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经纬学术 | 蒋建华: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蒋建华 跨界经纬 2022-12-18

*文章、图片、视频等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妥善处理!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蒋建华

本文原刊于《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17 .4


摘要:近年来网络小说不断受到影视改编的青睐,并且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由此引发的“如何改编”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本文将从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跨媒介叙事为切入点,以几部热门的影视改编作品为例,探讨它们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呈现出的具体特征,其中包括:大众叙事、类游戏叙事、互文叙事。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一条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探索路径,将两者实现更好的“联姻”。


关键词:网络小说;影视改编;跨媒介叙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由于它具有版权费用低、受众范围广、产业链条丰富等优势,同时受当时剧本荒的影响,许多导演纷纷把目光转移到网络小说的改编上。2004年,改编自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同名电视剧在广东卫视上播出,这是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在国内引起的首次轰动,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从21世纪初至今,网络小说与影视的“联姻”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经历了初探期、发展期,并抵达现在的繁荣期,以铺天盖地之势占据了中国的影视市场。同时涉及的题材广泛、呈类型化发展,如古装宫斗剧《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现代家庭伦理剧《裸婚时代》《小儿难养》,青春言情剧《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盗墓探险剧《寻龙诀》《老九门》等等。从市场上不断涌现的作品可以看到,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之势,占据了中国的影视市场。尽管它的水平良莠不齐,但它恰好迎合了目前这种以“看”(数字影像)为主的现代文化形态,展现了一种网络科技包装下的大众文化叙事。

 


目前学界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去探讨网络小说与影视之间的艺术差异以及改编策略,旨在将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得更好。但由于网络小说本身起源于互联网,属于一种新兴的文学传播方式。因此在转化为影视剧本时,除了运用传统文学影视改编的理论去分析其中的技巧和方法,我们还应当关注到网络小说自身的特性,即处在一个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是依靠网络进行创作、传播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如何运用新媒体的视角,去审视网络小说在影视改编上呈现出的叙事转换,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也是当前的研究所欠缺的。

 

一、叙事类型

 

新媒体是继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含了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等渠道,运用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在这样一个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的平台下,不同形式的媒介开始走向交互与融合,一则消息甚至一个故事,它的形式从小说到电影、连环画、游戏等,可以由多个媒介进行叙述。在此情境下,詹金斯提出,“跨媒体叙事是指随着媒体融合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境———它向消费者施加新的要求,并且依赖于知识社区的积极参与。跨媒体叙事是一种创造世界的艺术。”①从写作到传播,网络小说便是依靠这种跨媒介的方式,逐步扩大其影响力。而网络小说这种自身携带的跨媒介属性,也渗透在了它的影视改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一)互动叙事

 

与传统文学相区别的是,网络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并非由原作者一个人完成。它是依靠各大论坛、社交群、网络社区小站等多种媒介,通过一边发布,一边听取网友的讨论和建议,以作者的独立创作为主,网友的集体创作为辅而完成的。同时在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时,为确保上映后的经济效益,一些作者、编剧会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例如《小时代》在拍摄时,就以原著粉的数量,以及他们对小说的评价、推介等作为参考依据。正如詹金斯曾指出的,理想的跨媒介叙事最终指向是带动更多的消费,而这种互动也为跨媒介叙事的生成提供了动力。

 


从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到电视剧《精绝古城》等系列来看,近年来网络作家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不断掀起了一阵翻拍热。由管虎执导的电影《黄皮子坟》预计在今年8月上映,并且由北京光线影业公司筹集的《鬼吹灯》三部曲:《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目前也正在拍摄中。而这一现象火热的背后,除了《鬼吹灯》小说共有八部,可供选取的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万千“灯迷”的积极参与。从豆瓣上成立的小组“灯丝俱乐部”来看,其中关于“给《鬼吹灯》选演员”之类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并且影视制作团队也从中采纳意见。由于网络小说的粉丝也是影视的潜在观众,因此除了演员的选择,导演在故事的改编上,也十分重视网友的感受。如《九层妖塔》的导演陆川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到:“中国还是第一次拍这样的片子吧,探险、怪兽、灾难,所以我必须看一下市场反应。我手机里现在已经截了几千张试映观众发在微博上的感想,我都会看,这些能帮助我在后两部‘升级’。”②

 

