%,与1月持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终端消费品库存自去年4季度以来快速回补,相比之下批发商和生产商库存则更为充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我们测算如若计入当前油价后,通胀拐点较不计入油价攀升延后1个月,如若油价在未来3个月后攀升至150美元,那么拐点延后2个月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如果通胀在3月或4月可以从高位回落,那么2年期利率中计入的通胀预期也难以继续在如此高位徘徊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9:截止2021年11月末,欧洲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达58%,中国占比达30%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四、1999年期限利差“不走寻常路”的启示?基本面强劲与否是关键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当前利差过窄的情形并非没有,1999年6月加息周期开启前2s10s利差也仅25bp,但后续加息开启后却“不走寻常路”期限利差并没有收窄,那么这一段经验对当前有何启示?回顾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俄罗斯8月意外宣布卢布贬值和国债违约,对全球金融体系和流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最终导致LTCM破产(《俄乌冲击的第三层:流动性冲击距离我们有多远?》)(图表20~图表21)。作为应对,美联储停止了1997年3月的加息周期,反而于1998年9月转为连续3次降息到1998年11月停止。得益于美联储的快速应对,美国经济增长经历短暂下滑后再度上行(1999年美国实际GDP维持4.8%的高速增长,ISM制造业PMI从1998年底的46.8持续升至1999年11月的58.1)(图表22~图表23)。在此背景下,美联储于1999年6月再度开启加息周期至2000年5月(加息6次,总计175bp)。但意外的是,加息初期很窄的2s10s利差却并未像正常情况那样收窄,反而在加息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基本持平,自然就避免了倒挂。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向好推动了长端利率持续抬升,而短端利率则跟随加息同步上行,也就是说,经济向好是收益率曲线没有收窄倒挂的根本原因(图表24~图表25)。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加息末期(1999年11月PMI见顶并快速回落),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实际利率及通胀预期均回落)进而导致利差快速收窄转为倒挂。


图表20: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最终导致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并违约国债;考虑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和LTCM事件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当前俄罗斯已支付了1.2亿美元的利息,当前可动用的外汇储备也可以覆盖2022年全年的利息及本金的支付,后续情况值得密切关注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长端利率抬升受此前降息周期结束后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所致,1999年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速维持4.8%左右的高速增长直至2000年一季度出现下滑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3:美国ISM制造业PMI从1998年底的46.8快速抬升至1999年11月的58.1的相对高点,随后快速回落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4:1999年加息周期开启前以及加息周期开启后的前半段,短端及长端利率同步抬升;但加息周期后半段,长端利率快速回落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5:短端利率抬升受1999年初开始加息预期的不断强化所致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五、当前过窄的利差是否预示着很大的“衰退”风险?2s10s或相对失真


综合上文分析,我们认为当前过度依赖2s10s作为判断美国接下来很快走向“衰退”的信号可能会存在一定偏差,主要是由于当前2s10s存在部分失真情况,理由如下:1)相比2s10s,更为敏感的3m10s利差依然处于高位,与历次加息前相仿,并未明显背离;2)2s10s利差收窄过多受当前通胀预期偏高影响,2年期通胀预期处于历史高位较为异常,存在回落空间;3)美联储缩表可以起到抬高长端利率的作用,避免过快倒挂;4)如1998年经验,即便起点很低,但只要后续增长依然还有韧性,那也并不意味着期限利差在加息周期中要一路走低。因此,单纯用这一指标判断“衰退”可能并不可取,还要结合未来基本面和供给扰动的变化,整体看短期内很快陷入“衰退”的概率不大,纽约联储预测衰退概率维持在6.1%低位(图表26)。


图表26:整体看目前短期陷入“衰退”的概率不大,纽约联储预测衰退概率维持在6.1%低位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此外,从历史经验看,即便曲线倒挂,这一指标对经济何时步入衰退和市场何时下跌在时间上的“预示”效果也很差,基本上无法作为一个实际可操作性的依据,历次倒挂到市场转跌的时间不仅很长而且都不固定,如1998年12月和2005年12月利差转负后,美股依然上涨,且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9和21个月)才最终转为下行;2019年8月出现的短暂后,美联储及时预防式降息也避免了后续衰退(《近期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对资产价格可能意味着什么?》)(图表27)。板块层面,如果倒挂,初期上游周期及金融表现领先,中期日常消费/防御板块表现较好,后期科技板块表现最佳。从1980年以来5次收益率曲线倒挂后的市场表现来看,平均而言,收益率曲线倒挂后的3个月内,原材料、资本品以及石油燃气煤炭等上游周期板块、以及金融服务、保险、房地产等板块领先;3-6个月内,日常消费/防御板块如食品饮料、家庭日用、公用事业领先,金融仍有不错的表现;半年及1年后,科技板块相对领先、金融及周期落后(图表28)。


图表27: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并非判断市场下跌的充分条件指标,市场下跌通常是在收益率曲线再度陡峭化的阶段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8:1980年以来历次收益率曲线(2s10s)倒挂期间美股行业表现(各阶段表现中位数)

资料来源:Datastream,中金公司研究部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3月20日已经发布的《刚启动的加息与快倒挂的曲线》

刘刚 CFA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李赫民 SAC 执证编号:S0080120090056;SFC CE Ref:BQG067

王汉锋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