新媒体的互动性让网络小说在改编途中走出了编剧一统天下的局面,它让一个故事在剧组和各方论坛、网站等大众媒介的交流中不断得以丰富,既发挥了大众的话语权,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也拓展了故事的叙述方式。这种跨媒介的共同叙事既是一种相互牵制,也是相互促进。

 

除了跨媒介的大众叙事,在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下,网络小说产业链中的游戏,也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影响着电影的艺术改编。

 

(二)类游戏叙事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媒介的逐步融合,使以媒介为依托的叙事模式开始走向相互渗透。在此情景下,一种称作“类游戏”的叙事手法应运而生。它是将网络游戏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方式,移植到其他形式的媒介中,从而具有了“跨媒介”的性质。

 

作为一部盗墓寻宝、奇异诡谲的网络小说,《鬼吹灯》本身便具有网络游戏的特征。小说主人公为完成一个寻宝的任务,需要制定不同的路线,而每一条路线导致的结局也是扑朔迷离。在探险的途中,还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关卡,需要重重突破。同时人物的身份符、携带的防身武器等装备,也借鉴了网络游戏的元素。电影《寻龙诀》是根据《鬼吹灯》后四部改编而来的,导演乌尔善抓住了小说这一特性,在画面、人物、剧情等设置中,充分利用类游戏的叙事手法,给观众模拟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探险之旅。首先从画面来看,影片运用实验性的3D视觉错位的技术,通过细腻而丰富的光效处理,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其中有一处场景,讲述了胡八一等人在攻破通往棺材的最后一道关卡时,面临的是由错综复杂的树桩和铁链搭建起的磷桥,整个画面如迷宫一般,充满了层次感,幽蓝的光中机关纵横交错,让观众仿佛处在一个神秘诡异、真实游离的冥灵世界,在视觉上体现了网游般的玄幻色彩。其次从人物形象来看,由刘晓庆扮演的虹姐以及她的随从洋子,二人在装扮上极具游戏角色的梦幻特征。虹姐以一身冷色调的造型出场,黑白相间的长衣,几缕灰色发丝,暗示了她冷酷孤僻的性格。而洋子以日系的游戏人物造型为主,黑色西服和藏青领带搭配红色衬衣,短发飘逸又放肆,彰显了一种渴望突破常规的叛逆。最后从剧情设置来看,在游戏世界中,很少有玩家是可以一次性通关的,他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失败经验,尝试新的秘籍,才能过五关斩六将。《寻龙诀》中以胡八一为核心的团队,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攻克难题,并且随着剧情发展,难度逐渐升级。最后依靠盟友的通力合作,完成了自身的使命。

 

类游戏叙事的手法在另外两部影片《九层妖塔》《精绝古城》中也得到了应用,这些剧组运用新媒体的技术,为《鬼吹灯》的改编开拓了一个新的类型,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同时也提升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工业水准。

 

从目前《鬼吹灯》改编的影视作品来看,《九层妖塔》《寻龙诀》《精绝古城》这三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它们的质量良莠不齐,例如《九层妖塔》曾一度引起争议,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三部影片的选材、立意等各有不同,它们与原著小说形成了一种互文性的跨媒介叙事。




(三)互文叙事

 

“互文性”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③它包括构成同一文本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要素之间的“内互文性”,这些要素各自发挥所长,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本;而外互文性是指文本在空间上的组合和时间上的聚合关系。新媒体的跨媒介叙事则是外互文性的体现,它颠覆了文本的封闭结构,使故事走出单一的形态,依托不同的媒介从而形成一种对话的模式。针对这种媒介的合作叙事,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一书中,提出了“故事核”的概念,他认为不同的媒介是围绕着一个“故事核”而展开的,不同的媒介在这一主题下各司其职,对它进行演绎、重构和创生,共同形成一种互文性的叙事模式。

 

从《鬼吹灯》改编的这三部影视作品来看,它们与原著、以及影片之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互文性。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则体现为一种重组式的改编。他考虑到原著小说注重曲折离奇的情节,缺少一种宏观的价值高度。因此在着手改编之时,他立足于按照自己的逻辑,有意去搭建一个世界观。尽管在实际操作中,未能成功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体系,但这种对电影价值观的有意识构建,是许多改编者应具备的眼光和素质。与陆川作者意识所不同的是,乌尔善在执导《寻龙诀》时,更注重电影的视觉效果。他认为:“做电影往往并不是要表达多么高深的哲学,而是能否用电影语言来表现电影所擅长的东西。”④因此他在改编过程中,充分运用了3D数字技术,制造了一部好莱坞工业类型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振奋人心的视觉盛宴。但过于向西方靠拢,导致影片缺少一种本土化的味道。同时由于剧情的薄弱,使得技术上的浓墨重彩,仿佛对电影叙事的造成了一种压抑。而正午阳光团队打造的网剧《精绝古城》,改编自鬼吹灯第一部同名小说,也是目前最忠于原著的一部影片。与之前打造的《琅琊榜》《伪装者》等剧一样,正午阳光依然坚持“良心制作”的路线,忠于原著、道具真实,于细微之处见诚意。但某些部分也存在着剧情过于拖沓,较弱的特效技术导致画面质感欠缺等问题。

 

二、跨媒介叙事产生的问题

 

(一)以受众为导向,忽视作品的艺术性

 

由于网络小说已经拥有了一群较广的粉丝,同时这群粉丝也是潜在的观众,因此影片在拍摄之前,一些改编者往往会征求观众的意见,让这种互动叙事的模式左右着作品的影视改编之路。然而许多改编者由于一心追求商业利益,导致他们过度依赖受众,从而导致拍摄出的作品艺术水准大大降低。例如当某一个题材或是类型受到观众的追捧时,许多制作团队便开始跟风拍摄相似的作品,以占取市场的份额。这导致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剧曾一度出现了题材扎堆、缺乏新意的现象。例如,青春言情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火爆荧屏之后,相同题材的改编剧《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等便如洪水决堤,相继占领了各大影院和电视频道。虽然这些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剧均获得了较好的票房和收视率,但这一缺乏艺术深度、题材扎堆泛滥的作品,不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许多改编者在设置故事主线、制造剧情冲突时,往往刻意将情感纠葛这条线从原著中抽离出来,发展成故事的主线,而导致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剧呈现出泛娱乐化的倾向,缺乏对作品深度的探索。


*金扫帚奖是由《青年电影手册》杂志创办的电影奖项,仿照美国的金酸莓奖,评选年度最差华语电影。

 

(二)改编作品远离原著,难调众口

 

当导演在对一部网络小说进行影视改编时,难免会对它进行删减、重组,导致影视剧与原著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常常会因难以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而遭到质疑。例如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不久,原著小说的读者就对人物和剧情的改动表示不满,网络上充斥着编剧“图利乱改”的批评。但该电影的制片却回应表示观众不太懂影视改编的艺术。这样一场读者和改编者之间的对战,既浪费了创作精力,又引发了受众的质疑。由于文字和图像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转换过程中影视剧不可能会完全忠于原著。但实际上许多读者还是希望自己所喜欢的网络小说,能够按照其本来的模样呈现在屏幕上。因此对于网络影视剧的改编者來说,要做到既符合原著粉丝和新生观众的口味,又不失对小说的再创作,是当下要迈出的重要一步。换一个角度说,改编其实是另一种创作,编剧不是原著的复制者,而是一名将网络小说推向荧屏的艺术工作者。

 

(三)技术未突破,影片质量难以提高

 

电影、电视剧是完全依靠具体的视觉、听觉来表情达意,因此视听语言运用得是否得当、符合其特性,是否能够表达出整部作品的深层意蕴,将对一部影片的艺术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摄像技术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加入到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队伍中。虽然他们抱着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视听语言、影视理论,以及后期制作技术,导致拍出的片子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镜头语言使用不当、影片故事节奏混乱、音画不协调等方面。影视剧本与小说不同,需要明确拍摄的内容,不能太修辞化,要使用最直接、最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如此演员才知道要演什么,怎么演。还有一些书迷朋友闲暇时会自己制作影视短片,但在缺乏相关的影视知识、技术和影视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制作出的影片质量较差,不被读者、观众所认可。

 

三、相应的对策探析

 

虽然这三部影片在改编中展现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但若将它们的优势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它们整体对原有的故事,形成了一种互文叙事的效果。这不仅为《鬼吹灯》接下来的改编,同时也为我国其他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借鉴之路。其中包括:

 

(一)建构导演的作者意识

 

当我们将一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应当坚持“忠于原著、超越原著”的态度。而要做到超越,就需要导演在其中建构自己的作者意识。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尽管体现了这种意识的试图建构,但由于过多偏离原著,淡化了小说中的剧情冲突,同时在创作意蕴上未抵达应有的深度,由此招来许多原著粉丝和其他观众的诟病。因此在改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原著,还应当从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上,达到对原著的一次升华。例如电视剧《琅琊榜》的成功,就离不开导演和编剧对它的再创作。在这之前,许多编剧在对网络小说进行改编时,大多都将故事变成了以爱情线为主要脉络,剧情上设置各种噱头,这样虽然一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在艺术水准上却大大降低了,常常出现内容同质化、风格模式化等倾向。而《琅琊榜》在改编为电视剧时,制作团队有意淡化了原著中的爱情线,换之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使作品的境界达到了一个质的提升,从而延续了原著的生命力,实现了改编的再创作。

 

(二)建立多媒体的协同发展机制

 

网络小说通过视觉化的影视转换,不仅大大拓宽了其表意空间,而且为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多媒体协同创新平台的成功搭建,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这方面,盛大公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推出改编自网络小说的《蜗居》《裸婚时代》《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等影视剧的同时,强化网络原创文学、影视、游戏、动漫等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的思路也日益清晰。在文化产业链中,网络小说和改编的影视剧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互动发展将为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也同时带动纸质出版物以及相关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实现文化商品的价值最大化。但由于我国目前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还处于探索阶段,所牵扯的各方往往更多去关注彼此间的利益冲突,缺乏互信、互利、共赢的理念,想要使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得到规范,必须建立协同发展的机制作为保障。

 

(三)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突破

 

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让影视剧在画面的制作上愈加精细。我国盗墓类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目前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拍摄中。但由于这类题材的内容复杂,涉及到了众多离奇古怪的动植物,以及各类神秘诡谲的景象,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对于特效等技术要求就比普通题材要高出许多。而应对这一类型的改编,剧组应当努力去吸收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寻求突破,将工业技术与影视美学达到有效地结合。《寻龙诀》在画面制作上,不但采用现代发达的数字技术,如3D、IMAX3D、ScreenX等多种版本,将真人与虚拟场景融合得浑然天成,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呈现出多种风格迥异的地域风情,现实与奇幻,于时空变幻之中相互交融、冲突,也格外令人印象深刻。而在特效制作上,《精绝古城》则稍逊一色。某些画面还显得较为粗鄙,如进入沙漠后演员脸上的绿幕倒影、尸香魔芋太失真等,使得原著中的玄幻色彩未能在电视中充分展现出来,因此遭到了许多观众的质疑。

 

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媒介不断融合的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当代叙事模式———“跨媒介叙事”逐渐浮出水面,它涵盖了小说、电影、论坛、社交软件、App等传播媒介。而媒介之间生成的产业链,也使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许多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这其中已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以网络小说为原点而展开的跨媒介叙事并未真正成熟。固然,具有想象力的故事正在成为商人眼中的重要资源,以故事为核心推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已经在我国的娱乐产业中开展起来。而我们的跨媒介叙事正处在詹金斯所担忧的那种“被经济逻辑左右,而受艺术视野关注不够”的重复劳动阶段。跨媒介叙事需要媒体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并且能在创意策划阶段就将叙事体系搭建起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没达到好莱坞的工业水准,未能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特点,最大限度开发一个故事文本的叙事潜力。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劣,进而使得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质量上实现更好的“联姻”。同时新媒体这一语境的存在,也使得这类改编呈现出了它的时代特征。而对于这一语境下故事与媒介、媒介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等着去开拓。

 


参考文献

①[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杜永明译,商务印书馆2012版,第53页。

②李丽:《陆川:<九层妖塔>要拍三部曲众口难调建设性改编》,《羊城晚报》2015年9月27日。

③[法]朱莉亚·克莉斯蒂娃:《符号学:意义分析研究》,引自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47页。

④王垚等:《探索身临其境的3D体验———〈寻龙诀〉导演乌尔善专访》,《当代电影》2016年第2期。


总编:凌逾

责编:谢慧玲

往期精彩


 跨界经纬学术丨秦兴华:文学改编电影的跨界传播价值 ——以李安电影为例

跨界经纬学术丨戴锦华:“文化革命”、“女性”的发明和中国电影 ——戴锦华谈“五四与电影”

跨界经纬学术 | 戴锦华: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1950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